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养生备于理:养生以养心为主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宁高业 参加讨论

    孙德润“养生以养心为主”说
    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理固然也。
    注释
    ○心:心脏器官;这里包括心性、心志、道德;主:主导;首要;中心。
    ○神:精神;这里包括精、气、神。
    译文
    养生应该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精气神俱佳,
    精气神俱佳人就健康,逻辑合理要告知天下。
    养生旨要
    人体中的心脏器官,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中医学认为,心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
    1、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养生以养心为主(资料图 图源网络)
    2、心藏神。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3、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
    附录1:
    [战国]《黄帝内经》“心藏神藏气”说
    心藏神,藏于神气也;心藏气,藏血脉之气也。
    (《黄带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
    附录2:
    [汉]班固“精神养护”劝
    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阴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而邪气及。
    (班固《东方朔传》)
    附录3:
    [明]张介实“心为君主”说
    心为君主之官,统神灵而参天地,故万物皆其所任。
    (张介实《景岳全书》)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