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安排日常生活事务。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钟鼓二楼设大殿前左右两方,古有“左钟右鼓”之称。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 道教所使用的钟 道教的钟文化 道教宫观里的钟一般分大钟、报钟、忏钟、帝钟四种。忏钟、帝钟用于道场中,而大钟与报钟用于开静止静。古时的钟最初为竹、木陶制成。后来有了石钟和有固定音高的金属制钟。凡钟上一般多有铭文,以示神圣威严。下面分别就各种钟予以介绍: 一、大钟 又称撞钟,通常高约1.5米,直径约0.6米,悬挂在钟楼之上。用于召集道众,朝夕报时。大钟的上部雕有龙头,称为钓手,下部有相对的二组莲花状撞座,亦称八叶,两座以两条文叉呈直角的条带相连结,称六道;又在上部列有环状的小突起物,称之为乳郭;撞座以下称为草间,下缘称驹爪。道教一般非十方丛林不可悬挂大钟大鼓,故而有“钟板丛林”之说。丛林悬挂大钟大鼓,一般在三十、十四晚止静,初一、十五开静用之,称之为“开大静、止大静”。 凡大钟叩108声,原因多种,一种以陈元龙《格致镜原》引《绀珠》云:“凡撞钟一百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数”;一种认为可以廓清一百零八种烦恼之忧。道教撞大钟有很严的定制,清晨五更寮房交板给报钟,报钟接过“三清”,滚三翻“落四御”交给大钟。大钟接过“三清”早上开静先紧后慢,晚上止静先慢后紧,其击法为“紧十三,慢十四”。三翻毕,“落四御”交大鼓。击大钟时还默念“钟文”,早晨开静念:“闻钟声,拜老君,离地狱,出火坑,愿成道,度众生”。接三清时念宝号“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击;“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二击;“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三击。毕紧十三念:“太上无极祖混元皇帝道德天尊”。一字一击。毕“慢十四”念:“朔旦(初一开静,三十止静念“月晦”)洪钟初叩音,金铃空谷自传声,上叩圣神通天耳,下彻幽冥鬼神钦,上祝国祚万万岁,下保黎民皆太平,皇图巩固山河壮,文武禄位得迁升,无边世界干戈息,天长地久舜日临,远近善男信女等,增福延寿得康宁,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毕接击“紧十三”,文同前,毕接击二翻“慢十四”念:“洪钟二叩山门旺,道妙法律永长兴,父母师长并道侣,各得咸安受天恩,学道修真皆有份,护持无魔勉力行,黄芽日日多增长,白雪朝朝润延龄,先天一气来运化,三才气和五行灵,八卦配合阴阳道,迷悟妙省乐圆成,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如是接续。 二、报钟 报钟比大钟小些,一般悬挂于大殿殿前,主要用于报时之用。道教丛林除初一、十五开大静,三十、十四止大静用大钟外,平时开静止静用报钟。称“开小静”、“止小静”。报钟也是叩108声,只是所念之钟铭文不同,且不分早晚钟铭文相同。起“三清”念:“玉清”一击,“上清”一击,“太清”一击。然后击一七星点,一字一击默念:“玉皇赦罪大天尊”。然后默念 八卦及十二地支,一字一击:“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道教将以上称之为“紧七慢八平十二”。毕又击一个七星点默念:“三元赦罪大天尊”。又加一个八卦及十二地支,再击一个七星点默念:“太乙救苦大天尊”。再加击八卦及十二地支。最后“落四御”,交板给殿鼓。 三、忏钟 忏钟是悬挂在殿鼓左边的小型钟,多用于法事道场中。因为道教拜诰礼忏时多以忏钟及殿鼓提朝,故而称之“忏钟”。忏钟一般以雨点声为敲击板点。是古时祭祀乐中商钟的延续和变迁,古时是竖在木座上手中拿着敲的。道教的忏钟到现在还一直是竖在木座上敲的。 四、帝钟 帝钟同报钟、大钟式形大致相同,只是下口非莲花状而是圆平口,大小要比忏钟还小得多。帝钟一般是拿在手里的,有一寸来长的法杵,是手执之处。帝钟内有一长形金属撞击物,由线同帝钟顶部相连,一旦手晃动,帝钟便在其撞击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其实这就是现在法事中经师用的铃子。道教法事中帝钟是由表白执掌着,响动也有严格的定制,一般在呤咏提纲、举天尊等处用“风吹铃子”,在诵经、礼诰、朝忏等处用“滴水铃子”,且在叹文处用铃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处比较广泛的法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