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庄子与孟子的失之交臂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央编译出版社 邓联合 参加讨论

    跟孔子早于庄子一百多年,但后者却死揪住前者不放这个怪现象恰好相反,在庄子的生平中,另有一桩难解的公案,那便是庄子与孟子的“失之交臂”之“谜”。
    
    孟子和庄子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之所以又是个“谜”,有两点原因。
    首先,庄、孟都大致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并且,尤其要指出的是,与孟子有过一番面对面论谈的梁惠王——《孟子》中有“梁惠王”篇,庄子极有可能也拜访过。虽然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可能年龄略长于庄子,但庄、孟二人终归是属于同一历史时代的名人,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其次,庄、孟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领袖,这二位眼里都揉不下沙子,他们都好“骂人”,也就是抨击各自心目中的异端。比如,孟子曾把主张“兼爱”的墨子和主张“为我”的杨朱码放在一块儿,痛斥他们为“无父无君”的“禽兽”,——平心而论,说人家是“禽兽”已经不止是激烈的思想批判了,而简直是狗血喷头的恶毒辱骂,甚至有些像人身攻击。为维护儒家思想,孟子对异端的那种仇恨和敌视,由此可见一斑。有过之而无不及,庄子更喜欢“骂人”,他骂人的招儿更多、更损,被他骂过的人也更多。而且,庄子尤其喜欢变着法儿骂儒家圈子里的人,被他骂过的既有孔子、颜回、子贡、子路等先儒,还有被儒家崇奉为思想祖师爷的尧、舜等古代大圣人。
    于是,不免让人纳闷儿的问题就出现了:庄、孟这两个生活于同一时期,并且都激烈抨击异端思想的领袖人物,彼此之间堪称死敌,为什么他们俩却没有像庄子和惠施那样,商量好了见面或狭路相逢掐一架呢?如果说面对面的直接交锋,这事儿安排起来比较麻烦,甚至有些困难,那么,为什么这二位高人没有在各自的讲学活动或著作中隔空开骂呢?更奇怪的是,不仅庄子没有骂孟子、孟子没有骂庄子,甚至在各自的著作中,他们连彼此提到对方都没有,仿佛对方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诸子百家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早在宋代,大儒朱熹和他的弟子就已经感到纳闷儿,并且也已经讨论了这个问题。朱熹给出的解释是:当时庄、孟的活动范围,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地理上相隔较远,这直接造成了二人的互不相知,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隔空“叫阵”;另外,虽然庄子在后世的名气很大,但在当时,他却只是待在很少有人能知道的犄角旮旯里,自说自话,讲他自己那套好听但不中用的迂阔主张,弟子不多,影响也不大,以致于北方的孟子从来不知道南方有个叫庄周的家伙在兜着底儿狠命骂儒家。顺着朱熹的话说,要是孟子知道了庄子在骂尧、舜、孔子、颜回的话,那还能饶得了那厮?哼!
    又有人认为,庄、孟之间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互骂,理由是:庄子骂孔子,实际上就等于把孔夫子的徒子徒孙全骂到了,其中自然包括信奉孔子思想的孟子;反过来,孟子骂杨朱这个道家先驱,也等于已经骂到了庄子,因为在孟子的立场上看,庄子不过是杨朱的信徒。换句话说,庄、孟的相互开骂,不是指名道姓的直接骂,而是间接的骂、绕着弯儿的骂,所谓擒贼先擒王,骂人骂师傅。这种解释真是有趣!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更有趣的一种解释是:庄子虽然对尧、舜、孔子大加挞伐,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是故作偏激之辞,实际上他诋毁儒家圣人的目的,是想借此痛骂当时的那些伪儒、腐儒、陋儒,即儒家的不肖子孙们,因为这些人打着儒家的旗号,却干着违背孔子教导的事情,败坏了儒家的名声,所以该骂。而在骨子里,庄子仍是非常尊重孔子的。动不动就骂孔子虽然显得很偏激,听起来使人感觉很不舒服,但却可以起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维护儒家正统的效果,所谓“打是疼,骂是爱”,“小骂大帮忙”。或者用大文豪苏东坡的话说,庄子内心中对孔子的真实态度是“阳挤而阴助”。既然庄子的骂是出于对真孔子的尊重,且有助于儒家,那么孟子还骂庄子干什么?这样的卫道士,求之还不得呢!在此情形下,孟子要是还骂庄子的话,不就显得他太呆、太愣、太不懂事了吗?
    以我的眼光看,这种弯弯绕的解释,或许可以说明孟子为何不骂庄子,但是却不能说明庄子为什么没有骂孟子,——事实难道真像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所说的,庄子虽然披着道家的衣衫,说着道家的语言,胸腔里却跳动着一颗儒家的滚烫“红心”;或者,庄子本来就是儒家圈子里出来的人?不太像。持此看法的人主要来自儒家那个圈子,我总觉得他们是太“自作多情”,太“高看”、“正看”庄子,太想把他拽入儒家队伍来了。
    
    庄周梦蝶资料(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人认为,庄子追求的是逍遥出世、远离政治,孟子追求的是积极入世、参与政治,两个人在思想上虽然是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但在行动上却相互不妨碍,尽可以各干各的事儿,各走各的道儿。因此,二人也就没有相互骂对方的必要。想想也是:身处混乱的战国社会,大家伙儿都忙着呢,都烦着呢,都不如意,都不容易,谁有闲心跟别的道儿上那些不相干的家伙罗嗦叫板?
    此外,另有人好像从音韵学上找到了依据,认为“庄”与“杨”、“周”与“朱”,在古代分别是相近的发音,再加上杨朱和庄周的思想在儒家看来是很接近的,所以孟子所骂的“杨朱”很可能就是“庄周”其人。果真这样的话,所谓庄子与孟子“失之交臂”这桩公案也就不成立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对于庄、孟的“失之交臂”,后世有的儒家信徒很替庄子感到惋惜。他们认为,以庄子那么超凡出众的才华,如果能面对面聆听到儒家圣人先师的教诲,那么他必将茁壮成长为一代名儒,甚至不一准儿还能成长为“孟子第二”呢。遗憾的是,往前说,庄子晚生了孔子一百多年,没能赶上,以致永远错过了当面向孔子求教的大好机会;而在当时,庄子又没有能够有幸与孟子见上至少一面,请孟子这位圣人堆里的“二号人物”,帮助他纠正一下自己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于是,庄子也就不幸成了一个虽然极有才华,但却极不正经的异端,只会在那里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专挑歪门邪道走。唉,庄子真是可惜喽!
    不瞒大家,刚看到这种说法时,我差点笑出声来。太好玩了!后世的儒家信徒,尤其是从宋代开始,他们的自我感觉怎么就那么良好!这不是典型的咸吃萝卜淡操心嘛?在我看来,别说庄子没有与孟子见面,就是他真与孟子见着了,还指不定谁居高临下、谁教诲谁、谁帮谁改正错误呢!甚至,以庄子的辩才和“智商”,一番言语相搏之后,说不定他还能把孟子从儒家的“正路”引到道家的“邪路”上去呢!当然,我这里只是开个玩笑。
    
    自我感觉很良好(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老实说,对于庄子和孟子处于同一时代,但却没有直接交手或隔空叫阵这个“谜”,我也没有答案。背后的原因,大家尽可以去猜,关键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或许,如朱熹所说的那样,这种现象确实是由二人彼此相距遥远、互不相知造成的?谁知道呢。
    不过,换个角度看,庄、孟虽然没有直接地面对面过招,也没有互相指名道姓、隔空叫阵,但并非没有发生间接的交锋。这种间接交锋的体现是:围绕某些共同的问题或共同的人物,他们二人分别表达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孟子不仅经常赞扬传说中的儒家圣王,如尧、舜、禹等人,而且尤其推崇在他之前的孔子,具体表现是,他一方面言必称孔子,另一方面更明确把孔子树立为圣人队伍中的“集大成者”,也就是最拔尖的圣人。
    然而,正如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孔子以及儒家的古来圣王,在庄子笔下,他们的正面形象和光辉人格却要么大打折扣,要么被批得惨不忍睹,要么完全遭到颠覆,以致于轰然倒地。你越高举什么,我越攻击什么,——从我们这些后来者或局外人的角度看,庄子这难道不是在与孟子唱对台戏,甚至“明目张胆”地挑战孟子吗?(供稿编辑整理/白水)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庄子这个人》整理发布,作者邓联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