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重庆朝源观:一座包揽巴蜀道教三绝的千年古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刘康乐 参加讨论

    二、朝源观的奇联与秘碑
    朝源观的造像之精、楹联之奇和老君碑之秘并为巴蜀道教之三绝。初入朝源观,最先映入眼帘是的是祖师殿左右入门石柱之上镌刻的两幅奇特的楹联,祖师殿是供奉真武大帝的主殿,院内还保存着真武祭台并龟蛇合体的精美造像。左门牌楼上题额“杳杳仙源”,左右两侧分刻有“日丽”、“月皎”,其下半圆拱门横批题“元洞玉历”,拱门两侧的楹联为:“云朋朝朝朝朝朝朝々朝,霞友观观观观观观々观。”右门牌楼额曰“荡荡自清”,左右分题“芝茂”、“兰芳”,其下半圆拱门横批题“金阙云宫”,拱门两侧的楹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々长,习三乘乘乘乘乘乘々乘。”两幅奇特的对联以多音多意的“朝”、“观”、“长”、“乘”入联,既工整精妙,又隐秘难解,堪称天下一大奇联。
    
    祖师殿侧门对联(资料图)
    其次为经堂,实乃开凿于崖壁之上的石窟,三门四柱的牌楼中间大书题额曰“崑崙再见”,两侧对联为:“渺渺重霄之上 巍巍惇阙之间。”牌楼左右次间华板分题“混元”、“太极”,牌楼题额下橫石坊通贯镌刻一行“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主间两侧的对联为“五千蜜言融三才之妙德,八十余度接六趣之众生”,再内测又有对联:“朝五当赐香庐绘运帝景如斯观,逝终南上昆仑得开圣域民瞻仰。”左右次间的门额分别镂刻“五岳”、“崇观”,次间门中各嵌石碑一块,即“老君碑记”和“玄元造化碑”,次间左右外侧石柱对联为:“三洞真格游斯境,入了劫传即此观。”
    
    经堂牌楼(资料图)
    牌楼左门的“玄元造化碑”为杨来霖录刊的杨复庵的手笔,用优美的骈赋文体赞叹了造化宇宙的大道的神奇:“夫坤轉乾旋,運化古今。兔走鳥飛,光輝晝夜。逆寒暑之往來,陰陽之升降。品物流通,周而復始。花開果熟,返本還原。湖海江山鋪大地,森羅萬象列虛空。銀毫灼灼,金光燦燦。布乾坤之正氣,貫世界之繁華。人物儕儕,豐資表表。聖德巍巍,文風浩浩。天地之間所生所養,各有所得所樂。乾坤之內所資所施,各有所居所址。日光普照於世上皆然,聖心總包於天下都是。無物不長,有生皆育。正所謂:乾元變化,無所不利,利者無不利也。於是乎贊偈曰:世界繁華彌宇宙。江山錦繡滿壺中。一珠黍米超天地,兩輪烏兔列東西。又曰:大哉乾元,致道玄機。恢弘光大,包羅天地。”
    牌楼右门的“老君碑记”取自“亳州老君碑记”的前两句和末两句合并而成,其中部分用字稍有不同,释文也不尽相同。碑记分别以会意复字和常规释字刊刻,内容为道家内丹修炼的密旨灵章,据说为老子所传的内丹口诀,楼观台说经台也有一副十四字养生楹联取自亳州老君碑,文字奇古难认,堪比天书,实际上皆为道教所独创的复文真字。朝源观的“老君碑记”的除第一行剥蚀之外,其余释字为“真道心修延寿丹。铅汞交结神态就,重抱乾元闹群仙。”明清时期盛行内丹修炼,亳州老君碑的为许多内丹道士所传抄刊刻,朝源观“老君碑记”就反映了当时道教内丹传播的情形。
    三、朝源观的三教造像与道士墓室
    
    杨来霖墓室牌楼(资料图)
    朝源观经堂或称三清殿,实为宽四米、高五米、进深五米半左右的拱形石窟,正中主龛为三清深浮雕造像,左壁两龛分别为五岳大帝和孔子、庄子坐像浮雕,右壁两龛分别为五老天君和老子、释迦牟尼坐像浮雕。朝源观的石刻造像呈现三教合一的特点,以三清为主,以儒家孔子、佛家释迦摩尼陪祀,造像线条流畅,刻工精湛,王家祐先生推测大概为北宋时期的作品,与重庆大足石刻、四川安岳造像都属同一时期的佛道造像。
    
    经堂内部造像(资料图)
    经堂之后的最后一组建筑就是杨来霖道长的墓室,其形制也仿照经堂牌坊建造,墓室外的牌坊也为三门四柱,正中上下分别镌刻“三叠琴心”和“静养灵胎”,两侧分题“幽谷”、“含春”,中门石柱镌刻楹联为:“结三山之霞友同修道德,会四海之云朋共习长生。”墓室分前后两室,前室石台上的一组圆雕像,为明代后期的作品,应为住持杨来霖道长的徒裔所刊刻。前室正中为杨来霖道长的卧像,左右分别立道童侍者各一,石台中间竖刻“清逝开山住持大恩师杨来霖却舍灵柩位”,两侧有对联:“却是幽冥室;本非宝莲台。”石像左右亦有对联:“时时观着保养灵胎;刻刻照守仙子坛台。”横批为“净保真元”、“音容形象”,横批两旁仍有一副对联:“非色绝色真道向;以空得空养真灵。”后室连接前室左右两侧各有一门,门上皆有对联,左门为:“出妻迸子道辨养亲辅弟;入山耕鉴置此复命归根。”右门为:“始于有作人人惜我孤忠孝;今归无维个个来观好静居。”
    
    墓室造像(资料图)
    昔日古观成荒丘,曾经沧海变桑田。千年古观朝源观深藏在江津四面山中,一直罕有人知,虽然昔日的建筑大部早已残败荒废,所幸那些石头上的精美造像、楹联、石碑、石窟建筑等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依然留存至今,是道教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然岁月日久,岩石日渐风化脱落,不免有风雨侵蚀之忧,期望道教界和文物部门关注和保护这座古老神秘的朝源观,也期待这座拥有辉煌历史的道教丛林,在新的时代里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刘康乐,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