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陈撄宁丹道术语解说(四):呼吸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黄庭经讲义》 陈撄宁 参加讨论

    
    呼吸吐纳之法
    前三节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乎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部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和深,乃修持之大忌也。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气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氳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闔,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闔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今日《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
    引证《黄庭经》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 (《外景经》)
    “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 (《外景经》)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内景经》第九章)
    “呼吸虚无[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外景经》)
    修持之道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常人皆食五谷和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亦此意也。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免有劳心劳力之事。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以立命根。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太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人身脏腑,肺部最高,形如华盖。肺属金,其色白,故曰玉阙。肺之下有心,心属火,其数七,故曰七元之子。肺藏气,气藏神,道家贵在以神驭气,故曰“七元之子主调气”。肺开窍于鼻,人面分五岳,鼻为中岳,故曰“外应中岳鼻齐位”,素者纯洁之义,黄者中和之义,心要纯洁,气要中和,故曰“素锦衣裳黄云带”。身体偶有小恙,则呼吸不能调匀而喘息,此时宜存神以调和病气。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偶有偏胜,则足以致病,苟能和之,则病愈矣。道书凡一身头面、脏腑、骨节皆有神名。白元者,肺神也。存白元者,即是凝神以合于气也。道家工夫视不用目,听不用耳。久视者,非谓眼向外看,乃神向内视。内视又名返观。人尚能用返观内照之功,自然灾害不侵。用此工夫永久不已,则形可常存矣。但调呼吸之最要口诀,即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泛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著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学者当呼吸调和之候,口中必有甘凉之津液发生,顺而吞之,以意直送下降,复以神火炼之,使津化气,润泽周身,而后归于下田。以培植命蒂,故曰“玉池清水灌灵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