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道教宫观的信仰与建筑之美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 对传统建筑的记录、保护与研究近年来逐渐获得各界共识,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寺观建筑同样深受关注。但也应该看到,由专业道教文化研究者做出的有关道教建筑的系统性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成果多为论文或介绍性图册,关注点则多集中于具体实例或问题。近日,由王宜峨研究员编著的《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画册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实为探寻道教宫观的信仰与建筑之美的精彩之作。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封面 论述丰富 解读建筑背后鲜明的信仰内涵 虽为画册,但本书论述丰富清晰。包含了作者对宫观建筑起源与功用、思想与艺术特点、结构与规制等方面的完整思考,同时还对相关知识进行说明以方便阅读。其中尤重探讨宫观建筑中体现出的独特信仰内涵,“道教建筑多体现的鲜明信仰内涵,毫无疑问说明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如认为道教信仰的特点造就宫观建筑的多样性;道教建筑的复杂性以道教信仰作为内在统一联系;宫观在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上致力营造庄严神圣空间,严格依从道教的神仙体系布局,发展出一套特定的规制;宫观的选址和布局表现出道教独特审美意识,等等。 《玉宇琼楼》收录了大量精美图片 大量精美图片 直观感受道教建筑风格 大量精美图片的使用是本书另一吸引人之处。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并不看重对古建筑原物的保存,往往因应实际需要加以增修拆建,于宗教建筑上表现尤甚,因此保存至今的道教古建筑实例并不太多。王宜峨研究员多年来花费极大精力走访各地,辛苦收集大量珍贵道教古建筑图像资料,其中包括部分因地处偏僻乏人问津而破坏严重的宫观遗存,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在本书中,她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宫观和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古代营造图样、绘画和考古资料等,将宫观建筑的沿革演变和现存实例按时间顺序一一展现,使读者于阅读中形成对道教建筑风格千年变迁的最直观感受。 古今中外道教宫观尽收眼底 视野开阔 古今中外道教宫观尽收眼底 取材广泛、视野开阔也是本书特点。一是表现出对当代和海外宫观建筑的重视。作者认为当代宫观单体建筑精品不多,但同时选出其中部分优秀之作,希望能使今后设计建设有所借鉴。此外,作者关注近年海外宫观建筑的发展,也选择了其中部分加以介绍。二是表现出对道教园林、塔、石窟及碑林的重视。道教有着丰富的此类遗存,其中园林至今仍为宫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者很少将其归入道教宫观研究范围,作者在本书中则辟出专门篇章进行介绍。 深度解读建筑背后的道教信仰 内容简介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以道教宫观建筑为线索,以唐、宋、元、明、清遗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为实例,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礼制思想以及相关知识,并就道教宫观的选址、设置、规制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主要分三章内容:道教宫观的概述;道教宫观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现存实例;道教园林、塔、石窟及碑林。 论述丰富 资料详实 作者简介 王宜峨,研究员。1941年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自1979年调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工作以来,出版了大量道教文化类著作。主要有:《道教与艺术》,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道教美术史话》,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中国道教》和《中国道教》(图册),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中国宗教纵览》(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国学通览》(合著),群众出版社出版;《辞海》1989和1999年版道教部分条目等。发表《山西龙山石窟造像》、《老庄的美学思想》、《道教的宫观建筑艺术》等论文数十篇。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王宜峨研究员任职中国道教协会数十年,对道教文化热爱且研究精深。画册编著功成,她坦言只为“引起读者对于道教宫观和道教宫观建筑的了解与兴味,达到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传统之目的”。但正如香港蓬瀛仙馆理事长马梓才所说,“深庆今后欲研究道教艺术之士,可得入门之方”。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道教宫观的概述 道教宫观的起源与功用 道教宫观的建筑思想和艺术特点 道教宫观的建筑结构 道教宫观的建筑规制 第二章 道教宫观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现存实例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建筑 宋辽金元时期的道教建筑 明清时期的道教建筑 当代的道教建筑 第三章 道教园林、塔、石窟及碑林 道教园林 塔、石窟及碑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