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对于喝酒呈现两种态度 酒,以现代话语而言,是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道教对酒的态度呈现出有趣的两面性,从修道角度而言,道教反对饮酒。如《修真十书杂著》卷 《劝道歌》所云: “乱性多因纵酒,损真慎勿伤茶。 ” 又如南宋王庆升撰《三极至命筌蹄》修丹十戒第五戒是禁酒。 从养生的角度而言,道教又赞成用酒,同样是《修真十书杂著》卷《次韵劝道歌》,王承绪说,“养疾扶衰在酒(养疾扶衰,固神养炁, 酒为百药之长) ” 。 道家主张饮酒适量 即便如此,道士还是主张饮酒应当适量,同上书《承绪三次韵》倡议,“少斟朱博案酒(前汉朱博, 案上不过三杯)”。 八仙长安酒会 我们从养生的角度对道教饮酒观做个比较具体的考察。总的来说,道门对酒的基本态度是:酒可以喝,但不要过多过频。“夫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霜,辟温气。 ” 饮过量则醉,醉甚而吐,不佳。 大醉极伤心神 宋人刘词在《混俗颐生录》中荟萃前人经验对饮酒过度的危害以及饮酒中当注意的事项有明了通达的论析: 大醉极伤心神,肝浮胆横,又复招风败肾,毁筋腐骨莫过于酒,饱食之后 尤宜忌之。夫好酒之人多患肺气兼风,不尔则腰膝疼痛或膀胱冷疼,课一般耳。 凡饮后不欲大吐,大吐则肝翻胆竭。肝是胆之府,既竭则胆痿,胆痿则心怯, 心怯则多惊悸,夜卧恍惚,尤多健忘,则心神渐散。觉损则服补心丸。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则多涕洟兼患肺气、 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气、风疳、五痔人切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 不令甚醉。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 之。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疼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皆又斯起。饮后 不欲一向卧,须使人回转,不尔浸损膀胱、肠胃,但看酒家屋易坏,此益明矣。 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空腹,切不宜闻秽恶之物气,及往疾病人家,但饮酒即辟邪毒。……常见人夏 月于井中浸酒,冬月即以酥酪和饮之,此为大害,必当入腰膝间为冷症之疾。…… 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 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道门中人认为酒可避秽、助药力,适当饮用有益健康,但如果过量,又饮用不当,那危害就很大。所以道门主张: “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道教对酒的态度是科学的。少量饮酒可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部分心脏病。大量饮酒损肝,会使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加。 大量饮酒还会使人发胖,升高甘油三酯并消耗人体维生素B,从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不利。 道家养生中的饮酒禁忌 除了主张饮酒适量外,道士们在养生实践中还总结出一些饮酒宜忌: 1.饮酒宜缓。 “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即多涕洟兼患肺气、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风、风疳、五痔人, 切须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不令甚醉。 ” 饮酒过速,不仅伤身,还容易醉酒,从现代科学而言,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 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 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 2.饮酒宜暖。 “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是饮食皆不欲热吃,非独热酒耳。” 酒宜热饮,利于养胃。 3.饮忌空腹。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4.酒后忌风。 “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