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立 在道藏中有关于天师道的经典,涉及到天师道治下民众的生活的,出现最多的就是厨会。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在中国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白事中,其举办的过程就有参与红白事的亲朋参与饮食的环节。也就是说,在现代中国,一个家庭的重要仪式活动依旧还存在着亲朋在一起饮宴的“厨会”。 集体性的饮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现代的这种“厨会”与天师道治下民众的厨会绝对不是一回事。但是作为集体性的饮宴,厨会在天师道时期必然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天师道的厨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何为厨会? 厨会,二字分开来说,说文解释为:“厨,庖屋也”。也就是说厨就是指制作食物的地方,就如同我们所说的厨房。引申为饮食吃饭。会,《广雅·释诂三》解释为聚,现代汉语常会聚连用。那么,厨会的基本意思是集合一群人来吃饭,或者叫做集体饮食。 天师道厨会要请哪些人? 而在天师道经典中,厨会又叫做饭贤,所谓饭贤,字面意思是邀请贤者来吃饭。那么,这些贤者是谁?或者说参与厨会的人是谁?查阅相关的道经中,这些贤者有的被解释为“清贤道士”。而对参加厨会的人的身份解释最多的就在《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二的第一《饭贤缘》(所谓饭贤缘,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厨会内容进行规定的内容)。 引《太真科》曰:“家有疾厄,公私设厨,名曰“饭贤”。可请清贤道士上中下十人、二十四人、三十人、五十人、百人;不可不满十人,不足为福。贤者廉洁,亦能不食,食亦不多;服饵浆药,不须厚馔,是世人所重,献之,崇有道耳。此时应须立坛,先三日清斋,后三日言功,贤人身中多神,故饶之。德重,故厚之。食以饱为度。味以适为期。供食一如斋食,不得荤秽,犯者五刑论”。 从上面看,贤人不需要用大量的食物去招待,因为他们服饵浆药,且较为廉洁。“贤者廉洁,亦能不食,食亦不多,服饵浆药,不须厚馔,是世人所重献之,崇有道耳”。贤人被认庇护他的身中神多,而且道德高尚。“贤人身中,多神故饶之,德重故厚之。”考察当时的称谓,清贤道士应该不是指天师道男女官,而应该是指已经获得道箓的道民,如在以下材料中,参加厨会的人员就是获得不同阶次道箓的道民,因为这些道民所受之箓的阶次不同,所能代表的人望也不同。而这些道民所代表的人望,是与玄都律中不同等级的厨会所要出席的人数是相联系的。 律曰:正一左右平气以上,一人当七人望;丘治道士,一人当三人;诸佩箓吏兵以上,一人当二人;更令童子,二人当三人;散民,一人当一人。生男,上厨;生女,中厨;增口益财,下厨。——《饭贤缘》 在《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还专门规定参加厨会的道民必须要有良好的德行, 律曰:道士为人解厨,须择大德之人、善心者,不用恶逆无礼之人,解不得福。违律,罚算一纪。 律曰:夫为厨,客一时来,不得参差坐,并皆心存太上善心,不得语杀生、畋渔、猎捕之事。违律,主客被考病三年。 总的来看,天师道的厨会中,所请参加厨会的人员主要是获得天师道符箓的道民,并要求这些道民有高尚的道德,有善心。这样的一种参会资质,应该是与设立厨会的最终目的是相符合的。如同《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记载的一些天师道的传统中所说,“还家为主人,烧香径宿,三过香火,笺言为:甲乙之家所请厨会,解求某事恩福,愿得道气覆护。故制法悉事毕,余厨施一切人及众生辈,为主人祈福矣”。即通过集合这些拥有神圣的箓位而已经获得拯救和照顾的道民,为设立厨会的主人祈福。 道民上香祈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甚至在厨会结束之后,参加厨会的道民还要回到自己的家中为设立厨会的主人家祈福。“还家为主人,烧香径宿,三过香火,笺言为:甲乙之家所请厨会,解求某事恩福,愿得道气覆护”。老君音诵戒经 我们看到,祈福的目的在天师道的语境中,称之为得道气覆护。 设立厨会的目的 在涉及到天师道的道教经典中,设立厨会的目的有多种,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庆祝子女出生、娶妇。 (玄都)律曰:生男儿设厨食十人,中章纸百张,笔一双,墨一丸,书刀一口。生女子厨食五人,席一领,粪箕一枚,扫帚一枚。月满则输。不如律法,父母夺算二纪,儿子夺算。天师治不得长取,亦得奢结,鬼气不去,及还中伤。不得隐匿他用,以营家私。此罪不轻,灭身。 律曰:生男上厨,生女中厨,增口盛财,求官,保护延口,岁中无他,上厨之例。求度厄难,远行。求迁官,中厨之例。求治疾病,消县官口舌牢狱系闭,下厨之例。故略条品法律科格如此。违律罚算一纪。 陆先生道门科略:道科宅录,此是民之副籍,男女口数,悉应注上,守宅之官,以之为正,人口动止,皆当营卫,三时迁言,事有常典,若口数增减,皆应改籍,若生男满月,赍纸一百、笔一双,设上厨十人,生女满月,赍扫帚、粪箕各一枚,席一领,设中厨五人,娶妇,设上厨十人,籍主皆赍宅录诣本治,更相承录,以注正命籍,三会之日,三官万神更相拣当。 在《陆先生道门科略》中强调,“道科宅箓,此是民之副籍,男女口数,悉应注上。守宅之官,以之为正”。这是陆修静面对当时天师道道籍混乱而做的批评。从他的一系列的批评来看,道科宅箓,就是天师道治下道民的民籍,天师道政权依靠道民的民籍来进行统治,提供宗教服务。进一步作者认为,厨会设置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庆祝子女出生娶妇进而加入天师道道籍,家庭设置厨会的重点在庆祝自己的家族血脉得以延续人口增加。在各种宗教的宗教生活中,即使在原始部族中,家庭的子女的诞生及其结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般都是通过具有神圣性的集会来庆祝。而天师道将生男女和娶妇而举办厨会的规定为律而是为了保证道民所生男女及其所娶之妇能够及时入籍。 2.家中出现疾病厄运而为了摆脱其影响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二引《太真科》曰:家有疾厄,公私設廚,名曰“饭贤”。即厨会是为了解厄。 3.丢失道箓、失令而开展的惩罚措施 在天师道的现存文献《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中,有丢失符箓而需要举办厨会,罚薪的规定。 “凡失更令,罚薪五束,朱三两,饭贤三人。皆中厨也。失一将军,薪半车,朱四两,饭贤五人。失十将军,薪一车,朱五两,饭贤十人。失七十五将军,薪二车,朱七两,饭贤五十人。失百五十将军,薪三车,朱九两,饭贤百人。失三官至百五十将军皆输。罚毕得受更令,随功进,若有殊功异德,超复由师”。 刘仲宇著作《道教授箓制度研究》中,认为“箓的内容主要是道门内甚或仙皆互禀师资,结盟授受,以从俗登真”。即而此时的天师道的箓可以说是一个道民获得神仙庇护,进入天师道治理系统的凭证。那么这样的箓丢失之后,自然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在律中,凡是丢失符箓的道民,其基本的惩罚是“罚薪五束,朱三两,饭贤三人”。这是最轻微的惩罚。 如果所丢失的箓阶级越高,那么所要承担惩罚就要越多,直到“失百五十将军,薪三车,朱九两,饭贤百人。”这样的惩罚是为了“以赎除罪过,得受更令”。在这里,饭贤成为了与薪、朱一样的赎罪的物质信物。并且在外箓仪的后面还有一则《输罚未备迁考章》,其上章的原因是因为所授之符箓丢失,虽然按照外箓仪的要求去伐薪、饭贤,但是现在依旧遭受灾厄。道民认为是自己“输罚未备”而导致的,所以请求天师道的神职人员上章求情。在这里,伐薪、饭贤成为了输罚的内容。 4.道民更改所属道治 而在《老君音诵戒经》中,还有因为所属道民更改所属道治的原因,而举行厨会。这种更改所属道治的行为,类似与我们生活中的改户口。这样的一种治所变更,其重要性与治下道民生子娶妇一致,所以不能不施用与之类似的厨会规定。 《老君音诵戒经》云:“诈惑之人,浊乱道法。若有此辈,此诸官参详所集化户,作厨会,取民辞状,道官连名表章,听民改属。民不得辄自移叛”。 5.求福 在《老君音诵戒经》中,道民为了求福也可以设立厨会。《老君音诵戒经》云:“老君曰:道民求福愿厨,先刺客斋,上中下斋随意,明当设会。今日请客来在主人家中宿,诸求愿还,官众共保乃行,出无他适”。 求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6.求神 在在被认为是早期天师道修行法诀的《洞真三天秘讳》中,有大事需要急需招神下降时,需要“向东三声大唤赤天三五左右大将军,太上三尊”,承诺自己会通过设立厨会来对其他贫苦之人实施救济。 《洞真三天秘讳·内九·卧斗诀》曰:“若有大事卒急下三五厨,向东三声大唤赤天三五左右大将军,太上三尊。某今有事云云,乞丐救济须效即设某厨如干人,言功报赏不负效信,□真绛五十尺为纲头信,次二十尺,亦用四十尺,五丈七丈九丈,极十五丈,随灾轻重及家贫富量之,如愿即解”。 7.谢守宅之官 在《陆先生道门科略》中有:“师以命籍为本,道民以信为主,师为列上三天,请守宅之官依籍口保护,禳灾却祸,虽一年三会,大限以十月五日赍信一到治,又若家居安全,设上厨五人,若口数减落,厨则不设,赍信如故。”在这里,厨会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感谢守宅之官对家族的保护,使得家族家居安全。 8.谢恩 在《真诰》的握真辅篇中有:“十月九日,诡上厨五人旨南山治,此长史自记事,旨应作旨,谓指誓雷平宅诤金也。牙诣夫人诡,当用双金环,汝无,吾当具交以谢恩也。”这里记载的应该是南方天师道所继承下来的仪式,将上厨与诡信联系在一起。 9.庆祝三会日 在《玄都律文》中,在天师道最为重要的三会日时,也需要设立厨会,不过这个厨会必须是由代表公的男官女官进行主导,其厨会的资料是来源于天师道向道民收的租米,不可以让普通百姓提供厨会的资料。 总的来看,厨会是天师道教民治理的重要形式,其既有宗教性的色彩,又兼具有社会组织治理的性质。在《要修科儀戒律鈔》中专门有一部分为“饭贤缘”。以上厨会设立的九种目的根据举办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庆祝道民相关的事物,二是为了满足天师道治理下的制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