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方 当今社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已经很少了,即使从事农业生产,也往往会利用大型机械,省时省力。然而,既然机械化农业那么好,我们为什么反而觉得没有意思,总爱亲自到农场去享受手工采摘呢? 早至庄子,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子贡)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 (子贡)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抱瓮灌园(资料图 图源网络) 抱瓮老人颠覆子贡价值观 庄子在书里总爱编排儒家的几位大人物,号称能言善辩的子贡,更是首当其冲,总是扮演捧哏的角色,最后都被说得哑口无言。这一次子贡看到一个老人在用一只瓮浇园子。只见他先抱着瓮走到井边接水,然后艰难地抱着瓮走到植物前面浇灌,来来回回费了好大的力气,却只浇了一点点。于是子贡看不下去了,对老人说:“我知道有浇园子的机械,用了它事半功倍。”于是口沫横飞,将这机器形容了一遍。出乎子贡意料的是,老人不但不为所动,反而不高兴起来:“我的老师曾经说过,钻研机械的人往往有机心,有机心则不再单纯,反而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不能承载大道。所以我不是不知道这些机械的存在,而是不愿意使用它们。” 子贡听了哑口无言,失魂落魄。孔子一向是功利派,做事不仅要求成功,而且要求事半功倍,因此抱瓮老人这番话,完全地颠覆了子贡一向受到的教育。抱瓮老人在生活中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守护本心、坚持本志,以此来保全德行,因此才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受外界损益的影响。《道德经》里所谓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正是这位灌园翁的写照。 李白也崇尚抱瓮翁 李白的《赠张公洲革处士》,诗中描写的这位姓革的隐士,衣食住行都很简朴,对达官显贵敬而远之,是一位真正的隐士,用抱瓮的典故来形容他简朴的生活正合适: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 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有人也反对“抱瓮” 对于抱瓮的观点,也并不是没有唱反调的人,例如王安石,他写了一首诗——《赐也》(子贡名叫端木赐),批评子贡能力不足,受到了汉阴老人的“蒙蔽”: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 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桔槔就是上文庄子向灌园叟介绍的机械,它利用杠杆原理汲水,中间有支点,一端挂着水桶浸入水中,压下另一端,就能使这一端的水桶上升。王安石认为:首先,使用一个桔槔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如果不使用桔槔,就会像抱瓮老人那样,一辈子都浪费在抱瓮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其它成就。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恰恰如上文子贡所反省的“事求可,功求成”,王安石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功利型儒者,认为为了做出成就,可以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大多数现代人应该会更同意王安石的观点,认为灌园叟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以至于超越王安石的时代局限,联想到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方面。 然而这些批评的共同点在于,都以目的论为出发点。殊不知灌园叟执意抱残守缺,正是因为毫无目的,或者说是有自己特殊的目的,这目的就是保持本真,不为外物所累,用《庄子》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目的不同,选择不同,怎能苛责? 专栏简介: 《左传》有“数典忘祖”之责,后人以史为鉴,可无慎乎?小典故中藏着大天地,“数典问祖”,让祖先开口说话。 作者简介: 种方,北京大学哲学系《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以经学研究为主。主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存元人著作(汉文部分)总目提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儒藏》工程;国学网、首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院共同开发的《中华易学全书》。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者种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