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黄屋乾万寿宫与赣南客家许真君信仰赖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赖全 参加讨论

      提要:赣南是净明道的重要传播地区,许逊信仰是赣南客家人宗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寿宫作为赣南客家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赣州18个县市中有广泛分布,其中位于葛坳镇的黄屋乾万寿宫是香火最旺的一座。本文以黄屋乾万寿宫为重点考察对象,综合调查周边分布的其他万寿宫,初步介绍万寿宫在赣南地区的现实状况,简要分析赣南客家的许真君信仰。
    赖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主题词:万寿宫,许逊,许真君信仰,净明道,赣南客家
    发源于江西南昌地区的净明道是一个尊奉许逊为祖师的道派。许逊本为大致生活在东晋时期桓温北伐姚秦政权前后的真实历史人物。唐代以前的文献中许逊被记载为以孝悌行于世且身怀异术的人,之后,许逊作为通神异士的形象不断丰满起来,充满神奇色彩的生平故事也越来越丰富①。到了宋元时期,随着信仰许逊的人越来越多,便产生了净明道派,而江西赣南地区成为净明道传播信仰的重要地域之一。万寿宫在赣南各县有广泛分布,承载着客家人对许逊真君的信仰与敬奉。其中,黄屋乾万寿宫保留了最为浓厚的净明道色彩,也是赣南所有现存的万寿宫之中香火最旺的一座。
    一、黄屋乾万寿宫与许逊信仰
    黄屋乾万寿宫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葛坳镇大田村,原属曲洋乡,因行政改革,进行乡镇合并,现归入葛坳镇管辖,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传说中,黄屋乾曾经是许真君显现了真身的地方,因此黄屋乾万寿宫具有赣南地区其他万寿宫所不具备的宗教神圣性,成为周边地区信徒进香朝拜的净明道圣地。
    在《新修于都县志》中以"黄屋乾万寿宫石门楼雕刻"为条目,对黄屋乾万寿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咸丰年间两次重修,座南朝北,石门楼呈八字形,用红麻石石条拼砌而成,为三间四柱二檐建筑形式,宽6米,高7.1米。顶部装饰有正兽和两个龙首鱼尾正吻。门面以许真君智擒孽龙为主要题材,组画人物、花卉、盆景等浮雕图案,匾额万寿宫和楹联均系阴刻正楷。整个浮雕刻工精细,刀笔流畅,线条纹饰清晰分明,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在全县古建筑中别具一格。石门楼系兴国县洪昌兴造。"②从县志可知,黄屋乾万寿宫香火之盛由来已久。从清初到清末两次重修,可见当地客家人对许真君的虔诚信仰。该石门楼是黄屋乾万寿宫唯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物,附于其上的浮雕图案涉及的宗教内容全是关于许逊信仰的形象展现。而新建起来的万寿宫大殿里则是佛道并存。据此,大概可推论出:在清代,万寿宫尚未佛教化。
    在石门楼的砖壁上,有20多块新立碑石。这些碑石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1984年、1995年、2009年三次修整黄屋乾万寿宫时为纪念捐款之人而立的人名碑,每块碑约150个人名。主持捐款的人要把每一个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数额如实记录,在赣南,客家人把这种为公共事业而捐款叫做"写缘"。"写缘"一般都是挨家挨户登门拜望,因此,登记起来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家庭。20多块碑石,几千个名字,数万名信徒。虽然没有严密的教团组织,也缺乏高素质的教职人员,但是借着净明道在历史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赣南仍然有大量的客家人信仰许真君。
    这些碑石上不但刻有人名,而且把人名按照其家庭住址进行了区分,涉及的地名主要有以下几个:葛坳、银坑、固村、赖村、丁陂、三僚、横江、友联、洋和、秋溪,分别归属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石城五个县市,还有少量属于抚州市广昌县。碑石上所言"历史悠久黄屋乾,朝拜香客五大县"③可谓不虚。拥有大量的信徒,而且信徒在地域上分布广泛,这为净明道派在赣南的恢复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这些碑石上写有三篇"缘序"。其中为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时重修宫阁殿宇而写的一篇,最为完整地叙述了黄屋乾万寿宫的状况,现抄录如下:"普天福主许真君,惩恶扬善福为民。千年历史万寿宫,妙济仙宫皇帝封。历史悠久黄屋乾,朝拜香客五大县。较长时间无整修,拨乱反正得修建。承蒙政府多指点,许仙神像不庄严。随即赴昌西山看,西山业绩众人赞。发出号召集资金,增塑神像许真君。筹(酬)谢施主多奉献,立碑记载传万年。"④从该"缘序"可知,黄屋乾万寿宫的兴废历程与其他众多宫观寺庙一样,既离不开宽松的宗教政策,也离不开广泛的信仰群体。"承蒙政府多指点,许仙神像不庄严。"表明由于缺乏职业的净明道道士,赣南的许逊信仰存在模糊化的倾向,已经从道教神灵转化为民间信仰的散乱神灵。"随即赴昌西山看,西山业绩众人赞。"说明西山万寿宫的存在对黄屋乾万寿宫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圣地祖庭对维持一个教派的存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碑石还反映出这三次"写缘"的组织模式。首先,在黄屋乾万寿宫的管事主持下成立一个类似募捐委员会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由各大姓宗族中德高望重的耆老或年富力强的才俊组成。然后,每个成员分别在其宗族内展开募捐写缘。客家人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喜欢与本家同姓聚居在一处,因此出现了诸如赖村、葛坳、段屋、罗坳、谢坑等地名。与同姓聚居相伴而生,宗族耆老在裁断家族事务、组织集体活动时,拥有较高的威望和较大的权力。这种古老的宗族式社会结构在客家人中一直延续着,修订族谱这一大型活动集中体现了宗族的强大力量⑤。"家庭或宗族首领管理着祖先崇拜的事务,并在祭祀中履行一个类似神职人员的职责。宗族构成宗教场合,宗族成员们按照自己在家庭中的年龄和性别地位,有秩序地参与仪式。"⑥宗族耆老不但拥有威望,而且在本宗族的宗教生活中运用这种威望来承担部分的神职人员的责任。"有时候,专业的和尚或道士,被雇佣参加其中的某些仪式,但他们并不是祭祀的主要组织者。"⑦这说明,面对大姓宗族,即使是在宗教生活中,僧人和道士也无法越过宗族耆老直接把信徒组织起来。自然而然,各个宗教团体为了扩大本派别的影响力,在发展自身的教化力量时,便会利用宗族的组织结构传播信仰,借助宗族耆老的威望开展活动。
    黄屋乾万寿宫的主要建筑除了石门楼之外,在石门楼的前方20米处有一座戏台;紧挨着石门楼建有一排瓦房;穿过石门楼则是一个大型祠堂建筑,这就是主殿,里面供奉着神像。神祠门前的场坪上建一个戏台,这在赣南地区是常见现象。银坑有一座万寿宫和一座老关庙(祀财神关公),分别建有一座戏台。万寿宫的戏台是专为表演赣南采茶戏而建的,由还愿酬神的信徒出资请来戏班进行表演,并不在上面举行宗教仪式。石门楼侧旁的一排瓦房分别用于杂物存放和生活起居,并无特别之处。整个黄屋乾万寿宫最能体现净明道色彩的是主殿内外的对联。主殿大门之上写有"万寿宫"三字,"万寿宫"两旁则写有以下两句话:"石点金能化,龙擒法自行","孽蛟归降服,道始显昌明"。大门的门楣上刻着"妙济仙宫"四字,两边门联上有两副工整的对联:"庙貌巍峨凌北斗,神灵赫濯接西山";"道得旌阳靖孽奇勋昭宇宙,泽流江右安民伟绩镇乾坤"。殿内有四根柱子,柱子上也刻了镏金楷体字,为三副对联:"佛号灵通直通三界,神功妙济福济九州";"镇蛟捍患卫一省士民拔宅飞升传生米,崇庙酬恩垂千秋香火虔心礼拜即西山";"犬鸡二物不落人间,忠孝一宗都归天上"。这些对联把许逊所行神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殿内最重要的神台上,有三尊神像,中间那个即许逊真君,其形象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学道儒生"。另外两个神像没有神位,万寿宫的主事也不知其来历与缘由,不过应当也是为净明道推崇的净明神仙。除了黄屋乾万寿宫,银坑万寿宫、汾坑真如寺、罗坳万寿宫、小溪万寿宫也是供奉三座神像。据部分万寿宫主事所言,周边万寿宫中的许逊神像全是依据黄屋乾万寿宫的神像而塑。
    二、赣南万寿宫与佛教的融合
    赣南的万寿宫普遍存在佛教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在组织管理上与当地佛教协会相融合,由虔诚信仰佛教的"斋婆婆"负责万寿宫的日常事务;在宗教建筑上增加浓重的佛教色彩,增塑观音菩萨、弥勒佛、如来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的神像,摆设一些佛教式的宗教饰物;在宗教观念方面,关于许逊的形象趋向模糊,把许真君称呼为"真君菩萨"、"真君罗汉",佛道融通。
    赣南客家人普遍把未受戒而常年居于寺庙里吃斋念佛的老年女性佛教徒称为"斋婆婆",而同样未受戒也常年居于寺庙吃斋念佛的男性佛教徒则被叫做"斋公"。这些"斋婆婆"、"斋公"虔诚信仰大乘佛教,基本上都加入了当地的佛教协会。净明道派遗留下来的万寿宫由"斋婆婆"进驻之后,便与道教的相关组织机构脱离了关系,散处各乡镇的正一派火居道士⑧也与净明道派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万寿宫处于相分离的状态。诸多万寿宫在"斋婆婆"的管理下,主殿中增塑了许多佛像,增加了各种佛教式的宗教饰物,其摆放形式也与佛教寺庙相同。在宗教建筑上,佛教化最为明显的当为汾坑乡的真如寺。整个真如寺的形制与佛教寺庙完全一致,只是在主殿的神台之上摆放了包括许真君在内的三尊净明道神像。该寺住持为一位受了具足戒,有师承法号的僧尼。据其所言,真如寺寺名取"真君与如来佛共保一方生民"之意。虽然真如寺俨然为一佛寺,可是对于周边村镇的善男信女来说,来此处朝拜的目的主要是瞻许真君之威仪,求许真君赐福。"斋婆婆"不但在万寿宫里增塑了一部分佛像,而且创造性的用"真君菩萨"、"真君罗汉"来指称许逊。这种佛道融通的称谓也被一部分信仰许逊的信众所接受。银坑镇万寿宫的主殿中挂有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对许逊的祝赞之词,尊称许逊为"真君罗汉"。可见,许逊信仰的佛教化在赣南客家人中悄无声息地扩散着影响力。
    与汾坑乡的真如寺、银坑镇的万寿宫等诸多供奉许真君的宫观庙宇相比,黄屋乾万寿宫保留了最为浓厚的净明道色彩。除了在主殿之中摆放了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的神像,整个万寿宫的建筑风格没有受到佛教寺庙的影响。黄屋乾万寿宫的管理也比较特别,平时虽然由常驻其中的一位年老体迈的"斋婆婆"负责焚香、敬拜、洒扫等日常事务,却并未加入当地的佛教协会;遇有诸如农历八月初一许真君诞辰时举办庙会等一系列的重要宗教活动,便有固定的负责人进行筹划与组织。这几位固定的负责人平时就居住在万寿宫附近,为当地大姓宗族的成员。综观赣南的这些万寿宫,其佛教化的程度有深有浅。由此可知,许逊信仰在赣南地区的佛教化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的鲜活的宗教现象。
    赣南万寿宫的佛教化倾向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时开始加剧的。文革时期,许多万寿宫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由于历史的变迁,曾有段时间无专人看管,致使庙宇、房屋、戏台破烂不堪,有的处于一级危房。近几年,上级党政及统战部门非常重视和支持,本地人民的积极努力,十方善信人士广施福缘,已把戏台、房屋、门壁、地板、码段(客家方言,指台阶)修饰一新"⑨。万寿宫的建筑在落实宗教政策时普遍得到了重建与修复,迫切需要教职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由于当时赣南地区极为缺乏道士,道教的恢复工作远远落后于佛教,而许真君在当地属于不能用荤腥献拜的"斋神"⑩,因此,派驻在万寿宫里主持事务的基本上都是信仰佛教的"斋婆婆"。以佛教信徒来管理净明道的万寿宫,继而产生佛道融通的现象也就是一种必然。
    三、万寿宫收容孤老的社会功能
    与"斋婆婆"相比,"斋公"更为年轻,更为职业化,具有更完备的宗教神职人员的素质。具体来说,"斋公"就是未受戒的僧人,在信徒中拥有一定的宗教威望。"斋婆婆"一般不单独主持庙宇,而是寄住在"斋公"管理下的寺庙。而在所考察的万寿宫中,负责日常事务的基本上都是年过花甲的"斋婆婆"。
    万寿宫里的"斋婆婆"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没有生养儿子,子嗣稀少,年迈而无人赡养,常年以来虔诚信仰佛教而熟知佛教教义。依据一些政府规定,这些"斋婆婆"不能完全符合进入敬老院养老的条件。而万寿宫的普遍修复则给"斋婆婆"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万寿宫的香火之资除了维持香烛之费,亦略有盈余,能够满足"斋婆婆"的生活需要。再则,万寿宫的选址一般不会远离乡村人家,"斋婆婆"在生活上能够得到附近居民的热心照顾。在某种意义上,留住着"斋婆婆"的万寿宫一定程度上是作为敬老院的补充而存在着。
    虽然万寿宫没有政府提供的稳定的经费,在发挥收容孤老的社会作用时,却有敬老院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浓厚的宗教氛围为老人提供了祥宁而不单调的生活环境。由于敬老院完全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作,居住在里面的老人与市井社会脱离开来了,无形中削弱了他们体验生活的热情。其次,万寿宫以完全开放的形式使热心的民众参与关爱老人的公益事业。万寿宫没有稳定的政府经费,却从来没有使"斋婆婆"处于生活无依的状态。因为乡村社会借助宗教信仰,以一种自发而独特的方式使慈善工作得以开展,使公益金得以募集,使孤老得到照顾。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经济上的适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宗教经济服务社会,造福社会……"11万寿宫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做到了自觉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虽然万寿宫具有收容孤老的社会功能,但是与敬老院相比,存在容纳量太小的局限性。每一座万寿宫里,只能常驻一至两名"斋婆婆"。由于经费不充裕,人员容纳量太小,决定了万寿宫无法独自承担收容孤老的社会责任,只能作为敬老院的补充。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提供一些经费上的资助,扩大万寿宫的人员容纳量,必定能够使万寿宫更好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发展健康的宗教文化,引导当地的宗教信仰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释
    ①关于许逊形象的演变过程,郭武教授在《〈净明忠孝全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做了详细论述。参见该书第三章第一节。
    ②《新修于都县志》,第541页。
    ③④⑨《黄屋乾万寿宫石门楼写缘碑》。
    ⑤关于宗族在开展活动时的组织模式可参见《客家赖氏联修族谱》,第785-789页。⑥⑦[美]杨庆堃著,范丽珠等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70、271页。
    ⑧据于都县政府民宗办工作人员介绍,于都现有24位登记在册的正一派火居道士。但是据其所描述的内容,这些火居道士中可能有一部分为当地民间信仰的神师,与端公类似。⑩赣南客家人属于多神崇拜的群落,信仰的神灵里既包含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真君,也包含其他的民间神祇。因此,赣南客家人把能用荤腥献拜的神灵叫做"荤神",而把那些一般用素食鲜果进行献拜的神灵叫做"斋神"。
    11陈麟书、陈霞主编:《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49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