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认为用无为来行事,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就是要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同时还要能够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可见道教南宗提倡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在处世立命时,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也就是按“道”行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