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兴发 “上帝”在中国早已存在,其是中国固有神灵,中国的儒、道二教都曾阐释“上帝”。 一、儒家的上帝信仰 儒教信奉的最高神就是上帝 “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信奉的最高神,就是上帝。 (甲骨文中“天”、“上”、“帝”的字形。皇天上帝,中国人最古老的至高信仰。) 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即五帝。五帝中最优秀者,是黄帝和炎帝。 (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 中国古代信仰的三种起源 由上可看出,中国古代上帝信仰有三种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二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三是对祖先的崇拜。 (中国人自己的上帝) 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五位一体的上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上帝”与君王圣贤关系图) 先公先臣及其死后成为上帝的臣属,如卜辞中的“帝正”“帝史”“帝宗正”“帝臣”“帝五介臣”。他们也是祈求上帝的媒介。先王或先公是上帝的“帝廷”,如“下乙宾于帝”(《乙编》7197)、“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卜辞中有“王侑岁于帝五臣正”(《合集》30391)宋高承谓:“功臣配享之礼,由商人始也。”功臣可以配享先王,如“癸丑卜,上甲岁,伊宾。吉。”甚至可以配享上帝。如“贞,咸宾于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