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萧敬腾出生之前,人们是如何求雨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爻乂爻 参加讨论

    文/爻乂爻
    据说长沙人民最近要疯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全赖老萧。毕竟是仲春时节,万物复苏,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当然雾霾的退散有时也需要雨水的帮忙。
    
    话说,去年夏天全国到处下雨的时候我们曾经聊过关于萧敬腾是如何能够呼风唤雨的,同时也很认真地论证了萧敬腾作为雨神的资质问题。那我们也知道,中国人求雨的历史,已经有了几千年之久。那么在萧龙王诞生之前,大家都是怎么求雨的呢?
    说到求雨,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应该是《西游记》里面“斗法车迟国”那一节,孙悟空是如何祈雨争胜的。而在原著里则交代了三妖道之所以能混到国师的位子,首要的就是祈雨的法力,足见祈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不过唐僧在里面提到他只会念经,不会祈雨。这话有一半是对的,另一半则“不完全正确”,因为佛家是有祈雨方法的,而这个方法就是:
    念经
    《大云经祈雨坛法》里就说:
    亢旱之时,如是依法读此大云经,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定降注甘雨,若灾重不雨,更作必降甘雨。
    《华严经》里也提到:
    佛子,譬如大龙随心降雨, 雨不从内,亦不从外,如来境界亦复如是。
    每逢大旱之时,佛家弟子就会诵读记载有龙王事迹的经文求雨,这是佛教的正统科仪。我们所熟悉的许多关于龙王的传说,大抵也是从佛教中来。
    不过佛教的龙王能够如此迅速地为中国人所接受,与古代中国固有的舞龙祈雨习俗,不无关系。《后汉书·礼仪志中》云:
    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而在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则更详细地记述了不同季节求雨的不同舞龙方式。《春秋繁露》这本书我们一会儿还要提到,简直是古代的求雨圣经。
    除了舞龙,还有一些求雨方法,是与龙有关的。比如向龙的居所——水潭,扔龙不喜欢的东西激怒它。所以会有杀狗乃至杀虎投入水潭求雨的记载,谓之“龙虎斗”。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认为龙太懒了,所以还有一种祈雨科仪就是“鞭龙”,顾名思义,鞭打龙驱使下雨。王安石的诗说: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指的就是这个法术。不过龙不好找,所以一般都用蜥蜴(龙子)来代替。
    当然以上都是民间流行的求雨方式,那么官方求雨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其实都差不多哟
    不过官方求雨自有其更深刻的理论基础,一是源自于对于上古文献的整理得到的“案例”,而是基于阴阳和五行理论对于求雨行为能够进行更系统的解释。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这个戴上头巾之后和特朗普发型差不多的人就是董仲舒。此公在历史上影响极大,儒学能有后世的地位,与他撺掇汉武帝的大力推崇密不可分。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讲的是他自己的公羊学思想,当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实施手段。祈雨作为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自然要被写进书里,所以我们能在书里面看到有一篇就叫《求雨》。
    《求雨》篇写得非常详细而且系统,我们之前提到的舞龙,在这里面就做了非常细致的划分。甚至在熟知的四季之外,还有第五季——季夏。
    季夏:以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间相去五尺,丈夫五人,皆斋三日,服黄衣而舞之。老者五人,亦斋三日,衣黄衣而立之。
    当然,除此之外,书里还记述了一些其他的求雨方式。
    比如五季求雨之法,除了舞龙之外,还有许多种科仪:
    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无伐名木,无斩山林……甲乙日为大苍龙一,长八丈,居中央……取五虾蟆焉,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服苍衣拜跪……
    具体五季每一季的求雨科仪都有区别,但不变的是,祭品之中,一定会有“虾蟆”。
    古代的求雨科仪,祭品之中,最核心的一定是蛤蟆。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谈到《焦氏易林·无妄》时,言及“虾蟆群坐求雨”:
    《大过》之《升》:“虾蟆群坐,从天请雨,云雷疾聚,应时辄下,得其所愿。”……又按汉人风俗,遇旱,取五虾蟆置于池中进酒脯祝天,“再拜请雨”。
    
    因为蛙类的肺小而薄,必须借助于皮肤的帮助才能鸣叫,天气的变化能够显著能影响它的叫声,特别在雨前和雨后,所以古人格外注重蛙类与雨的关系。
    当然,如果所在的地方没有蛙类,或者对于杀生有一种恐惧感,那么还可以选择一些欢快的方式,比如:
    在《求雨》篇文末,董仲舒庄严宣告:
    四时皆以水日,为龙必取洁土为之,结盖,龙成而发之。四时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
    
    如果觉得不够详尽,可以参考刘昭在《后汉书志》注补引用的董仲舒上奏江都王的内容:
    求雨之方,损阳益阴。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一月租,赐诸巫者;诸巫毋大小皆相聚于郭门,为小坛,以脯酒祭;女独择宽大便处移巿,巿便无内丈夫,丈夫无得相从饮食;令吏妻各往视其夫,皆到即起,雨注而已。
    
    那么董仲舒为何会大力推荐这么“污”的方式呢?上面的引文说的很明白——“损阳益阴”。
    无论是“遣妻视夫”、“聚巫祭祀”,还是“丈夫无得相从饮食”都是求雨基本原则“损阳益阴”的具体实践。这和《史记》所记载的董仲舒“求雨闭诸阳,纵诸阴”的求雨原则也是完全相符的。
    
    所以啊,当我们谈论野合万事兴的时候,其实也真的是一脸严肃的。那么长沙人民如果真的想告别雨水,除了选老萧当歌王,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下从自身做起,克制一下呢?
    此处省略不知道多少字……(编辑:忆慈)
    本文由腾讯道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爻乂爻”微信公众平台。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
    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