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民间美术是一切艺术的根(4)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张京羽 参加讨论

    问:我很好奇这是一些什么题材的剪纸作品?为什么在老城里这个地方能发现这么多的老剪纸作品呢?
    答:主要题材有《麒麟送子》图,这是天津民间较为常见的一种剪纸,也有《牛郎织女》图等,还有一些做工精美,用于衣服装饰或枕头刺绣等不同类别的剪纸样子,这批剪纸构图巧妙、剪刻精细,有四五十种。
    由于材料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够将这些剪纸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之所以能够在老城里发现这么多的剪纸品种,与这一带曾经有许多的剪纸作坊有关。天津老城里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天后宫一带曾经是天津剪纸年货批发销售中心。大量的剪纸从这里流入千家万户,成为天津人迎接春节的必购物品。
    问:那么怎样判定这批剪纸是清代的,而不是后人仿制的呢?
    答:这批剪纸是白色的,据我多年的研究判断,因为是清代人剪纸的样子,所以是白色的,而不是过年过节张贴用的红色剪纸。从制作工艺上说,一般都要把一张样子放在红纸上,用刀刻,这样做工精美的剪纸才能问世。
    再就是从设计风格上看,通过晚清时期拍摄的照片比较,不仅是一张剪纸的样式与照片上的相同,其他的纸样与照片上的样式也基本上相同。此外的绣花鞋上的纸样等都与照片上的纸样风格相同。因此,可以判断,这批剪纸应该是晚清时期天津的剪纸样子。
    问:我在写剪纸题材的论文中也感觉到,在国内众多省份,剪纸在民间都有很广泛的基础。农村的一些年长的老人家,虽然没上过学,但似乎拿起剪刀就能熟练地剪出剪纸,他们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答:剪纸创作有原始的创作,有借鉴后二次创作的,就是借用想法,修改完善,加上自己的创意,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完善了。像聚宝盆的剪纸,到底是谁的创作?找不到原始创作者,是几代人传下来的。像脸谱,是谁创作的,不知道,没有固定的人。但你在画的时候,就是你的,因为你在创作。整体来说,剪纸也好,脸谱也好,都是源自民族的,不要忘记前人的功绩。
    问:天津的剪纸队伍有多大?
    
    2009 年,黄殿祺先生与天津市大港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一起研究剪纸技艺。(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答:当今天津剪纸的发展,可以说基础雄厚,实力很强。天津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根基雄厚,剪纸艺术创作更是人才辈出,实力很强。特别是近年来有一些美术学院的教授、中小学校的老师也从事剪纸艺术创作,他们不仅自己出作品,而且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学生加入剪纸队伍。剪纸委员会,有天津文联,每个区的文联,每年都会有比赛,协会有100多人,还有教委和学校的很多人,他们共同构成了天津市的剪纸队伍。
    问: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保护与传承,您有什么看法?
    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到继承、学习、发展,要活态传承下去。我曾向教委建议,在天津搞了5年的十二生肖剪纸展,虎年、兔年、蛇年、马年、龙年,全市每年搞一次,全市青少年和老师都积极参加。还要讲课,如何学习,如何继承,潜移默化地用民俗的形式教育孩子,当代的剪纸如何去做。所以你作为中学生也这么喜欢民俗剪纸,还来我家采访,我很高兴。
    问:那么如何实现活态传承?
    答: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重视与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技艺就在他们身上,没有他们,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这些传承人,国家不仅给予他们荣誉,也给予他们资金扶持,更帮助他们传授弟子,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性保护,使得这些非遗项目能够在商品市场中生存,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这一项目的学习与传承。通过生产,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民间。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才能建立良性循环,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完整系统,实现活态传承。
    
    黄殿祺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您多次到国外去办展览,国外的观众对剪纸怎么看,喜欢吗?
    答:我多次到捷克、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展览。1999年,我带着戏曲脸谱参加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世界舞台美术展览,受到了西方“粉丝”的追捧。2003年,我又带着戏曲脸谱和剪纸去到马来西亚,参观者把所有的展品抢购一空。这让我体会到艺术无国界,来自民间的剪纸艺术也会让他们惊艳喜欢。
    问:您对天津民俗剪纸的未来怎么看?
    答:我认为民俗剪纸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我对它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剪纸艺术在天津已经深入人心。1999年,我和女儿黄萍一起编著的《天津民俗剪纸》,第一次印刷6000册,一经出版即销售一空,现在已经是第5次印刷了。这本书不仅成为中老年人学习剪纸的读本,而且也成为从事剪纸生产的选图“范本”。还有别的剪纸艺术家的图书也很受欢迎。剪纸著作的畅销,说明在民间存在着一大批的剪纸爱好者、从业者和支持者,他们有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少年儿童,这是剪纸继续发展的根基。
    所以你要写的这本书一定告诉读者,剪纸已经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分散传承,集中反映到舞台上、电视电影中了。现在的服饰中,也有剪纸的元素。让孩子们从剪纸中走出来,不要限制他们的思想,因为有创意的思想才会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