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图腾的作用:从西周巫咒之术诺皋讲起(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李远国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古人认为要想防止各种鬼怪带来的灾祸,就要认识各种鬼怪的形状和它们的名字。古人又认为名字与事物之间并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有着必然的关系,“名”就是“实”。所以掌握了事物的名,也就相当于控制了事物的本身。这就是为什么驱鬼时“以其名呼之则去”的道理。而圣人正是多识奇事怪物的高手。所以一旦遇到怪物,常常找来博识之人或是圣人加以辨认解惑。这就造就了许多如东方朔式的人物。
    
    太上正一元皇派鬼名真经(局部) 民国 湖南(资料图)
    《天师纪百鬼姓名谱》中,详细记载了天地鬼神。曰:太山百鬼,主要有高天万丈鬼、南乡三老鬼,主诸死人录籍,考计生人罪。五斗煞鬼、五方凶鬼,主煞人。五方直符鬼,常煞人六畜,主作光怪死鬼。甲子六十日直煞逆鬼,与人身无异,赤毛无衣,有耳无目,飞行千里,其身三。凶逆不孝,煞害天民。人随日忆知其名,鬼不敢近人。
    防止鬼怪带来灾祸的另一个办法是将已经出现过的鬼怪加以绘影图形,铸成鼎印成书以广流行,以便于更多的人熟悉和辨认。像历史上流行的兽面纹和《白泽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传说有一个居住在海滨中的白泽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物来供奉。《宋书·祥瑞志下》云:“泽兽,黄帝时巡狩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为时出害。贤君明德幽远则来。”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籤》卷一百云:“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山精鬼怪 採自敦煌《白泽精怪图》(资料图)
    当时《白泽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人们又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
    道教将这些古老的巫咒之术吸收并发展,并出现了许多类似《日书》《白泽图》的祝邪之文,如《女青鬼律》、《太上正一咒鬼经》、《道要灵祇神鬼品经》等。在《女青鬼律》中即载有千余名鬼神的名姓,宣称天下有三万六千神与鬼等数。时太上不忍鬼神放纵天下,凶凶相逐,任杀中民,死者千亿。于是传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勑天师张道陵,使勑鬼神,不得妄转东西南北。后有道男女生,见吾秘经,知鬼姓名皆吉,万鬼不干,千神宾伏。
    道教之所以因鬼施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信仰出现了危机,他们不相信神灵,害怕鬼魅。《女青鬼律》明确指出:天道以鬼助神施炁,人畏鬼,不畏神,诡托名於彼,自号其位。人闻鬼存无神,百其语言,故制阴阳,清身和心,元有邪淫,可以制鬼,御天下三万六千余神,皆为子使。天师稽首,敢承先王之道,制民勑鬼,今当以盟威正一之气、女青鬼律,役使天下邪魅妖祥,助道兴化,勒鬼真名,主者明加切正,使天下道气宣布,邪逆宾伏,子知鬼名姓,鬼自趋走,不敢害人。子常念之,勿违犯矣。
    
    勾魂魄野鬼 採自《鬼神传》(资料图)
    古人认为这套咒鬼之术就是驱鬼灭怪的灵验方法。因为鬼怪都怕人知道其名,只要知道鬼名而呼之,鬼怪就会乖乖地跑掉。这种信仰习俗千古流传,至今在一些地方风俗犹存。在重庆丰都县名山鬼城,有一座百子殿,殿中原本塑有语忌、敬遗、观音等神佛像。传说百子殿诸神能保佑妇女怀胎、生育和小儿健康,故香火特别兴旺。过去妇女们在此,都要拜神求符,符上印有“语忌敬遗”四字,人们称之为“催生符”,传说妇女临产前将它烧化兑水吞服即可顺生。然后,这两位催生保产的语忌、敬遗究竟是何方神灵?据《咒鬼经》才知道,他们正是一对鬼。“语忌、敬遗,右二鬼,女临产鬼。女子产生时,呼此鬼名,即不害人。鬼长三寸三分,上下乌衣。”
    
    狐狸精 採自清陈树基《西湖拾遗》(资料图)
    狐狸精又名狐仙,民间俗称大仙,法力高强,可幻化人形。《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作为道教的咒术,其主要的功能是招神驱鬼,保命护身。为了达到厌胜鬼怪的目的,一是直接招唤鬼怪的名姓,命其逃避;一是借用神灵的威力,逼其灭绝。这种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克制方法起源于远古的图腾祟拜。原始先民缺乏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对危害自己的各种动物、现象怀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变成一种祟拜,再由祟拜演变为图腾。图腾的形象往往是夸张变异的,在外人和后人看来就成为一种神兽和精怪。
    
    宗布 汉代画像砖 河南许昌出土(资料图)
    宗布,传说中祓除灾害之神。《淮南子·氾论训》: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高诱注:有功於天下,故死托祀於宗布。
    图腾的作用不仅仅是氏族的象征,而且往往用来克制敌人。因为图腾是氏族所祟拜的最强大的力量,用它来克敌护身,自然无往而不胜。于是,各个氏族的图腾逐渐变为鬼怪和精灵,成为人们驱邪厌胜的象征。如驱傩赶鬼仪式中的方相氏、奇穷等,他们最初也是危害人们的精灵图腾。惟其危害人类,才能顺理成章地推举克制其它鬼怪的克星。当人们戴着面具、呼着咒语,驱赶着鬼怪精灵,于是祝咒之术便由之而生了。日本学者伊藤淸司说:所谓咒术,是指对抗巫术,也就是大声喊叫比眼前的鬼怪更强大的妖怪、鬼神的名字,并持举各种奇形异状的怪物模拟体来威吓它们。(伊藤淸司《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