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墉城集仙录》呈现一个有序的女仙谱系 “圣母元君”之后才是西王母以及她所统领的昆仑系女仙和她的女儿:上元夫人、九天玄女、南极王夫人、云林右英王夫人、云华夫人、紫微王夫人、太真夫人等;然后是道教上清派所崇奉的女仙:照灵李夫人、三元冯夫人、太微玄清左夫人、东华上房灵妃、婴母等;最后是采自一些民间传说中的女仙:麻姑、彭女、弄玉、园客妻、汉中酒妇、女几、湘江二妃、洛川宓妃、阳都女、杜兰香、盱母、东陵圣母、西河少女等。这样,在《墉城集仙录》中就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女仙谱系。这些女仙身世各异,修道方法不同,但在杜光庭笔下却表现出美、寿、善、神等特点,形象而生动地诠译了道教的终极理想。 仙女图 女仙形象 1. 超凡脱俗的美 在《墉城集仙录》中,杜光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女仙超凡脱俗的美丽,不仅使美丽成为女仙不可分离的表相特征,以与男仙相区别,而且还迎合人们对女性一以贯之的审美心理。例如,“金母元君”,即西王母,在较早的传说中,她本有十分可怖的形象,《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人,戴胜(戴胜为有花纹的首饰),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时的西王母被描绘为半人半兽的凶杀女神。然而,随着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生与死进行了一种辩证的理解。如果死亡也就意味着再生,那么,灭杀生命的神也就可能转变为创造生命的神。正是依于这样的观念,西王母也慢慢地由凶杀之神转化为具有创造与管理职能的女仙。晋代时从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穆天子传》,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周穆王去昆仑山拜见西王母的故事。这时的西王母已是容颜美貌,雍容华贵,年方三十的天界女仙了。在后来的《淮南子》、《汉武帝内传》中,以及道教上清派的著作《真诰》中,西王母被进一步美化、神化、仙化。 杜光庭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母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那么,王母之真形如何呢?对此,杜光庭作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麟,带天真之策,佩金刚灵玺。黄锦之服,文彩明鲜,金光奕奕。腰分景之剑,结飞云大绶。头上大华髻,戴太真晨缨之冠,蹑方琼凤之履,可年二十许,天姿蔼;灵颜绝世,真灵人也。”豹尾虎齿、半人半兽的西王母最终被改造成年轻貌美的女仙首领,从而在根本上确立了女仙的唯美主义倾向。 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不仅将西王母与东王公相配,“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而且还以她的昆仑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汇集了众多女仙的谱系,“西王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这个系列的女仙均以美丽而著称。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清耀,灵眸艳服”。南极王夫人“年可十六七许,着锦帔青羽裙,左佩虎书,右带挥灵。形貌真正,天姿晻蔼”。这些容貌俊美绝伦、体态婀娜多姿的女仙使道教的得道成仙的宗教理想更加富有美感。 仙女图 2. 通过修道而永葆青春 在《墉城集仙录》中,女仙的美丽往往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人有生必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希望永葆青春乃至长生不死却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这也成为道教建构得道成仙的神圣理想的基点。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记述了许多通过修道而永葆青春的女仙。例如,商王的女儿昌容“修道于常山,食蓬蔂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商王的宫女采女”少得养神之道,年二百七十余岁,视之如十五六岁耳。”青春就意味着美丽。太阳女因修道有方,“年二百八十岁,颜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画,光彩射人,视之如十七八者。”道教的终极理想就是幻想借助于种种道术来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达到与永恒之“道”的合一。为了表明这种理想并非虚幻,杜光庭通过文学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富有青春气息的女仙形象来说明,女人通过修道可以达到高寿,但容貌却始终定格在二十岁左右的妙龄少女。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我们寿而美的心理需求。 3. 行善立德打动人 如果女仙仅仅是永葆青春美貌,那么她只能令人羡慕、赞美,而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崇拜之心。因为审美体验必须以道德评价为基础。只有建立在道德人格基础上的美感体验,将美的追求与善的目的相一致,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引发人们的敬畏感和崇拜感。道教与其它世界性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重视人的现世生活,并希望无限地延长生命以享受生活。如何延长生命呢?方法有多种,但都需要一个道德上的补充。道教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经典《太平经》就提出,“寿最为善”、“善自命长,恶自命短”,因此想要长生成仙必须先修善行。这种将寿与善相联系的思想在《墉城集仙录》中得到继承和发扬。杜光庭借圣母元君之口而强调“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也”,女仙品位的大小也是根据行善的高低来确定的。“万善之基,亦在三业十善相生,至于万善。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分无失。”行善可以增寿,行恶则要减寿。杜光庭通过善恶行为对人生命的不同影响之对比,强调为善去恶的重要性。但他所说的善并非抽象,除了要遵循忠、孝、仁、义等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之外,还必须救世济俗,助人为乐,这种对善的追求构成了女仙崇拜的社会基础。 仙女图 4. 神术高超 在《墉城集仙录》中,女仙们虽不食人间烟火,但却能以自己的特异之神术服务于人间。九天玄女熟谙兵法,经常以救助危难、替天行道的形象出现,以至于成为黄帝之师。掌管不死之药的西王母不仅是女仙之首,也是帝王之师。“昔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西王母以“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授予黄帝,使黄帝的能力大增,最终战胜蚩尤;周穆王为寻求不死之国,遍行天下,西王母曾与他在昆仑瑶池相聚;汉武帝好神仙之术,西王母专门下降汉宫,教以长生之道。据说,尘世的帝王通过与女仙的交往而获得了超凡的神术,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能力。一些普通女仙更是将自己的神异之术服务于人间。在恒山修道的昌容,将自己在山中采紫草所得之钱送给孤寡之人。蚕女“食桑叶吐丝成茧,用织罗绮衾被以衣被于人间”。西王母的女儿紫微王夫人曾降临上清道士杨羲家授以上清经书,劝善引导杨羲,使之修道成真。这些女仙因造福于人们而受到普遍的崇敬和爱戴。 5. 人格独立 杜光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构造了一个超验的女仙世界,他大力张扬女仙的美、寿、善、神等特点,鼓励人们以她们为榜样努力追求个人的完善和生命的永存。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搜集魏晋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女仙事迹时,对其中女仙与凡男相恋的浪漫故事,如安妃与杨羲、云林右英王夫人与许谧、云华夫人(其原型为巫山神女)与宋玉、杜兰香与张硕等,却依照道教的宗教理想作了纯化处理,去除其中的仙、人之恋等艳情,而改为女仙借助于神诰的方式降授道术和道书,以助凡男成仙等,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女仙的神圣性。因此,在《墉城集仙录》中,女仙并不完全是一种摆设,更不是作为男仙的配偶而存在,她们大多具有独立的神格和高超的神术,甚至成为帝王之师。与男仙相比,女仙的神术使她们更具有绚丽的色彩和吸引人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