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养生备于理 先知“万物莫灵于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宁业高 参加讨论

    葛洪“莫灵于人”说
    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
    注释
    ○陶冶:本义陶铸,如同陶工和铸工造物一样。《论衡•物势》:“非谓天地生人与陶冶同也。”引申为孕育培养之意。《文子•下德》:“老子曰:‘阴阳陶冶万物。’”
    ○造化:创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发展繁衍的天力与功能。《淮南子•原义》:“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又义,指自然界。《庄子•大宗师》:“今以一天地为大铲,以造化为大冶。”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灵:聪明。这里兼备聪明、机智、神奇、珍贵诸义。
    ○人:人类。与其他动物植物相对而称。
    译文
    大自然之力无穷造化万物,万物中最神奇珍贵的是人。
    养生旨要
    上列名句节选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原文曰:“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葛洪(资料图)
    葛洪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万物之中最为神奇和珍贵的物种,这是与其他动物植物相对而言的。他认为人类本身亦有所谓“浅者”、“深者”的区别,其智力与功能也相应不同。其中“知”(智)者,亦分两种,一是懂得药力并躬身实践,借用“上药”(灵丹)以成仙;一是懂得养生并躬身实践,仿效“导引”(气功)以长寿。
    儒学先师孟子曾言“万物皆备于我矣”,东汉赵岐(约108~201)注:“物,事也;我,身也。”意思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之理已经由上天赋予了我,在我的名分之内完全具备了,如果反躬自省,诚实无欺,便会感到莫大的快乐。有学者评论“万物皆备于我”是个唯心主义命题。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古今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孟子的哲学,以心为万物之本,“万物皆备于我”,即备于我心,因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另一种看法,孟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万物皆备于我”是天将万物备于我身,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葛洪的这个命题从属于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我认为,孟子这里的“万物”,包容一切物与事,即泛指宇宙自然(天地)。孟子这里的“我”,则是相对于万物(天地)而称的人身和人事,即泛指人类(社会)。葛洪尚人的这一世界观,体现着孟子人本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自然界的一切完全为“我”——人类社会之所拥有。葛洪这一观点,道家、儒家是有联通元素的。
    葛洪“莫灵于人”之说,大抵本源于《黄帝内经》“万物莫贵于人”论。
    
    人乃万物之灵
    附录1:
    [战国]《黄帝内经》“万物莫贵于人”论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附录2:
    [春秋]老子“域中四大人为一”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
    附录3:
    [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论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附录4:
    [晋]葛洪“万物人最灵”之说
    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葛洪《抱朴子》)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