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心底无私天地宽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李大华 参加讨论

    文/李大华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数十次地谈到了理想的人格:至人、神人、圣人。这些理想中的人格,究竟有什么样的能耐呢?
    
    无所待而后与万物同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逍遥游》里面说起,人们要出游了,要依出游的远近准备干粮,而列子出游却不需要准备干粮,他只需要风就行了,驾御着风可以云游四海之内。(列子,名御寇,传说中的仙人,《庄子》有“列御寇”篇,后来又有《列子》一书,但考据家认为是后人所作。)庄子评论他说:
    “虽然他能够免于行走,但是他还是要有所依待。”
    就是说他要依靠风,要是不起风,他就不能远游。庄子接着说:
    “要是乘着天地的本色,掌握六气的变化,可游于无穷远的地方,那么还需要什么依待呢!所以说:至人没有自我,神人没有功劳,圣人没有名声。”
    这是理想人格对待自我、功名的态度。虽然都是理想人格,但之间也有些许的差异。没有自我,是消除了私我,解除了个人的桎梏,只有一个与天地同体的大我存在;没有功劳,是不寻求建立功劳薄,即便立了功劳,也把它忘掉;没有名声,是不追逐个人的声望与名誉。依照习语“太上有其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阶次,至人境界最高,神人次之,圣人又次之。
    在《天下》里,又作了这样的一个叙述:
    “不与精纯相分离,叫做神人。不与真实相分离,叫做至人。以天为宗祖,以德为根本,以道为门户,能预知万物的变化,叫做圣人。”
    这里的神人、至人与圣人又没有高下的区分了,只是各自显露个性而已。
    至人、神人与圣人是否有超人的神迹呢?在《齐物论》里,庄子借王倪与啮缺的对话,继续作了描述。啮缺问:
    “您不知道个人的利害,那么至人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利害?”
    王倪回答:
    “至人很神妙啊,大草泽都燃烧起来了,也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都封冻了,也不能使他感到冷;雷电震破了山岗,飘风摇荡了大海,也不能使他感到惊惧。像他这样的呀,可以乘了云气,骑了日月,远游于四海之外,生死都不能使他本身发生改变,何况利害关系呢!”
    至人、神人、圣人不知常人的利害,是他们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这些利害都奈何不得他们,连生死都不能使他们怎么样,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害怕的呢!在“尧让天下”的故事里,描写的藐姑射山上的那四个人,岁月久暂,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仍然如弱小的孩子那么娇嫩鲜活,也就是超越了生死。
    《庄子》原文参考:《逍遥游》、《天下》、《齐物论》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天下》)
    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
    作者简介:
    李大华,陕西紫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原名为《至人、神人与圣人》,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