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参同契中篇二十四耳目口三宝简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秩名 参加讨论

    原文: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
    离气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
    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常相抱,觉寤候存亡。
    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辟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
    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谷中。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芸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
    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简解:
    言初功之理与法,为道必于此处下手方可。
    耳目口诸窍闭而不用,则神气不外泄,《老子》“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也是此义;真人即指先天之气,欲使之潜藏不出,则必令心神无念无想,常在规中。潜深渊,静伏不动不外耗;浮游,指心神,因其隐显莫测、变动不拘,故曰浮游;规中即中宫,又泛言身内。此守非迷蒙无知,而是仍有灵觉之知,即外不知而内则有知,谓“旋曲”者,即言此知非由耳目之直接得来。正由于此故,开阖升降神气才会相随不离。这一点十分重要,为道者行功过程宜先掌握好这个枢纽,如能控御得法,则一动一静便会频频而现,功夫必能大进。
    再言耳目口虚其不用,顺其自然。离即目,坎即耳,兑即口。兑合不以谈,兑卦为口为言,兑合故谓“不以谈”。希即稀,少、不。鸿蒙,宇宙洪荒初辟,物出之前的混沌状态。以上皆本于《老 子》,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二十三章曰“希言自然”,仍言闭塞其口,不让道物从口中耗损掉。“顺鸿蒙”,任由身内道物形成混沌虚无境况。这三个关键做到了,还要寻一空房静室,身体放松,无思无虑,一志于虚极静笃之境。如此,证验便会一个接一个,但不管出现何种证验,心神均不得外驰,如痴如愚如寝如寐,神气相抱不离,而灵觉则不可失审查存亡消息之机。
    颜色以下,专言功夫效验。面色润泽有光,骨节坚强有力,群阴皆退,诸病莫近,一身充满阳刚之气。至此,功夫愈是不间断,身中道气愈是化生不已,如春雨般熏蒸四野、滋润一身百脉。从下蒸腾而上,又从上汨汨而下,河车自转,反复运行不停。为者则如痴似醉,无地无天,如临空谷,披拂于郁郁浓浓、瑞气祥光之中。
    反者,静而动,动而静;无而有,有而无等。道之验,道之运动规律;弱者,柔弱不争,无为或近于无为。德为致道之物,柄为根本。此二言谓:道的运化规律是向相反方向转化,静极则生动,动而又复归于静。无而能生有,有再复归于无。而如若道之生与道之化,则必用弱为之根本手段,非此不能成功。语见《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前之“勿发通”、“守规中”、“委志虚无”等即为弱;“动静不竭穷”即为反。按此用功,持久不断,便如锄草一样,身中沉疾旧患渐被清理干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将无处不调畅了。所以浊则能清,昏则能明。委志虚无即是昏浊、恍惚,得调畅即是神清、气朗。
    又,浮游者还有另一义,即谓其守轻轻默照,如有如无,绝非死死守定一处执着念重之意。须知,此二字实在透出道家功夫真谛,非真修实炼者难以语此。笔者深疑真人浮游二言出自于他人而非魏公之手?此节堪为契文中最为精彩部分之一。
    此章要点:养性之功,又谓炼己筑基,全用无为之法,积累身中道物,积之多方有小药生机,此是为道初功,不得此便不能望其大功。此章与上篇魏文九章相互照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