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晟 易筋经十三势又名武当易筋经十三势,由明高道张三丰融道家南宗内丹功法和道家武学于一体,创洗髓和易筋内功,后天台紫凝道人著书《易筋经》,始公布部分功法流传于世。 易筋经十三势练养并重,每势都含有养生和武功的训练。习者需要有站功或紫凝易筋经八势的基础后学习。其动作意念要领都同站功,动时要以脊柱为中心做整体运动,一动无有不动。初练此功可自然呼吸,等动作习练协调后再与呼吸配合。练习时除起势和收势外其余每势做九次,具体看练习者的感觉舒适与否。 无极势 ![]() 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脊柱松直。 头微上顶,下颌内收,双臂下垂,掌心向内。 掌指向下,呼吸自然,口齿轻闭,舌抵上颚。 双目微闭,十趾抓地,足心虚含,双腿微屈。 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全身放松。 此势约三四分钟后可接下势。 抱元势 ![]() 双手合抱,掌心朝内,置中丹田,约十厘米。 男左手在外,女右手在外。 一、 太极浑元势 ![]() ![]() ![]() 两手分开,经由胸前,由下而上,缓慢上抱, 手掌外翻,掌心向下,掌指相对,随即下按,置小腹前。 动作时先吸气,抱置头顶时呼气,下按至小腹时呼气。 二、二仪分清势 ![]() ![]() 两掌翻转,掌心朝上,抬至胸前,弯腰直臂,徐徐下按。 两掌上抬时吸气,弯腰下按时呼气,到靠近地面时停住,体弱者到膝盖的位置即可。 三、力推三峰势 ![]() ![]() 身体站起,屈膝下蹲,脚跟微抬,两掌相对, 掌心虚含,如压球状,周身关节,微向里合, 两掌外翻,向前推掌,两脚同时,缓缓下踩。 两掌相对时吸气,推掌、下踩一起完成,向前推掌、下踩时呼气。 四、左右分缰势 ![]() ![]() 身体站起,屈膝下蹲,脚跟微抬,两掌相对, 掌心虚含,如压球状,周身关节,微向里合, 两掌外翻,两侧推掌,两脚同时,缓缓下踩。 两掌相对时吸气,推掌、下踩一起完成,向两侧推掌、下踩时呼气。 五、拜斗势 ![]() ![]() 两手里合,缓缓翻转,经由面前,捧至头顶, 掌心向内,如捧球状,上体后仰,脚跟微抬, 如拜北斗,两掌下按,置小腹前。 两手里合时吸气,两手下按时呼气。高血压患者头后仰、手抬至胸前即可,待功力加深,再逐渐加大难度。 六、托天势 1、左势 ![]() ![]() ![]() 两手翻转,向上托起,头稍后仰,脚跟提起, 如踩气球,两眼望天,势如托天,两手放下, 体后交叉,上体与头,缓缓左转。 两手上托时吸气,向左转头时呼气,转至停顿时口微张,发“呵”字声音。 2、右势 ![]() 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 七、青龙出水势 1、左势 ![]() 左脚横跨,屈膝马步,掌指回屈,掌心虚含, 成龙爪状,身体左转,两臂拧转,右手前抓, 左手下按,脚跟下踩,目视左手。 先吸气而后开步下蹲,右手经胸前时呼气。 2、右势 ![]() 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国道家养生功夫之易筋经》一书整理发布,作者吴晟,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