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山中洞穴为什么是修道成仙的最佳场所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妍煜 参加讨论

    道人向往返还天地合一之境,因此寻觅洞室或地穴,希冀御炁修真、得道成仙。那么,为什么道人们会选择山中洞穴作为修道成仙的最佳场所呢?
    
    洞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归母体才能得“道”
    逆宇宙之时序而成仙,返回与母体为一的原初状态,是道教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一种认识和把握宇宙万物的根本方法和目的,而且是得道成仙的理想和途径。道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只有复归于道,与母体为一,才能获得永恒。这个“母体”就是“道”,因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暗示着:要回归于“道”,就要“知道”,从万象纷纭的宇宙中把握它的本体。
    道教的母体象征符号
    回归自然母体体现了人类文化的“恋母情结”,它处于悠久古老文明中,保存于的人类精神传统中,“母牛”、“子宫”和“壶”常被用作其象征符号。中国文化也存在同样遗留,在早期道教的地母崇拜中,大地就是母体,男女“合气”术中,女子就是母体的象征,道教的壶、葫芦、洞天、丹炉及其推重和寻觅的“宝地”,以及道教建筑……都是母体的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发挥作用的方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使人回归与道同体的路径。修道者研究天地之学,目的就是要把握天门地户开阖之机,以期飞升天门金阙,得道成仙。
    土地会对人类施加报复
    《太平经》赋予土地一种拟人化的情感,将“良善土”当做有善心的人,恶地则比作坏恶之人。良善之土虽受害见冤,虽然能强忍着,可心里却不能忘记伤害,以后仍会反害于对其施加伤害的人;恶地则不能忍受伤害,立刻就会报复于人。把土地人格化为一个有情感、有善恶、行报复的形象,并赋予它一种强大的对抗力量,目的是在于威慑世人,限制人们对土地的滥用或“虐待”行为。
    信仰地母 不修居舍
    《太平经》谴责人们深凿土地以兴室宇,视之为伤害大地母亲的恶行,它认为上古之人依就山谷,居于岩穴,饮于流水,就是为了不伤害地母,避免遭殃,因此很少得病而能长寿。基于地母信仰,修道者选择山居,不修居舍以免伤害大地母体。不起土,不修室宇。
    
    洞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等同于自然
    老子认为,修道就意味着人当同于地,地当同于天,天当同于道,而道则同于自然。这就在“人”→“地”→“天”→“道”之间构成一种张力关系,人要达到回归于道的自然状态,无疑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修道者来说,这是一种长期难以解除的张力。居于洞穴,就意味着回归母体,就意味着可以成为真人。
    寻山中洞室 御炁修真
    修道者寻觅的往往是可以用作“仙馆”的天然洞穴,在洞室中专心修炼,以期成真。史籍和道经记载显示,原始道教的诸多宗教活动,包括修炼、科仪和传经活动,往往在山穴里进行。为追求神仙理想而遁世,进行禁欲苦修,是许多虔诚的原始道教徒所践行的生活方式。穴居野处,栖息山林,遁世修仙。
    所谓“洞天” 实即“通天”
    修道者向往山中洞室,不仅因为要依道诫严格控制肉体的欲望,而且受到天人感应和“地母”信仰的共同作用,因此形成了“山崇拜”。“洞”意为“通”,意即能使天地人臻于极端通达的美好状态。山崇高有灵,里面居住着神仙,“洞天”、“福地”,都是可以通达天神的地方。所谓“洞天”,实即“通天”,被视为道教天堂。
    
    洞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效仿神仙 选择入山修道
    洞”,不只是一个出口较封闭的岩洞或地洞,可以作为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并且还是一种“通道”,一种“转变”。并不是洞中的阴暗引人注目,而恰恰是白天的太阳照耀在它的尾部,昭示着一个新的天地。道教许多神仙便居神山,这些神山之中多有得道之所,这样就更刺激了修道者们入山修道、寻求秘笈宝典的迫切之情。
    在洞穴建立一方天地
    隐士们委身于山中洞穴,建立栖身之所,设置福地,在盆状的地方盘绕起迷宫。这些洞穴隐藏起宝贵的生命、秘经和具有保护作用的道符;它们之间紧密相连,以至于人们可以经由地下通道,从一个洞天走到另一个洞天。它们是一个个的小世界,很难通过它们那狭小而被隐藏起来的进出口。
    信道者增多 催生宫观出现
    神秘的山间洞室被认为具有通天的功能,身居其中,就意味着回到与天地父母一体的状态。当时道教信仰者偏爱山中洞室,是为了寻觅适合进行修炼的天然“仙馆”,在与天地相通的洞室修道成真。后来随着道教进一步走向社会生活,以及信仰者的增多、尤其是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信仰者的日趋增加,山中洞室已无法满足人们修道和参与其各类宗教活动的需要,从而推动了作为洞室替代物的宫观建筑的出现。
    (文:妍煜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