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碑》是我教吕祖所著,原载《吕祖全书》第三卷。吕祖名岩,字洞宾。唐代河中府永乐县人氏。《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论述了道家气功修炼过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较多,今人对它的解释不一。现据我自身体会浅注如下,与同道者探究。 ![]() 百字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1、养气忘言守 降心为不为 这两句概述了道家练功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即忘言忘守,就是在练功时做到不守而守,只有用不守而守的方法练功,才能达到气不聚而聚的要求。 在练功中要达到忘言守,往往并不容易做到.要降服练功中的心猿意马状态,但不能用强制的手段,而是要练心,但是要用无为自然的方法去练它,这样练起来自然而然了,一自然就能达到养气的目的。 2、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动”即气之动,“静”即心神之静。“事”即气也。当练功时意念连到无为的状态,即入静时,气就产生,静极必生动,所以静为动之宗祖。相反动极复静,动又为静之宗祖。故动与静是练功中的自然之道;而且它们互为宗祖。如果没有气机发生又何谈动和静乎。 3、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静极生动。动极生静谓之常道,又谓真常。“应物”即采气也。静到极处,必然产生气,有了气就要采练辣。在产气和采练时,心神不能昏迷,昏迷气就散了。 4、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性即先天元神。练功入静时,心不昏迷,神就不散乱。性不散乱,产生的气自然而然回到丹田。 5、气回丹自结 壶中配坎离 “壶”即坤炉丹田是也。气回到丹田就要操炼成丹。操炼方法是在丹田内匹配阴阳,其法如同将坎中之阳填补离中之虚(阴也),会达到乾坤的要求。 6、阴阳生反复 普化声雷 在丹田中不断进行阴阳匹配,丹田气越来越足,气足欲动时,用真意领之,过尾闾、夹脊、玉枕背后三关,直撞乾顶(泥丸),气化为甘露下降,过十二重楼时雷声隆隆。 7、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白云”即气也。“须弥”借用须弥上之名比喻人体最高点即头也。气足后沿督脉上冲乾顶,气化甘露从头向下降,复回丹田。 8、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甘露从头而降,如饮使人长生不老的美酒,其景极其舒服,这种自饮即可长生有其乐无穷的美洒的快活情景,如果没有练到这一步功的人怎能知晓。 9、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练到以上功时,有时静到极处,从脑中可以发出一种极其美妙难言的琴声,此后灵机逐步自开。 10、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做到这二十句,可以达到一定的功夫,继续修炼就可以达倒上乘功夫,即按道教所说的,修成道果登天成仙(延年益寿之意)的目的。 全国道教协会理事、青岛市崂山太清宫一炁道人匡常修根据代代相传,结合自身体验写成的这一套道教气功,言简意赅。功法中有许多不传之秘。 匡常修道长现已有八十余高龄,他八岁开始学习武术,造诣很深,其内功之精纯,实受益于先天气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