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贫能养道:直播龙门洞道众的“时尚”修行生活(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张兴通 参加讨论

    舍地为民
    同元初的全真宗师所要求的一样,龙门洞的道众一直将“大起尘劳,躬耕修行”视作必修的功课。庄房为龙门洞道院的下院,位于龙门山后约四里多路的地方,有属于道观的几十亩土地。道众在那里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蔬菜等农作物,自食其力,把这种劳作视为修行中魔炼身心积功累德的一部分。庄房也是龙门洞道院的后勤供给的重要生产之地,因为地处偏僻,所以历来少有人知。
    
    道众在那里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蔬菜等农作物,自食其力。(供图:张兴通)
    据《龙门文史资料》记载;“清康熙年,有黄本善真人,中兴龙门祖庭,并置田数余亩”。“清乾隆年有龙门洞高道薛教玉提出;正值此石田作福田,而使龙门祖庭之不坠也有以夫”。他为龙门洞置办田产,并开荒地70余亩为耕田,使得道观膳食基本可以自给。到了民国年间,龙门洞周围数十里内的田地大多数是属于道院所有。道院有记载,在这一时期,自有土地400多亩,而附近的乡人百姓则都为道院的佃户。上世纪40年代,时有龙门洞监院阎崇德道长思想开化,应时而作,将田租契约召集所有佃户当面焚毁,并将数十亩耕地舍给了周围生活贫困的百姓,这一举措,让乡民邻居至今还感恩怀念阎崇德监院的恩德。
    
    这一举措,让乡民邻居至今还感恩怀念阎崇德监院的恩德。(供图:张兴通)
    心田日日细耕锄
    龙门洞地处偏僻,且香火收入微薄,所以,力耕自养、大起尘劳不单是作为道众利物济世的修行规范,还与道院自身发展以及庙院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随着出家入道的道众数量增多以及常年的庙宇修建,维持道院日常生活的开销也增大,而力耕自养、大起尘劳、农道合修则一方面可以解决道众的生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农桑之业来扩大宫观经济实力,为道院添一点收入,为实现祖师济世度人的宗旨关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巩固道院的自身发展教化提供恒久动力,垦田兴农,以为永久之基。后附重阳祖师《善友问耕种助道》诗一首:世间凡冗莫相于,清静精研礼念初。慧照时时频剔拔,心田日日细耕锄。增添福炷油休绝,剿剪烦苛草尽除。登莹苗丰功行满,登苗携去归紫府。
    《文子·上仁》云:“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所谓安贫乐道即: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唯有在此种环境之下,方能砥砺人心生道心;道教作为“自力更生”的宗教,亦有祖师留下“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欲度生死路,朝朝募春秋。”的寄语;龙门洞是全真龙门派祖庭所在,时至今日,既无饥荒之灾厄亦深受十方道众之供养,然龙门洞全体道众依然坚持“自力耕生”的优良传统与生活、修行方式,十方善信所资养善款全部用于修缮道观从不作为其他用途而支出;龙门洞监院朱法友道长曾接受某媒体采访,记者问:“龙门洞近年来受到广大善信的多方帮助,为何道长们的生活依然如此简朴?”,朱法友道长答道:“十方善信所捐的钱那都是十方债,应该用来护持道场、弘道济人,与我们个人没有丝毫关系。”。(本段作者:孟淅)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张兴通,北京白云观道士、中国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毕业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