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太一生水》文化意蕴新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谭宝刚 参加讨论

    文/谭宝刚
    郭店楚简有一论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名曰《太一生水》,它与传世文献中其他宇宙生成论相比更为精致,从而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阐发其哲学内涵,笔者也不揣浅陋,试就有关问题述说一些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太一生水》简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论述方便,兹将《太一生水》摘录如下(文本顺序有所调整,补释简文据自涂宗流先生的《郭店楚简平议》):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青)请(昏)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一、崇水尚土 水土并重
    《太一生水》可以说是现今发现的制作时代最早的宇宙生成论文献,它与传世文献中论述宇宙生成的《列子》《子华子》《礼记》《荀子•礼论》《吕氏春秋》《鶡冠子》《淮南子》等一样视“太一”为宇宙发生的最高源头;或许是传世文献的作者们见过《太一生水》受其影响而撰文也未可知。
    
    宇宙生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太一生水》体现先秦崇水尚土 水土并重的文化意蕴
    在古代哲人的思想中,“混沌”为宇宙未分的原始状态。古人之所以以“混沌”为宇宙的起源,据我的推测这是基于直觉的生活经验而作出的一种猜想。《易传•系辞》论述八卦起源时云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样一种创立某一思想或学说的途径,明显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方法论。那时的哲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土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水与气的关系。
    《尚书•洪范》将水与土都置于五行之中,《尚书•大传》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管子•水地》则对水和土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阐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或许那时的人们还受人类胚胎孕育过程和鸟类由蛋而发育成禽的影响,他们在追问宇宙起源时就提取了水和土两种实体性质料,“有物混成”“混而为一”以成“混沌”,它极大而为大(音太),未分而为一,故也谓之“太一”。
    “太一”即虚无性形上体
    在这种未分的原始状态中,“太一”也即“混沌”是虚无性形上体。它的第一位次的实体质料是水,“太一生水”之“生”并非“产生”“化生”之意,而应释为“有”,“太一生水”就是“太一有水”。“混沌”二字从水,是说它的存在必以水为依托,无水不成“混沌”,故简文又云太一“藏于水”。“混沌”的另一实体质料就是土。
    在《太一生水》中,宇宙的创生始于天地的形成。文本对于天地形成的论述有前后两种呼应的思维路向,也就是说,文章开头的抽象理论概括和第二段的具体形象描述是相照应的。“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混沌”中有水,水对混沌发生作用,辅助混沌产生了天。这样一种天,在物质上就是水的另一存在状态“气”,“上,气也,而谓之天。”古文“气”字写作“□”,就象上升的“水”形,这种气(即天)又对“混沌”发生作用,辅助混沌产生地,“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地的物质存在状态是土,“下,土也,而谓之地。”
    “水者,亦太一之所生也”
    气(水的另一种物理状态)形成天,土形成地,气(是而似非的水)和土是从物质元素来说的,天和地是从空间要素来说的,其实质是名异而义同。因此,文本在逆向追述宇宙生成时没有再画蛇添足地说,“水者,亦太一之所生也”。
    对于“一缺一盈”四字的解释,有学者将其与月相圆缺或水之盈满联系起来。其实,这是日常生活经验在我们研究中的误导引起的。仔细考察太一在整个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就会发现“一缺一盈”有特殊的哲学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