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家的宇宙生成观:“道”起源论和“元气”起源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华阳洙泗 参加讨论

    文/华阳洙泗
    “道”起源论和“元气”起源论是道家宇宙生成论的核心思想。道家认为“道”不仅是宇宙的起源也是宇宙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老子率先提出“道”生宇宙万物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论及“道”起源论的代表性论断。宇宙起源于“气”的思想经由战国时期的稷下道家的《管子》而表现出来,到汉代用元气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已经成为当时宇宙生成论的主流。
    
    宇宙起源(资料图)
    《管子》:“凡物之精,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气,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王充亦宣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淮南子》则于卷三《天文训》阐述了其宇宙生成思想,《淮南子·天文训》:“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是一个无形无象,迷茫混沌的世界,这种状态叫“太昭”,道便存在于空虚辽阔的“虚霩”之中。由于道的运动,虚霩发展为宇宙万物。
    
    天地万物(资料图)
    《淮南子》这种宇宙发生模式,基本上继承先秦道家“道→气→物”的模式,但也有所发展,即在道气之间加进了“虚霩”、“宇宙”两个变化阶段。道教继承了汉代黄老道,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
    道教史上,谈到以气为本体的宇宙生成论思想时,大家说得较多的是《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河上公将《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思想“道→虚霩→宇宙→气→天地”简化为了“道→气→天地→万物”。不过,在这一简化中又将“道”和“气”互释互训,从而极大地凸现了其以“气”为本体的宇宙生成论思想。实际上,有名而无形的“气”是不能和无名也无形的“道”等同看待的,“气”是“道”的显化,是“近道之物”。
    
    以气为本体(资料图)
    因此,河上公的气论思想处于道家和道教的连接点上。此后,道起源论和元气起源论的思想互相杂糅,难以分辨。有时甚至“道”“气”两词互释互换。从道教史来看,道教的思想家常常徘徊在道论与气论之间。不过,总的说来,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充满了科学和理性的精神,他们认为宇宙的形成并不是由神或者是由超越于物质之上的什么精神来主宰的。
    
    超越存在(资料图)
    道家的宇宙的道起源论和元气起源论的思想都为后来的道教所继承,不过出于其宗教神学思想的需要,道教不断地对道家的原来的宇宙的道起源论的思想加以改造。(编辑:正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华阳洙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