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此题原拟在北京的一个文化讨论会上宣讲,因为会议主持者反对反孔,因此被取消。此演讲稿后来被赵虹先生看中,并被发表在河北省《社会科学论坛》第11期上。这里再诉诸关心它的所有网上的朋友。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德经》遭到了孔儒们的巨大的错解、歪曲,甚至颠覆。尽管如此,老子及其《道德经》还是流传下来了,并终于到了今天可以让它重光的日子。 一, 从破和立说起 近来,我一直都在集中火力批判孔子及其儒家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巨大的毒害,事实上,也正是长期以来儒家“独尊”的历史传统铸造了中国社会体制的落后、腐败和无能。认识不到这一点,现代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对不起“五四”运动时代伟大的思想先驱——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忘记他们,实际上就是忘记了中国人自己的良心,就是中国人对自己良心的背叛。 网友们对于我的“批孔批儒批传统”,虽然有不少人表示了理解,但看来,还有不少的人们仍然在孔儒传统的旧梦中难得醒来。对于永远都醒不过来的老人、传统文人,我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态度,自然的死亡规则就已经足矣,我只关心青年,特别是希望对人类文明的创造怀有雄心壮志的广大中国的青年。大概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网上对我表现出了某种不耐烦。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立”,“立什么”,而不仅仅是“破”,因为他们自认为本没有受到多少孔儒和传统的毒害。虽然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真正孔儒和传统的“毒害”并不仅仅表现在是否学习过传统的文本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全体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言说的习惯、行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之中。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今天要专门讲一讲“立”和“立什么”的问题。 历史上凡是反孔的人们都会首先从老子的道家去寻求思想资源,例如历史上几乎所有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就是如此。事实上也是,老子的《道德经》原就是最反儒家的古代最有思想的文本。我今天的反孔、反儒、反传统也不例外。但必须指出,决不仅仅于此。 可以断言,老子的《道德经》决不仅仅只有反孔、反儒的价值,而是简直可以说,它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几乎惟一的一份具有真理性思想的创造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古代文本,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中具有真理性思想价值的最伟大的瑰宝,即使把孔子以来所有儒家的经典加在一起,在文明的价值上也根本无法与它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孔子及其儒家对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价值,从今天人类的文明评价标准看来,几乎全都是负值,而老子及其《道德经》的价值则不仅是正值,更是巨大的正值。我的评价是准确的,客观的,如果不信,请继续看我下面的论述,以及将来我的更详细的论著。 谈到“立”和“立什么”的问题,话还得说回来。我固然重视老子及其《道德经》,但我决不仅仅是“立”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说到底,老子的思想也只能是我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思维出发点的一个部分,其他还有古代中国的伏羲和他的七十二个符号(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图像),古代中国的墨子和他的关于“表”的逻辑思想的表述,以及还有西方(法国)人笛卡尔的分析的哲学、西方(英国)人休谟的归纳的哲学和西方(德国)人康德的综合的哲学等等。 概而言之,我“破”的是中国孔子及其儒家的传统、它长期以来所铸造的中国的社会(主要是政治)体制和中国人长期以来无逻辑、无理性的思维状态。我要“立”的则是新传统、新体制和新逻辑思维的方法。 今天的文章只谈与新传统、新体制和新逻辑思维方法有关的老子《道德经》对于现代中国人和世界人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 老子反孔子及其儒家什么? 老子用自己的“道”反对孔子的“礼乐”,老子用自己的“德”反对孔子的“仁”(假仁或伪仁),老子用自己的具有真理规律的逻辑的思维方法反对孔子的唯血统、唯情感、唯宿命、唯古人、唯大人、唯圣人的无逻辑真理规律的乱思维。 老子的“道”是典型的真理、规律的概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的“道”,当然是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真理。在中国,自古以来,几乎惟一只有老子对真理、规律作出了如此杰出的论述。老子正是运用自然而然的“道”的真理来驳斥孔子的毫无道(真)理的“礼乐”。孔子的“礼乐”是完全反自然的人为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变的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或简称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甚至更是直接具体地揭露其害:“夫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的“德”则是人类社会的真理(人人平等)的深刻的揭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老子正是运用自然而然的社会的真理“德”来反对孔子的完全反自然的人为的“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却又说“克己复礼为仁”。社会生活一旦牵涉到人为不平等的“礼”,“仁”便完全丧失了它“爱人”的原义,而坠入了“假仁假义”的人为的“骗局”。 老子的真理规律的逻辑思维方法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更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器以为和。”我在后面会专门分析,为什么老子的上述说法是揭示了人类伟大的全息逻辑规律。老子正是运用他的上述的逻辑思维规律来反对孔子的无真理、无逻辑、无规律的乱思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思维是唯情感(诗)、唯大人(礼乐)、唯宿命的思维。 此外老子还以自己的理想的崇奉真理的圣人来反对孔子的具体有所指的古代历史上的“圣人”,其实全都是传说中的领袖“大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并不认为这些人是真正的圣人。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圣人:是“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圣人”,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圣人”,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等等等等。而孔子的“圣人”则全都是为了对现实中的领袖“大人”进行拍马、投机而批发的名号“圣人”,事实上,后来历代的皇帝都被臣民们称为“圣上”,皇帝说的话也被恭维为“圣旨”,很显然,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全都来自孔子的《论语》。说白了,孔子真是一个很会拍马溜须的庸人。 仅举上述的几项,即可看到老子对比于孔子的真实的伟大,而孔子的“伟大”不过是历代专制统治者为自己数碑立传所需而尽力夸张的假“伟大”,事实上是真真正正的“渺小”。说一句客观的话,孔子的确只能是一个历史上极其平庸无知的小人物,他之所以能够“伟大”到今天,全靠专制权力者的毫无真理、真实、真诚依据而强加的支撑,说穿了,他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个死后被统治者利用来迷惑、坑害、糊弄老百姓的木偶工具。他和西方历史中的耶稣同都具有某种共性,即他们全都是人类文明(智慧)历史发展过程中偶尔出现,而实际上应该从此以后让人永远忘记的“笑柄”。充其量是一个“笑柄”而已,何来“圣人”,更何来“伟大”?关于孔子及其儒家,我将有专门进行彻底批判的论著来特别埋葬他和他们,为的是让后来的人们永远彻底地忘记他和他们。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中华民族文明辉煌的未来。 三, 老子《道德经》的现代和世界意义 先谈老子《道德经》对于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专门论述的“道德”才是人类社会中真正意义的道德——社会公德。而孔子在其《论语》中(以及后来孟子和其他儒家)所描绘的“道德”——孝悌忠恕的仁义道德,则是停留于远古血族部落时期的私道德、家道德,因此而实际上是后来中国人社会中的假道德。中国人长期以来把社会、天下称为家天下,称为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孔子及其儒家的私道德、家道德的长期流行的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直到今天仍在流行的中国社会的“家”体制的必然历史的渊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对于我们今天中国人的真实而伟大的价值和意义。即是说我们今天,必须彻底批判孔子及其儒家留传给我们的旧道德——私道德和家道德,而应该重新发扬老子早就给我们创造了的公道德——真正的社会道德、天下道德。这个道德的全称是:因道而得,因真理(人人平等的真理)而得,所以才会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真正伟大的人类社会、天下的高尚、和谐、自由的境界。这种伟大的社会境界只能发生在老子道德盛行的世界,而决不可能发生在孔子及其儒家的私道德、家道德盛行的世界。 “生而不有”是人人政治平等的状态;“为而不恃”是人人经济生活自主、自治的状态;“长而不宰”是人人文化精神、思想、言论自由的状态。这样的社会和天下的状态不正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体制么?而这也正是我所要论述的老子《道德经》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进一步谈谈老子《道德经》对于全世界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大家知道我曾有一本书,名字叫做《西方哲学死了》,西方哲学之所以死了的最关键的原因,是其中的核心逻辑“死了”,所谓“死了”即停止前进了,其最初的原动力已经消耗殆尽了。大家知道有三条基本的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或充足理由律)。事实上真正完全独立的只有前面两条规律,而排中律完全可以从前面两条规律推导出来。说白了,迄今为止,西方的哲学,基本上都是由这两条规律推演出来的。而且它把对于真假问题的演绎不加限制地任意运用在善恶、美丑的问题上,从而引出来一系列难以解答的悖论,包括今天人们对于西方重要的普适价值(平等、民主、自由)的怀疑、甚至错置,其问题的关键其实都发生在这个哲学的二元论(两条规律)的根源上。 我今天告诉大家,老子的《道德经》提供了解决上述哲学问题的重要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即是我所总结的“阴阳三行六度”的全息逻辑理论。换言之,我把中国古人伏羲的七十二个卦画的图像与老子对这些图像的解释联系起来,然后再与西方近代最主要的哲学家(笛卡尔、休谟、康德,特别是康德)的哲学逻辑思想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了这个理论。说得更直接一点,我把老子和康德的思想结合起来,最后用“全息律”或“三全律”取代“排中律”或“充足理由律”,从而使人类的逻辑规律成为了一组完整的全息逻辑规律,而这个完整的全息逻辑规律,竟然非常奇异地恰恰与中国古老的伏羲的卦画图像符号的生成方式同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了“阴阳三行六度”的完整的全息的逻辑理论。关于这个理论,我深信,将很可能会引发全人类思维的革命。我当然希望,这个人类思维的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我的祖国,也就是伏羲、老子、墨子的祖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对于全世界人类也同样具有非常伟大的价值和意义。 四, 我对解释《道德经》所作出的工作 这个问题在这里只能以最粗略的方式加以说明,更详细的当然只能等到我的专著的出版。简略地说,我对《道德经》中的一些语句给予了重新修改后的解释。下面略举数例。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此句中,我的最明显的修改之处在于对前面十二个字的标点。通观《道德经》全文,只有如此标点,才可能真正前后呼应,使全经成为一个系统化的逻辑整体。 二,“反者道之动,约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此句中,“约”字原本为“弱”字。“弱”字缺乏哲学广泛的内涵,远不如“约”。“约”为简约,只有理论的“简约”化才能够容易获得实际上和实践中广泛的用途。 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器以为和。”句中“充器”原为“冲气”,器有工具、机器的含义,可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中的“物形之”相互呼应。将可以更增加《道德经》的逻辑含义。 四,“先道而后德,先德而后仁,先仁而后义,先义而后礼,夫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句中的“先”原为“失”,我认为很可能原本就应该是“先”,而不应该是“失”,因为“道”是老子的自然真理、规律,“德”是老子的社会真理、规律,这些东西原本就不可能“失”,即使在少数人们认识中有所“失”,也不可能产生后面其他的概念。此外,我认为,这段语句很可能发生过比较大的失误,或曾有人有意加以篡改。至于如何篡改,我在这里暂不多议,留待以后在专著之中加以说明。 除了对一些语句的修改或重新加以解释之外,我把老子的《道德经》与对伏羲的卦画图像符号的解释联系了起来。我发现,真正理解了伏羲的卦画图像符号的人,自先秦以来惟一只有老子。在这方面,号称是由孔子所撰著的《易传》根本就不可能与老子的《道德经》同日而语。可以一言以辟之,面对同样伏羲的卦画图像符号,在孔子或儒家文人的眼睛里所看到的只有永远不可变迁的“宿命”——永远不可变迁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而在老子的眼睛里所看到的才是万事万物的真正具有变化规律的哲学和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老子在解释伏羲的卦画图像符号,然而老子却根本不曾提起过任何《易经》中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似乎他根本就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一样。这正表现了老子“道”的真理思想性的伟大,老子的眼睛里根本就容不下庸俗的宿命,他心中只有永恒的“道”——真理和规律。 当然,关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确是一个令人永远兴奋的话题,但我们仍然不能让自己陷入老子永远正确、无不正确的中国人传统“崇古”、“唯古”毛病的陷阱。老子毕竟是一位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道德经》中的确也存在一些并不正确的语句。例如老子著名的“三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中,就有可能引起人们诟病,令人感到严重消极的东西,因而不值得赞同。虽然这里的“圣”、“智”、“仁”、“义”,明显都是针对儒家的批评,儒家的“圣”是领袖,儒家的“智”是做人的乖巧,是明显骗人的假“智”,儒家的“仁”、“义”是假仁假义,但毕竟做事的“巧”和“利”是发明和创造,是不应该反对的。如果这也反对,就陷入了老子自己也曾提倡的“小国寡民”、回归“结绳为用”的反文明、无文明的蒙昧时代了。 前面我已经讲到,老子只是我的理论思维的思想资源的部分,而并不是全部,例如在中国,尚有伏羲、墨子,而在西方,则更有笛卡尔、休谟、康德,尤其是康德。正是在结合古今、中西思想渊源的基本前提之下,由我来做出最后的综合。至于这个综合的最后的价值,当然需要广大的读者来加以评判。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