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兴通 龙门洞,也称龙门山,古名灵仙岩,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盛于金元,位于陕西宝鸡市陇县西北、陕甘交界处的景福山麓,古名灵仙岩,龙门洞是六盘山南段景福山的一部分。它是省级对外开放道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森林公园。是道教龙门派发源地,同样也是中国五大悬空庙观之一,是历史最悠久(秦汉至今)、建筑最惊险(高差大,海拔高)、道教地位最重要(把祖国道教推到历史巅峰)、自然地理位置最独特(昆仑秦岭衔接地段)、山水聚合,清静纯净清修地(修行圣地)的悬空道观。 虎豹穴、蛟龙窟 因道教全真派真人之一长春真人丘处机隐修于此,创立龙门派,被誉为“龙门祖庭”。龙门洞景观以奇险著称,素享关中第二华山之誉,与“西镇”吴山(今属宝鸡市)东西相望,相互辉映。它是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为道教徒顶礼膜拜的祖庭,因而驰誉遐迩。龙门山奇峰叠起,森林茂密,飞瀑流泉比比皆是,更有寒潭幽洞遍布山中,为关中山水奇观。清代陇州知州罗彰彝在《龙门洞常住碑记》中说:龙门洞为天地奥区,藏壑于东陇之麓,窈而深,幽而邃,层峦绝巘,无径可通,单梯石蹬,层俯而下,群峰峭削,实鬼斧所劈。崖瀑淙淙,时作风雨,隐有神龙变化,疑骇莫测。异哉斯境,非有神术具巨灵手辟草开山,则至今一虎豹穴、蛟龙窟也。(乾隆《陇州续志》卷八) 龙门洞(资料图) 龙门洞是陇县北支千山山脉中的一条山岭,海拔1800米。因奥陶系砾状灰岩外露,多喀斯特溶洞,故而形成纵横参差、半壁如削的雄奇地貌。源于甘肃省华亭县境海龙山的秀水南流,强烈的流水侵蚀,形成宽阔的香积川(今呼为新集川)。秀水再南流,将龙门山分割为两半,东为混元顶(峰),西为朝元峰,二峰之间为深切的峡谷,山岭倍增奇秀,呈现出一派与周边黄土地貌迥异的风光。因其山名龙门,又因《禹贡》有大禹“导疏及岐”的记载,故而后人将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附会为大禹所凿,与黄河龙门相混,所以金代以前,于山下建有禹王庙。 龙门山有三十六洞,洞洞隐仙;二十四潭,潭潭藏龙。著名的洞有汉代娄景真人修行过的娄景洞,长春真人修行的邱祖洞,神密的玉皇洞、此洞通往甘肃平凉崆峒山,地气灵应的早阳洞,还有深不可测的洞中洞,和位于大殿底下的龙门洞,另外有定心峰,朝元峰等九峰七石仙迹胜景。 丘祖手挂丹诗(资料图) 长春祖师的“道功圣迹”都在这里 龙门洞为道教全真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证果成真之地,同时亦为龙门仙派发源之处。钟灵毓秀,凝祥聚瑞,地处秦陇关山、陕甘接壤之际。因地理之优,先人道功之高,道子仙孙,代不乏人,灵迹颇多。汉代娄景先生定日月之墨迹,金丹阳祖师创重阳会之遗址,元贺志真人凿太上全真岩之鬼斧,清代陈野仙空际搬运之神功。《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中的长春祖师的“道功圣迹”都在这里。甘泉润物,变朽回春,石上谈玄,空中飞盖。悬崖洞穴,古木参天,瓷瓮遍布,铁索凌空。面对千尺峡谷,精湛滔滔;背靠百仞峭壁,耸高巍巍。藏风聚气,真乃福地洞天;参玄悟道,通神达圣之仙境。龙门先祖长春真人丘处机以重阳祖师三教合一之旨为基础,经潜修得性命双修之妙谛。蟠溪六年外行备,龙门七载内功全。功满德就,名闻时主,大彻大悟,入众庙门,洞观无碍,通大化之运度,当宋金元交争之际,北上雪山,应见元主,力劝止杀。一则济渡苍生,二则为元统御华夏奠定基础。丕振玄风,立教规戒而典型丛林,阐三乘法门,指明修径乃垂范后世。 甘泉润物,变朽回春,石上谈玄,空中飞盖。(资料图) 龙门山混元峰顶现存“定日月娄景先生洞”摩崖石刻,康熙《陇州志》卷一据此认为是“汉娄景先生栖真之所”。清代罗彰彝《龙门洞常住碑记》说:“自汉娄景真人诛茅栖止,遂称洞天福地之一。山曰景福,因其人以福地也。”据《中国道教》1996年第3期舒天啸《长春丘真人“龙门七载”述略》载:娄景先生是秦末汉初人,曾任汉文帝侍郎官,后弃官入道,从张君学道。得云母朱英丸方,服之,130岁时,容颜不衰,貌若30年纪。另说,娄景先生能日行三百里,饮一斗酒,寿200岁。《陇州志》卷四载有“汉娄景墓,州西四十里”。从此墓方位看,亦与龙门山一致。又,西汉有郎中娄敬,曾戍陇西,或与娄景同一人,或与之相关。 龙门洞,这块充满灵气风水宝地,早就为历代隐士所钟情,是道教修真之士云游栖息之所。碑载,相传西周的(今河南灵宝市函谷关镇)函谷关令尹喜,助老子作《道德经》五千言后,弃职归山,隐居这里,始名灵仙岩。战国时,这里又易名都潭洞。西汉景文帝之时,曾任皇帝侍朗官的建信侯娄景先生弃官入道,晚年隐居修行此地,更名景福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避诏隐居,施药济世于此。金元时期,道教“七真人”之丹阳、长春二位祖师在此修炼传道,丘祖由宝鸡磻溪来此栖居,在此修行七载,时称龙门山,后山脚下仅有奉祀大禹治水的一座禹王庙。后改山名为龙门洞,继增景观,创立了道教龙门派,成为中国道教史上成就最具影响的全真高道。丘祖受到南宋、金、元三个王朝的尊崇,先后多次被金世宗和元太祖召见,被成吉思汗策封为国师,赐号神仙,执掌全国道教,龙门洞自此声名大振,步入辉煌,誉满神州,达到鼎盛。其门徒依山从水,借景取势,修观建庙,宏大山门,扩张规模。此后,龙门洞历经包括杨虎城、孙蔚如等一批军政要人和善男信女的修葺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庄严神圣的风貌。 成为陕北道教一大丛林,江山胜迹得以绵延永存。(资料图) 据元代的玉宸宫碑记载,龙门道派创始人长春真人丘处机殁后52年中,门下法孙贺志真等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协议兴修丘祖的旧居,十六年(1279)建成,其规模无考。贺志真等遵照全真道道规,离家入林定居修炼,大修宫观,宏大山门,加上长春真人被金、元王朝封为国师,总领全国道教,受到道教内外的尊崇,龙门洞声誉随之大震。后人修宫建庙,添色补景,道观格局逐步充实完整,成为陕西道教一大丛林,江山胜迹得以绵延永存。 在历经风雨沧桑之后,这里的仙迹洞潭有著特有的神圣,无论是岩峰、林木、涧溪、溶洞、潭水、楼阁、摩崖石刻,还是历代高道及文人墨客活动的遗迹,遮云桥、石阶、铁索、栈道、挂梯、曲径在三维空间里神功般地组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清幽、秀丽而又雄奇、险峻的仙画意境!(编辑:孟淅)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张兴通,北京白云观道士,中国道教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