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缘何武林高手闭关修炼后功力大涨?凭的就是这法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行苇 参加讨论

    文/行苇
    在武侠故事中,经常出现武林高手闭关修炼的情节,一般是某高手出于提升自己功力的需要,选择某处隐秘的山洞或僻静的房舍进行修炼,一般还会有人专门在外为其站岗放哨以免外人打扰。而修炼者经历一定时间的闭关后,其功力往往会大有增长。武侠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不过闭关修炼的情景倒与历史上全真教的圜堵修炼十分相似。
    一、何谓圜堵
    所谓圜堵,《栖云真人盘山语录》曾有解释:“中起一屋,筑圜墙圜之,别开小牖以通饮食,使人供送也。绝交友,专意修行。”可见圜堵修炼,是在隔绝外界纷扰的情况下独居室内专心修炼,只是其目的与武林高手的增强功力有所不同,而圜堵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不过,圜堵修炼并非全真教的发明。之前道教史中已有相关实践的记录,其中较为著名并对全真教圜堵修炼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当属北宋末期的高尚处士刘卞功的事迹。
    根据金人张孝纯《高尚处士修真记》所载,刘公为北宋滨州人,年少时喜好老庄之学,十四岁时遇异人点化,随后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圜堵修炼:“即家之东,相去百步,筑以圜堵,周围植以椒株,独居小室,只容寝卧,以待风雨。虽炎暑不致扇,苦寒不亲火,终日闭户静坐,唯登厕便溺出户。”后屡受宋金两朝召请而不起,并在乱世中以德名保全一方安宁,是当时声震海内的高道——高尚处士即为宋徽宗的赠号。丹阳马祖曾赞叹他:“塞其兑,闭其门。昔诵此语,今见斯人。可谓简且当矣。”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资料图)
    在全真教中,重阳祖师似可视为实践圜堵修炼的第一人。据《七真年谱》及相关碑铭记载,祖师四十九岁之年,于中秋日在醴泉县第二次遇仙,得授秘语五篇,次年便于终南南时村挖凿穴室,名活死人墓,于其中修炼两年多。此后迁居刘蒋村,结庐水中坻约四年(见《全真教祖碑》)。——在这期间,发生了著名的植海棠四株于活死人墓侧并言“欲使海内教风一统”和自焚草庐且预言“决有人人却要修”的故事。祖师在南时和刘蒋,虽然没有“中起一屋,筑圜墙圜之”,但隐居于墓室和结庐于水中陆地,都是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居处,避开外界干扰专务修炼,与圜堵的性质是一致的。
    而圜堵修炼在全真教中蔚然成风,似乎应当归功于丹阳马祖的言传身教。如前所述,他对刘高尚终生闭关于圜堵修炼的事迹十分赞赏,而根据《年谱》及相关碑铭记载,丹阳自护送重阳祖师灵柩归葬终南后,大部分时光一直是居圜堵修炼,即使偶尔离开祖庭云游他处,也主要居于各地的圜堵。如大定十九年二月于“华亭县挈李大乘同居圜堵百日”,次年又应京兆章台街赵蓬莱之请“居圜”,乃至于最后羽化于莱阳游仙观的圜堵之中。(据《丹阳真人语录》《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其圜堵的陈设及圜内的生活,与刘高尚一样,也十分简单:“居圜堵中,但设几榻、笔砚、羊皮而已,旷然无余物。早晨一碗粥,午间一钵面,过此以往,果茹不经口。”(见《丹阳真人语录》)
    此后,圜堵修炼在全真教中几乎成为不成文的要求。考诸《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及《道家金石略》相关记载,当时的大德高道几乎都有圜堵修炼的经历。如长真门下王志明在韩城县筑圜堵“坚坐六年”,丹阳门下了真子赵悟玄,先在京兆蓬莱庵居圜“兀坐逾十年”,又在淳化县李氏圜堵“居一纪之岁”,玄通子王志达“卜云阳县圜堵,默坐一十三年”,如是之等,不胜枚举。
    二、圜堵修炼的意效
    全真教热衷于圜堵修炼,当然不是像武侠故事那样为了提高武功。作为“道德性命之学”,其修炼的内容是以心性、精神锻炼为主,如太古门下玄通子范圆曦“自闭圜室中,究其所谓精气神之学。”长春门下潘德冲“默坐静室中,凝神涤虑物我两忘,一归于要妙幽玄之境,如是者十余年。”其修炼是为了获得特殊的、神秘性的生命体验,从而将人从烦恼、生死中解脱出来,达到超凡脱俗、与道合真。如丹阳门下法孙李无欲,“入兴平圜居千日,乃得大妙”,洗灯子然逸期“过醴泉,邑人留居圜堵,遂纳踵纳真息,内杜德机,弃智忘言,识心见性。不三年,造夫大妙之域。”
    对于获得“大妙”的情况,相关文献也有所描述:“心宇泰定,性天舒明”(《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壞袖破瓢,首蓬面垢,行不知所之,止不知所為。人役之,笑而往,人辱之,拜而受。……所至泰然,不以旧新介意,住虽久,去不回顾,暂憩朝夕,亦犹久寓之安”(《栖云真人王尊师道行碑 》);“若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视尘物之往来,人事之胶扰,犹鸟雀蚊虻之过乎前,未尝介意”(《开州神清观记》)。尽管这样的描画十分流于表面,但已经可以窥见不为得失荣辱所惑,打破人我执著,超出凡尘,与天为徒者的风范。
    
    心宇泰定,性天舒明(资料图)
    虽然圜堵有隔绝世俗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修行不受干扰,但部分居圜修炼者——特别是修炼有成的大德——也并不全然与世隔绝,故而也有在圜堵中传道的情形。如刘高尚的圜堵就留有小门接待访客:“际圜堵西南隅小屋下门为圭窦,高不二尺,时以宾客有愿见者,俛伏而过。”重阳祖师在马家锁庵百日时,“辟为圜堵,风雪四入,砚水不冰,窗外求诗者往来如织”。丹阳马祖也常在圜堵中教导弟子,如其门人周全阳,“一旦召入圜室,付之真诀”。有时甚至将居圜堵作为度人的手段,丹阳曾在华亭县化度李大乘等十余人多日,却无成效(见《洞玄金玉集》),后挈李大乘圜居百日,李便弃家入道并成为得意弟子。丹阳门下真阳子段明源在稷山县“居圜堵,自此依皈者众”。
    不仅如此,圜堵修炼还常常会出现异迹,既是道者修炼有成的证明,也能迅速赢得社会大众的敬信。如真光子于通清 “至霫都圜居三载,其神光屡见,僚庶敦请出圜。参玄问道者不可胜计。”洗灯子然逸期在醴泉圜堵“不三年,造夫大妙之域。一日,火光从圜墙中出,众以为灾,奔赴之,至则见师瞑笑而坐,众惑而异之,方悟火光乃神光也。于是敬仰礼奉,倍于他日。”
    三、结语
    由于圜堵修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全真教一直极为重视这种修行方法。在元代许多宫观就专门修建圜堵以供道众焚修之用。大概在元明之际,又发展出集体修炼的钵堂、圜堂(参见《全真清规》),并流传到晚晴民国时期。而圜堵中的刻苦磨砺,也一直培养了许多代高道大德。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经过种种社会变动后,似乎就湮没无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修炼身心(资料图)
    此外还需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圜堵修炼都是修道者在身心功夫达到一定基础,并经师长指授后才进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实践的,否则坐圜将流于形式而达不到修炼身心性命的目的。栖云真人曾举长春真人敲打某圜所之门以勘验修行者的心境,结果其人在内大怒的例子说:“大抵居静,本为性命事大,收拾固济,涵养为功,遇境不动,乃是验也;……今闻些子虚声便早动心,一切恶境怎生过去?虽居圜中,济甚么事?受人供养口债,怎生还得?却不如向动用境中、物上事上,专一磨炼此心去,却是个有见趣底人也。”故而,圜堵修炼虽然意义重大,但也是需要慎重行事的。(编辑:忆慈)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行苇)
    欢迎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