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太极拳的“凌波微步”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张志俊 张志俊 参加讨论

    
    蹲马步大有讲究
    说句可能很吓人的话:现在练武的人站马步几乎大多数是不得要领的。为什么?因为敦敦实实地扎在那里,一个指头可能就把他推倒了。
    太极拳步法
    别的门类的武术我暂时就不说了,以后我可能会系统地讲讲中国武术。在我们的太极拳里,步法的基本要求都要扣膝、松胯、塌腰、抓地、含胸、沉肩、头顶悬。这样,当我们要进攻的时候,总是先用脚尖领劲有个弧线领回,其实上身就是个胸腰运化,退一下也是先用脚尖领劲有个弧线,感觉很像是拉弓,全身是五张大弓,一动起来还有无数小弓。这是太极拳步法的基本要领以及它在实战中的具体作用。如我们站着偏马步,,对方一拳打来,我们并不一定要退,因为对手的拳一发,直朝我们的心脏而来,我们瞬间就可以用胸腰运化来破解。也就是把胸往里一含,对方的拳就化了。如果化不了,因为你的胯是松开的,腰是塌的,稍稍一转,脚步都不用动一动,对方的拳就打到一边去了。这是你根本就不用动手的化解。
    太极拳胸腰运化
    有一次在广东,一个散打高手,不知是什么级别的冠军,吹得很厉害的,有人介绍他跟我认识。一见面我就知道他心里怎么想,整个儿就看不上我们太极拳。我就笑着说:“你比我高,比我壮,手也比我长。我们来做个游戏,你我对面站着,以双方拳头能打上对方的胸膛为度,然后举手一起出拳打击对方,你喊口令,朝对方胸膛打,先试三拳如何?”他一听就很高兴,可能还以为只需一拳就把我放倒哩。然后我们就站好了,以臂长量了量距离,双方站立,随后就来真的了。第一拳,他刚喊完口令,自己就挨上了,当即脸就痛得变形了,而我哩,一个胸腰运化还站在那里,他根本没打上我。过了会,他又开始喊第二拳的口令,我一看他的样子知道他已很勉强了。心里就想这一拳一定不再打那么重了,当然第一拳我已是拳下留情了的。我就这么想的,他一喊完口令,仍旧是拳头还没打到我胸口,自己却一下蹲了下来,脸色惨白,呕吐起来,三五分钟后才说了第一句话,问我:张老师,我没见您用力,怎么打在胸上的拳会这么厉害,还渐渐往胃部下面渗下去痛呢。我告诉他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劲,虽然只用了六分劲,但你起码会痛上几个月,先胸膛内随后是背部。第三拳就不可能再比了。
    我估计这人从此应该就记住太极拳了。他打了我两拳,都是打到我胸口时就觉得拳头不够长了不够用了,基本上就没吃上力。散打嘛,他肯定是以速度见长的。可是,他的速度有我稍节领劲快吗,他那比我长一寸的拳头,在我胸腰运化面前什么都不顶用了。他是倾尽了全身之力的,可我哩,还不敢太用比较猛的拳,要真是一个弹簧劲冲出去,估计他一生都站不起来了。
    含胸首先要求我们下额内收,两眼平视,百会穴虚领,胸要有向里裹包的感觉。这样才能使脊背拔长,劲顺达,使背部有弹性。虚领顶劲的时候要把颈椎领起来,颈椎是身弓的一个稍,另一个弓稍为尾椎,尾椎要向里裹,通过塌腰,就具备了五张弓中最重要的一张身弓。腰和胸关系是含胸才能塌腰,塌腰必须含胸。腰是一个重要的平衡机构,劲起于脚根行于腿,到腰部有一次六成力量上升,四成力量还原于下身的分配。这样才能身不飘,脚下才能有根。
    这只是一个太极拳里胸腰运化的基本动作。还没有说到步法呢。
    自从我掌握了“沉肩坠肘”“顺逆缠”和“闪”之后,老师又说:“你手上的东西、身上的东西都运用得不错了,但是你的步法跟不上。”当时我心里还琢磨我步法灵活得很,师兄弟没有一个比得过我的。不过嘴上没敢说,只是心里在想。当时我站的位置离老师大约有两米距离,老师明显地看出了我有些不服,就问:“你有这种步法吗?”我问:“什么步法?”正说着呢,“嗒”的一下,师父已来到我跟前了。老师一米六四不到的个子,一百七十多斤,很胖的人,一个大步,两米多距离瞬间就到了我跟前,肘就顶到我的身上了。他继续问我:“你有这个身法吗?”我目瞪口呆地摇了摇头。他说:“你从现在起要突破这个。”
    破坏对方打击意图,可以通过自身的协调——松跨、曲膝、合裆、身体的下沉、腰弓的膨胀、手臂的螺旋弧线运动和整个身姿的放长,通过闪推、后带、上托、下按及向两侧的旋转,不给对方打击的机会,胸腰折叠,步伐转换,上体后仰,重心进一步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如加入了进、退、顾、盼、定五步法,我重心线的守护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且防守中进攻威力大大增加。前踏一步,裆走下弧,可以将对方的双臂挫起,乃至整个身体被迫仰起后退;后撤一步,可将对方引动前带,使其重心线前倾摔倒;顾盼左右即可以避开对方对我重心线的攻击,又可以牵引造势,闪惊巧取,顺势由防御转入进攻。
    这是老师给我布置的新任务,从这个时候,我又每天开始了身法步法的练习,左右、左右、左右……那时候老师对我太苛刻了,每天他盘腿往床上一坐说:“志俊,练练。”我就开始练,前中拳,左拳,右边,左边,前边,后边,他盘腿坐着,嘴里说什么我就打什么动作。他说:肘、肩、胯、膝……他想到什么,我就必须马上做到。比如我正打肘,膝,他说:膝,胯,我就必须马上换过来……一开始我只有靠蒙,根本做不到这么快的转换,这需要的是随机应变,完全要靠自己的本能反应,反正是师父他想什么我就要做到什么,不做到他就骂你。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个人物叫段誉,他在无意之间学会了一种神奇的步法叫“凌波微步”,我感觉师父教的差不多就算是“凌波微步”的现实版,这是陈式太极拳独特身法和步法。
    陈式太极拳独特身法和步法
    稳固多方位的重心线是防守与进攻的基本要素。可以利用重心的转换、身法的协调、胸腰的折叠运化乃至步伐的调整,最终达到我的重心线始终灵活自如地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移。使对方远离我的重心线。面对对方的来力,首先我可以利用棚、捋、挤、按、引进落空,使对方的力点始终沿我肢体圆弧运动的切线方向滑动,使对方的来力落空,难以触及到我的重心线,始终拒敌之力于我的重心线之外,从而达到保护重心线的目的。灵活、悄然地变换我方的重心,使对方无从察觉,无法判断我的重心线的位置,造成对方的盲目、失势,从而迟滞.破坏对方的进攻。而我的肢体运动一定要严格遵守太极重心学说,身向左转,则重心右移;身向右转,侧重心左移。同时要作到“裆走下弧”,使这种转换沉稳有力,不可抗拒。
    我一直练,练,练久了,我自己也就琢磨出来了,练这个步法的目的,或者说最后一步,就是甭管在什么角度,高、低、中、后、前、背,你都能够稳住,能够做到不变形,这个时候那就是完全成功了。如两个人在太极拳的搏击当中,它求的就是形正。如果你不变形,你绝不会输。这就比如打篮球,我要投篮时,为什么对方会有个人在前边挡着你?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变形。练习投篮的时候没人拦挡,无人时不变形。但是实战时,如果有个两米高的人来拦挡你,他手一伸高度达两米五六了,这就跟平时练习完全不一样了,那么你仍然能够准确地把球投进篮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变形。再有,体操比赛也是同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练一个动作,一做甚至多达上万次,为的就是一个不变形。只有达到某种形状不变,比赛时才会赢。凡是输了的都是形变了的。实际上所有的形体练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不变形。还可以往下说,只有不变形才能达到一种高度协调,只有高度协调才能达到不变形。我们习练太极拳就是要练习解决对抗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这种矛盾中努力协调身体不变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搏击中击倒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是毫发未损。
    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极拳莫测高深的技击法的基本要素。
    王宗岳提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上分轻重,下分虚实
    其实说到底“上分轻重,下分虚实”是讲手与脚的配合,是上下肢的协调。练太极拳者周身分出阴阳来的根本目的,也是着眼于周身的协调。孤立地谈身体的某一部分“阴阳”、“虚实”、“开合”、“轻重”充其量不过是造就了一些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而找出身体对应部分的轻重、虚实的辩证关系,使之形成一个“集团军”,这样才会有用。
    太极拳之名太极,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太极哲学范畴的一部分,太极哲学最基本的命题,即是阴阳二字,是阴阳这一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过程。阴阳互补、阴阳互孕、阴阳互为其根,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阴阴阳阳变化无穷。太极拳理论深合了太极阴阳理论的命题,整个拳的诠释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轻沉刚柔,开合、舍得、快慢、方圆、蓄发等矛盾命题都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支持的。
    就这样,这种身法步法我经过了一个很严格的、很强化的训练阶段。直到这个阶段过去了,我才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懂得太极神髓的意思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