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北斗的崇拜,渊源于中国先民对星辰的崇拜。从考古数据中可知,华夏民族对星辰的崇拜由来已久,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六千余年前。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岩画资料中,有非常丰富的日月星辰崇拜的图像。 祭天(图源:李远国)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一幅祭天的场面,可能与祭祀太阳、月亮、星辰有关。内蒙古格尔敖包沟的阴山岩画,凿刻着一个牧民顶礼膜拜太阳的图像,其人身体立直,双臂上举,高过头顶,双手合十,双腿叉开,两足相连,表示站在大地上。 岩画中的天神(图源:李远国) 广西左江岩画中,共发现三处祭日的遗迹,第一处的图像是在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下边,有三个顶礼祈祷的人像;第二处是在一个巨大的人像身旁又画着一个太阳图像;第三处是上方为太阳图像,下方是一群举手歌舞的膜拜者,场面非常生动。 墓中龙虎图(图源:李远国)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地层中,发现了三组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这是距今6400年前的杰作。第一组龙虎图位于45号墓中,墓主人的左右两侧分别用蚌壳精心摆塑出一龙一虎,龙虎的头均朝向北方。龙虎之间、正北中央,又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北斗,斗杓则为两根人胫骨,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已开始崇拜北斗。 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标示图(图源:李远国) 湖北随州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曾侯乙墓漆箱盖上,发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标示图,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记有完整二十八宿名字的材料。该图中央是一个粗体的“斗”字,周围是二十八宿的名称,东边是苍龙,西边是白虎,这与与濮阳蚌塑龙虎图惊人的相似。这说明在周代中期至春秋早期,中国利用商代以来的天文观测经验,即已建立起比较准确的天象发生位置统一坐标系统--二十八宿系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崇敬天象,并以天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响颇巨。其深层原因即在于古代社会,先民将北斗和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称为“斗极”,斗极处于星空旋转的中心,群星绕其旋转,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来厘定节候,北斗又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北斗成为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北斗的神格化(图源:李远国) 北斗的神格化,是随着北斗信仰的发展而演化。其肇始于秦汉时期,迄至唐宋,历经了长达千年的时间。在不同历史阶段,北斗往往被解释成不同的神灵。山东嘉祥武梁祠中发现的一组三皇五帝、北斗星君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件画像石艺术品,画像采用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画像石形式,精心塑造出十帝、北斗星君的艺术形象,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北斗星君图。画像共分三层,第一层刻画着十位帝王的肖像,第二层为北斗巡游图,第三层为车马出行图。北斗巡游图中,由北斗七星组成车舆和车辕,北斗星君侧身而坐,有龙凤相伴左右,左手指向前方,腾云驾雾而行;前有抱婴的妇人,或老或少作揖者、跪拜者等,紧随其后的是车马队伍,显然是达官贵人的拜谒队伍,从而构成了一个上至官僚富贾下至黎民百姓共同参拜北斗星君的宏大场景。 道教奉北斗为人神之主宰。《度人经》曰: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自此,北斗主司人命、消灾度厄等说法广为流传。道教说北斗是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灾度厄之力,按时斋醮,将会增寿延年,获福无量。至于北斗诸星各自之职司,据《北斗七元金玄羽章》所载,七星职责分别为延生、保命、度厄、消灾、扶衰、散祸、益算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所言:北斗者,天地之大德大化,真炁正道,结为玄象,运乎中天,建四时,均五行,生杀万物,统治天地,察录善恶,无一物不系其所管也。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 北斗在上古可能为九颗星,位置、形状与现在不同,后因岁差与观察地的差异,有两颗星隐匿不见,北斗七星之说遂流行于世。但在先秦文献中,仍保留有北斗九星的古老说法。其后,道经中亦多有九星之说,如《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载北斗九星的名讳尊号,并按人出生时辰所属地支配系北斗七星,作为本命星神: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北斗九皇 清代 纸本设色 北京白云观藏(图源:李远国) 北斗九星,谓之“九皇”,始于南朝时期。《上清河图内玄经》讲述北斗九星名讳、形象、神职。第一阳明星,第二阴精星,第三真人星,第四玄冥星,第五丹元星,第六北极星,第七天关星,第八辅星,第九弼星,每一位星辰并配以夫人。 其时已有朝斗科仪,一是灯仪,一是观星。祭拜北斗,主要在祈求延生长寿、扶衰散祸、治病保命、消灾忏罪、度厄救急。观星要法,则重在存思。经曰:恒谛观北斗,存识次第内外姓名,思见神降,与己语言。次觅辅弼,令得见形,精心注仰,久自覩之。念念不忘,九年神降,受长生之诀也。通过观想存思北斗的修持,法师便可以获得占候吉凶的能力,占八星,审同里,其位有灾,其境有害,皆宜避之。小则厌禳,修功德,立礼醮来恩,密而勿言,祸消福集矣。 擎羊陀罗 清代 纸本设色 北京白云观藏(图源:李远国) 然而,北斗九皇到底是由北斗七星和外辅、内弼构成,还是由北斗七星和天皇、紫微组成呢?对于道经中两种说法俱存的状况,《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作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将左辅、右弼视作天皇、紫微二尊帝的余晖。文云:天皇、紫微,尊帝二星,居斗口,娑罗上官真光,大如车轮,得见之者,身得长生,位证真仙,永无轮转。二星分作余晖,为左辅、右弼,为擎羊、陀罗,神化无方,总领玄黄正炁。并说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北斗七星君,都是紫光夫人所生,于是北斗九皇是以北斗七星另加尊、帝二星,或以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便无分别了。 九皇会(资料图) 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全国许多地方,如广东、云南、四川、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地区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会以礼斗。在云南,礼斗已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举办,最为虔诚。浙江杭州的礼斗日期则在六月朔至初六,礼俗大抵一样。杭州各地多有在庙宇礼忏,供奉斗姥,燃黄色烛,俗称拜斗,一般迷信者,于此六日中茹素持斋,戒杀生物,俗称吃斗素。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北京的道坛礼斗的盛况: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名曰九皇会,自八月晦日斋戒,至重阳,为斗母诞辰,献供演戏,燃灯祭拜者甚胜。供品以鹿醢东酒、松茶枣汤,炉焚茅草云蕊真香。 此外,九皇还被梨园行业尊为行业神。九月初一至初九,梨园斋戒茹素,为九皇会。《戏班·信仰·九皇神》云:戏班中人,颇崇拜九皇神,于每年九月间吃九皇素,奉之惟谨。其活动内容和大致程序为:接驾、念经、进香、参驾、吃素、送驾。办会期间,凡戏班中人皆要拈香吃素。从九月初一起,由演员扮道长每天念经三遍,逢初三、六、九的主日,则每个演员换上草鞋进殿参驾上香。张次溪《燕回来簃随笔》记录:首都伶人最重九皇,于樱桃斜街梨园新馆中,特设九皇堂。按伶人称九皇之法,身系三头六臂,被毛带掌,手持翻天印、斩妖剑,弓斗日月,其形至奇。从“三头六臂”字眼来看,京剧崇祀的正是九皇、斗姆。 这种习俗流行于全国。旧时潮剧班社的祭祀活动,有食九皇斋者,戏班必须一律斋戒吃素。童伶们除在台上演戏外,还要散发,披素衣;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餐具、器皿者,属违反禁忌,要被罚至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这几天中,潮州城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九皇神和斗姆。祭祀仪式很特别:用一个谷斗装满米,中插一根小木柱,木柱上添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着一盏豆油灯,日夜不熄。此时,在梨园公所里,焚香、供花果、演戏酬神,气氛热闹且庄严。 七星灯(资料图) 九皇信仰及庆典聚会的仪式也流传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例如,过去四川东部的土家族十分崇拜九皇,每年九月都举九皇会,届时不售荤食,全市遍插三角黄旗。民皆素食,一如汉族地区的九皇节。瑶族宗教中常用的挂三台灯、挂七星灯、挂九星灯和挂大罗十二盏灯等几种挂灯仪式,皆与道教九皇信仰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受到了道教设灯仪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箓的影响。 诸葛亮设七星灯(资料图)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伐魏,至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不久,以后事嘱托诸将。姜维谓用祈寿之法,挽回天命。诸葛亮乃设七星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司马懿仰观星象,知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领兵探之。不料魏延误认劫寨,匆匆奔至帐中报信,将本命灯踏灭。诸葛亮掷剑叹曰:生死有命,不可挽也。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持续如此多天的节日实在罕见。为何祭祀九皇持续这么久?据《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说,从农历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九日,夜半子时朝拜北斗九星,即可五福攸从。《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这便是道士们与民间每逢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连续九日拜斗的由来。(编辑:正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