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秦皇汉武的寻仙活动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道学百问》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和汉武帝均以横扫四夷,镇服诸侯,统一政权,而又崇尚仙道著称。
    
    (资料图)
    现在有学者,一提及秦皇汉武,就简单的、武断的将他与炼丹、寻仙、迷信、闹剧混为一谈,甚至将其束之高阁。
    这其中的原因是,有的学者是研究道教的,但不懂中医(中医药学和道教的长生久视思想最为紧密,故必须结合加以研究);有研究中医的却不懂道教,有研究道教兼中医的,但又不懂历史;有研究历史的,但不懂用科学的、客观的,而是站在狭隘的所谓的“有神论和无神论”上去做文章,亦或主观臆断、用盲人摸象的方法,把当今社会和两千年前的社会做比较,做出所谓的“专家论断”。
    诚然,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用科学的、宏观的、唯物的观点去研究,就会发现在他们的身上和他们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重新定位的,包含大量科技及直至现代人还在追求的很多宝贵的思想、经验和精神财富等。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秦皇汉武的寻仙活动,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驱使下萌发产生的,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启发。
    
    炼丹(资料图)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在秦皇汉武之前的数千年之间,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对“天神、祖先”的崇拜和信仰。这一种信仰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而没有所谓的阶级之分的。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对神仙的传说、信仰、崇拜更加强烈,甚至有了,亦或上升到通过修炼或借助外在的其它方法,自己也能成仙的想法,这就促使很多人萌发了各种各样的寻仙、或修炼途径。这一种寻仙活动和修炼途径,对当时的人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致使秦皇汉武极力推崇和身体力行的进行试验和效仿。在帝王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寻仙、修炼等内容的活动达到了炽热的程度。
    二、秦皇汉武的寻仙心理。其实,历史上同样也包括现在,每个人对“疾病、死亡”都是恐惧的。而冀望健康、长寿,甚至不死,是历史上同样也包括现在,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期望和“奢求”。
    纵然佛说,人活在世上就是在苦海中挣扎,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最美好;天主、基督讲“天堂”最温馨,但每个人都不会情愿的走向另一方。
    而道教一开始就提出“长生不死”观点,提出向“疾病、死亡”的挑战,这是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的。这也正如英国皇家学者,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教授所说的“道家思想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的思想,对于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蓬莱仙岛(资料图)
    三、“神仙”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死观。
    中国有句古话“人逢七十古来稀”。而道教则提出“人活八十岁是小寿,一百二是中寿,一百六是大寿”甚至以“不死为极乐”。这在历史上也包括现代,曾引起一些人的怀疑和诬蔑,认为是“虚妄怪诞,巫觋(xi)杂语……等。”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生”的愿望依然是那么强烈。世界医学界也一直做着对人类生命延长、健康等构成威胁的各种疾病进行、探索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和实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道教所提出的生死观问题,现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的寿命极限不只是七十岁、八十岁。相反,一百二、一百六也不是极限。人类的科研,转基因、克隆技术(仅以科技而言)的出现,认为人“长生久视”,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并为之奋斗的,并不是“虚妄怪诞”的设想,更不是“巫觋杂语”之谈。
    四、秦皇汉武时代的寻仙活动是既继承了古文化、古文明,又促进了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世人皆知,道教一开始就承袭了古代先民的“天神”信仰,相信有“神”和“仙”的存在。历代道教徒也一直努力着,并凭借着古科技和超强的精神和智慧,一步步向“神”和“仙”去靠近,以最大的心愿,企望实现“长生久视”。
    道教正基于这种因素,早期的方士才去深山采药,或海洋探险、或设鼎炼丹。可以这么说,秦皇汉武的寻仙活动,是人类早期敢于向“疾病、死亡”进行顽强反抗,是对生命存在的最早觉悟者、实践者。他们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道教“长生久视”的理论和养生学、炼丹等一系列活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古化学和冶炼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中医学和药物学的进步与提高。这些神仙理论、修炼方术等,又对汉末道教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两千年后,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关于健康、长寿等方面丰厚的营养和宝贵的知识、经验和财富。(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