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如果跨越时空 他一定能够成为老子的至交好友丨参赛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董海胜 参加讨论

    文/董海胜
    两千六百多年以来,《道德经》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与关注,其译注的版本很多。从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到明朝的憨山大师,到陈鼓应、熊春锦老师的注本。《道德经》在德国每五个人有一本,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应该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老子的《道德经》传入德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影响力甚为深远。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后,《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道德经》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与关注(资料图)
    《道德经》阐述了道与德的玄妙内涵,揭示道生德养、万事万物生长发展普遍性之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共享设计了宏伟的蓝图。《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治国之本、修身之要,全面阐述了人与自身(第13、49章)、人与人(第18、63章)、人与社会(第4、49章)、人与自然(第28、42章)的相互关系,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你有什么迷惑或问题,都能在《道德经》中找到答案。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智慧,一些政要及著名学者都很推崇《道德经》,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会的就职演说中,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之所以取汉姓为李,就是出于对老子李耳的崇拜。他们发现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然《道德经》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笔者看来,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之道
    道的划分:可道与非恒道
    

    

    道,万物之奥。道,有千百万种、无数种,没有办法去算出多少种。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身生长发展之道,所以无法判断出道的种类。两千六百年前,老子将道划分为可道与非恒道。为什么要这么划分?就是为了更好帮助我们认识与掌握道的发展进程,避免背道而驰。
    
    避免我们背道而驰(资料图)
    可道与非恒道贯彻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无形无名,像什么,又不像什么,这就是道的特点。但是无论是何种事物的发展之道,一定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可道,什么是非恒道。不能把可道代替非恒道,否则就要犯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错误。
    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之道
    

    

    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是按照本身之道生长发展的。每一件事都有基于其运行的条件、特点、环境等,形成固有的生长发展之道。每一个人的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环境、兴趣爱好与努力程度,决定了他的生长发展之道。掌握自己本身之道就可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徘徊。一个成天赌博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肯定一事无成;一个没有品德的人,肯定做的是损人利己之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会去帮助别人。什么样的人庸碌一生,什么样的人成就一生,其实都十分明白。我们通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猴子的儿子会上树,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身的生长发展之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如雷贯耳的品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爱多VCD、红桃K、摩托罗拉等都有曾经的辉煌,岌岌可危的“三星”也正在与历史挥手告别。这些已经远去的名字,为什么没有再续辉煌,就是因为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及时更新企业本身的发展方向,没有对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作出战略性的转移与部署。没有认清企业的本身发展之道。思路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
    
    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之道(资料图)
    相对每一个人来说,其生长发展之道,是可以判断与预测的。一个初中文化的人,只能卖苦力做粗活;一个高中文化的人,可以学手艺或简单技术;一个上过大学的人,就可以进工厂或考个公务员,一个博士就是知识分子了。所以说,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之道其实是比较清楚的。
    有的人将来要做什么或有什么目标,或许不够清楚,或许一点都不知道。城市有城市的发展之道,乡村有乡村的发展之道。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发展之道。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本身生长发展之道,这一点若是能明白,人生就不会走弯路。我相信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条件、以及相处社会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唱歌,或许能成为歌星,有的人喜欢艺术,想当演员,或许也能成为明星,有的人喜欢文学,或许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个“莫言”。
    当然,人不能干坏事,尤其腐败之事不能干。如果你常做违法的事,迟早是要进监狱的。老子两千多年就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用本身之道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可避免走弯路或造成失误,避免不必要的困难与挫折,有利于事物顺利地生长发展,取得功德圆满。
    二、《道德经》是一幅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
    

    人类理想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保障人民稳定的生活需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有尊严、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互相尊重包容、团结协作,有共同发展的思想与智慧,努力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景是建成有秩序、有组织、人性化、按需分配的社会状态。
    
    《道德经》是一幅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资料图)
    

    

    《道德经》对理想社会的描述
    《道德经》也对理想社会有所描述,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指领导者。领导者要有像水一样的品格。水,与万物无争,与世无争,却谁也离不开水。居无定所,却无处不在,无论是大海,还是小溪,不讲条件,不求回报,水默默无闻奉献着。故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道与天地同,天地无私,长养万物,圣人无私,则无心,便以百姓之心为心。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圣人做事顺应民意,懂百姓之忧,凡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行不言之教。圣人所为之事,自始自终,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从不投机取巧,直至事业有成。故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恒:永久,坚定不移;无心指无私,圣人无心胸怀百姓之心。
    圣人之心,公而忘私,纯朴无华,对待任何人或事,都真心诚意,善待一切。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圣人都善待之。好人,圣人当然善待之,如是坏人,圣人用德来感化之,使其成为好人。圣人常救人,故无异人。故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春秋战国之时,时局混乱,离道失德已久,人不守信已是社会大问题。如何对待好人与坏人,老子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也信之,德信。就是说,对待守信的人,信之,对待不守信之人,用德来感化他,也信之。
    
    《道德经》也对理想社会有所描述(资料图)
    
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这就是一幅人类社会美丽的和平的蓝图。执大象,秉执大道。象,是道在事物中的具体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无论什么行业或哪个领域,不论做什么或想什么,都秉执道的法则,各行各业,就会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这样安宁和平繁荣昌盛的局面,天下有谁不向往,不归顺,不追求美丽幸福的生活?
    往,过往,如同集市人来人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这可以联想到去集市的景象,人们都往集市走,人越来越多,密密麻麻,人群拥挤,但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没有矛盾的产生,没有冲突的发生。这就是人间一幅美丽幸福的图画。
    乐与饵,过客止。在美丽的人间,七情六欲给人们带来快乐与酸甜苦辣,尤其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美味的食品,给人们带来开心的享受。物质世界的五光十色,其强大的诱惑性,也让人们把握不住激动与冲动,越过度的防线,冲破道的法则,也因此给人们本身造成了种种伤害。然而,每一个人都能秉持大道,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对乐与饵的诱惑,可以达到望而止步的人生境界。故曰乐与饵,过客止。
    其实,《道德经》就是一部老子对人类社会所寄托的理想,从而通过道尊德贵、道生德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指导人们遵循自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无不治理想状态。
    《道德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在当代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实用手册。
    
    《道德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料图)
    万物有道,人要有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反过来,德又影响道的运行方向,两者相辅相成而于一体。德是上德,一视同仁,是以“不德”为“有德”。每一个人的修身从点滴开始,讲信用,重仁义,立品德,积善成德,厚德载道。道在无欲中,德在无私中,无欲见道,无私见德。因欲望而失道,因自私而失德。天下事因道而生,天下人因德而存。
    在这样社会中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理想。《道德经》所描述的社会状态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有惊人的相似。马克思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不知道有没有从《道德经》中受到启发。如果跨越时空,他们一定能够成为至交好友。
    《道德经》是一部规范人们行为,要求人们行不言之教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总是与困难相伴,与挫折为邻,原来是不在道上。不在道上,就是缺乏品德。缺乏品德,就是自私与欲望太重。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总是因为自私而自寻烦恼,因为欲望而铤而走险。如果人们都有崇高的品德,道就在其中,无为而为,则无不为也,哪有干不成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重视德的培养,又有多少人会受德的教育。没有品德,怎么会有道呢?没有道,做任何事就不会成功。要懂得事物的生长发展之道,必须要德的品格。纵观那些成大器者,都是大德之人。先道而后名,名只不过是道的符号。名,无论怎么华丽,只是一件外衣,并不重要。重要是名之后的德。可惜呀,世人就知道外衣重要,而德却不重视。如果你有德,与道同存,一切都将功成名就。(编辑:若水)
    作者简介:董海胜,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江西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会员,2013年江西省创作人才研修班学员。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董海胜,原标题为《<道德经>研究的重要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