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华 楚国有个诸梁的人,字子高,出身楚国的王裔,被分封在叶,人们又称他为叶公子高。他接受使命将要出使齐国,临行前,他想请教一下孔子,说: “楚王交给我的使命的确很重大,而我知道,齐国的人看起来对你很敬重,但是你想要办的事,他们却不着急给你办。我自己思忖着,我连个匹夫都难以感化,何况要我去感化诸侯啊?所以呀,我很担心自己能够完成这个使命。先生您常告诫我‘凡事情不管大小,很少有不合于道、却能愉快地完成了的。事情如果办不成,一定有人事方面的祸患;如果办成了,又有阴阳失衡方面的祸患;不管成与不成,事后都无祸患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得到。’而我只是个吃粗茶淡饭的人,就像整天围着锅台烧火做饭的人不敢企望享受清凉一样,突然受到这样的重用,早上才领受了使命,晚上我就要吃冰来降温,我可能是得了内热病了吧!您看看,我还没有把所接受的事情弄明白,就已经有了阴阳失衡之患,而事情若办不成,更有人事之患,这是双重的祸患。作为人的臣子,我的确担当不起如此的重任,您一定有话可以告诫我!”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 “天下有两大戒:一个叫命,一个叫义。你爱你的父母,这是命,对此你不可能在心里排解掉。而作为臣子侍奉君主,这是义,无论哪个地方都有君臣关系,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叫大戒。侍奉父母,不选择地方而专心地去做,这是孝顺的极致;侍奉君主,不选择利害而尽力去完成,这是忠义的盛美;如果侍奉自己的本心,那么悲哀与欢乐的事情都不会改变你的心情,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能够把它看成命运安排,这才是有德的最高表现。你作为人的臣子,的确有不得已的地方,如果专心于执行使命而忘掉个人的哀乐利害,哪里有功夫去考虑喜欢生、厌恶死这类的事情啊!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看你可以去了!” 没等叶公子高离去,孔子又补充道: “请再接受我的另一个劝告。我听说了,国家交往,彼此靠得近就以亲顺取得信任,如彼此隔得远就要靠言论表达忠诚,而言论必须要通过外交的渠道传递。如果要使得双方都高兴,或使双方都愤怒,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要使双方都高兴,必定要讲些溢美的话;要使双方都感到愤怒,必定要多讲些溢恶的话。凡是溢言,都是虚妄的,而虚妄的话也就淡漠了。以淡漠来传递双方想要取得的信任,必定会殃及双方。所以,有格言说:‘传递常情,别传递溢言,这样几乎就可以保全了。’” 上面孔子与颜回各自讲了一番似儒家而非儒家的话,这其实是庄子特有的表述手法,借别人的嘴巴说出自己的话,这次就借了孔子和颜回的对话讲了自己想说的话。对话中,孔子还是从亲情、忠孝的立场说话的,只不过,亲情、忠孝都终究令人陷于难以圆成的结局,所以,还是要以侍奉自己的本心作为归依,只有超越了患得患失的本心,才可以圆成。 世人过去以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句话,认定庄子是个宿命论者,对世事采取消极的态度。在这里,他说的命,其实就是作为人不能不孝敬父母,作为臣子不能不尽其忠义。而把孝敬和忠义看作是命运的安排,去做自己理当做的事情,连哀乐忧喜都不考虑,甚至达到忘身忘己的地步,这不是积极的态度么? 再者,溢美、溢恶之言,为庄子所不喜欢。溢美、溢恶,都是说了过头、过分的话,溢美是把好处放大,溢恶是把不好处夸张。两国交往,应该讲基本的事实,既不是取悦、附和对方,也非渲染自己的喜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