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直“养生食为本”论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注释 ○神: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征象的总称。《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气:泛指人体脏器组织的功能,如五脏之气、六腑之器等。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 ○食:饮食。 译文 主持身体活动的是神,滋养人体功能的是精, 补益肾精健康的是气,资护脏腑之气的是食。 养生旨要 陈直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宝贵养生思考,论述老人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内容包括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等,都一一作出切实论述。 ![]() 老人养生保健(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口诀指出了饮食乃精、气、神三者的物质基础,强调了“食为本”的养生思想,主张以重视饮食调治而保健延年。他认为老年人的饮食调摄,应该营养丰富,适合老年生理特点。而饮食调治之要,在于调理脾胃,培补后天。他主张:“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认为。粥不仅容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对老年人的脏腑尤为适宜。 《寿亲养老新书》中粥的种类多达30余种,如地黄粥,山芋粥,栗子粥,百合粥。主张老人宜“频频与食”(少吃多餐),既保证营养供足,又不伤肠胃。食宜少缓,进食不可过急过快,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还可避免“吞、呛、喧、咳”的发生。 提出了春天忌黏冷肥僻之物,饮食宜减酸,益肝以养脾气。夏天渴宜食粟米,温饮熟豆蔻水,忌生冷肥腻,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特别是瓜果应少进。秋天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以免动其宿疾。冬天可适量饮药酒,可以通经络御风寒,需要说明的是最好喝温过的酒,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煎炒之物当少食。他还提出老人要食饮有节,食宜有忌等等,在理论是正确的,在方法上也是可取的。 附录1: [战国]《黄帝内经》“五行相生由饮食”说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 老人要食饮有节,食宜有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附录2: [宋]陈直“食者活人之本”说 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骨强。 (陈直《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 附录3: [宋]陈直“四时以胃气为本”说 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陈直《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 附录4: [宋]陈直“五脏气血全仰饮食”说 若少年之人,真元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陈直《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 附录5: [古代]民间谚语“肠胃饥伤身” 肠胃饥,伤身体,常饥渴,摧命机。 (百度《食疗》) 附录6: [古代]民间谚语“饮食失常伤身” 饱一餐,饿一顿,既伤身,又害命。 (百度《食疗》) ![]()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