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太上老君到底是不是老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爻乂爻 参加讨论

    文/爻乂爻
    
    每年阴历二月十五,是道教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生日。记得在去年冬至元始天尊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搞了个抽奖活动,结果不知道被哪个什么人给恶意举报了,所以这次老君诞,没有抽奖。
    太上老君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神仙,这里面《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封神演义》里,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大师兄:
    
    而在《西游记》里,老君则是一个法术高超,法宝nb然而教徒不严的神仙:
    
    这些都是对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实际形象和神格位阶的歪曲。不过如果我们翻看一些“正统资料”,却又发现在绝大多数的宣传资料,包括许多大型的辞书或者纪录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表述:
    太上老君=老子
    
    那事实真的是如此么?显然:
    不完全是
    史书上说:老子姓李,名为李耳。李姓本是尧舜时皋陶之后。字聃,《说文》:“聃,耳曼也”。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聃,耳漫无轮也。”就是耳长而大,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寿者像。
    
    那么老子是不是太上老君呢?至少在道教典籍里:
    是
    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记载: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这么说,老子确实就是太上老君,但这并不意味着,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让我们看看早期道经《老子想尔注》中是怎么说的:
    “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都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这里面很明确地表明了老子是“道”的化身,“一”即是道,其散形则为气,凝聚成形就是“太上老君”,这是目前能看到的“太上老君”之名的最早出处,也是世界之初的最初形象。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撰写的《老子圣母碑》也提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这里的“老子”,就是老君,比人的意义的老子要早很多。
    
    所以说,我们知道,太上老君是与“道”同时产生的,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道炁聚散,可以化为许多形象,被称之为“老子”的李耳,只是老君的形象之一。道经一般认为太上老君有“八十一化”,其中第一化为“起无始”:
    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鸿洞无边,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故众圣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这之后的世界,还转变了许多的不同的形态,太初之后,又有太始时代、太素时代、混沌时代。“混沌之时,始有山川。老君下为师,教示混沌,以治天下七十二劫;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岳四渎,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混沌已来,始有识名。”混沌之后,又有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太连等时代。 太连之后,伏羲诞生,由此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三皇五帝的传说。此时“老君下为师,号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
    自伏羲时为郁华子以后,老君在时间的演进中也产生了种种化身: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
    当然这其中以周守藏史李耳这一形象最为人所知,这是因为《道德经》的产生,据《史记》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五千言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子》,又称为《道德经》。这一段经历是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中的第四十五化。而老君与关令尹喜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在第四十六化里面,太上老君与尹喜还有一段相遇:
    老子以昭王十四年甲寅遐升,至乙卯岁,复从太微分身,托生于蜀国太官李氏之家。乃先以青牛化为青羊,毛体华洁,色如青金,常在婴儿之侧,爱玩无歝……
    老君在成都的青羊肆又一次为关令尹喜说法,授尹喜玉册金文,赐以“文始”之号,位无上真人。此地即是现在的成都青羊宫。
    
    
    故而时至今日,成都青羊宫仍然是太上老君最重要的道场之一。每年的二月十五,青羊宫都会举办最盛大的法会——老君会。
    那么,老君的名声,何以如此广大呢?这与道教的建立直接相关。
    在道教建立之前,道家已经流传甚久。《史记·论六家要旨》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而直到东汉末年,第一代天师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创立道教。
    
    
    这一段故事,在《神仙传》里记载说:
    张陵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 ,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用药皆糜费钱帛。……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具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
    
    这位“柱下史”即是太上老君,所以早期道教,太上老君是唯一的最高尊神。而随着六朝时期上清派灵宝信仰的兴起,导致道教信仰的一度混乱,直到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的制定,确立了元始天尊的最高地位,也调和了信仰的冲突,三清的体系才就此确立。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又称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称玉清。由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为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称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为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称太清。所以在《封神演义》里,将三天尊视为师兄弟其实是一派胡言。而许仲琳大约可能是隐秘的天师道徒,故将老君视为大师兄,而隐去“灵宝天尊”却创造出“通天教主”,大约是表达某种不满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至于你要是问我西方教,将来有机会一定会跟你聊聊六朝时期佛教的那些事儿的。(编辑:忆慈)
    本文由腾讯道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爻乂爻”微信公众平台。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
    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