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声闻、缘觉的四种颠倒

http://www.newdu.com 2017-12-30 腾讯佛学 明证法师 参加讨论

    那么翻过来以后呢,声闻、缘觉的小乘人也有四种颠倒:常计非常,乐计非乐,我计非我,净计非净。大乘菩萨修到佛地的时候,佛地真如有“常、乐、我、净”四种特点。
    
    声闻、缘觉的四种颠倒
    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烦恼种子,乃至烦恼习气的随眠种子也全部被消除掉了,任何一个识,都和真心第八识一样,真正不生不灭了,所以叫“常”。在佛地里面,没有任何痛苦,没有丝毫烦恼,因此叫“乐”。佛地的八个识都能够独自运作,依成佛以前生生世世所发的菩萨大愿,自在地广利一切有缘众生。其实早在八地时,菩萨就已达到“无功用行”,就是说,不用起心动念,自动就能与有缘众生相应,利益众生,成就众生。因此在佛地的时候,那个才叫真正的“我”。凡夫根本就没有自我,不可能找到所谓的自我。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立雪断臂乞求初祖达摩大师为他安心,达摩让他把心拿来,慧可找心,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只好说:“求心了不可得”。心都没有,哪来的自我?到了佛地的时候,由于没有任何染污种子了,那才是真正的“净”。
    大乘与小乘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能否证到常住真心,能否以常住真心为因地心修证成佛。小乘的着眼点在“缘起性空”,即五蕴及其衍生之世间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皆无常、苦、空、无我,其性本空。而大乘的着眼点在“真如佛性”,即五蕴及其衍生之世间万法得以产生的总根源,在因地,其具本来、自性、清静、涅槃四大特点;在佛地,其具常、乐、我、净四大特点。
    小乘人的四种颠倒,其一“常计无常”。真如佛性即真心本性,本来常住。依真心常住故,其所生之世间万法灭而复生,亦可说为常住。小乘人不知不证故,误将佛说之缘起性空方便法门认作实法、究竟法,认为一切无常。
    其二“乐计非乐”。真如佛性真实无苦,大乘法中,苦之现行烦恼在八地已断,乃至早在登初地前,禅宗行人破牢关之后,就能断尽烦恼而故意不断尽。在修行过程中,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证得菩提成佛后,究竟无苦,常住世间 ,利乐有情。小乘人不知不证“烦恼即菩提”,误将烦恼认作实法,定欲尽灭,烦恼灭尽故,无法“留惑润生” 不能常随佛学,不能成佛,不能证得佛地之乐。
    其三“我计非我”。我者,常恒不变之义。佛地无垢识中,一切烦恼种子彻底断尽,唯余无漏有为法种,虽有流注,而无任何变易生灭,故唯佛地无垢识,可当真实究竟之我义。因地第八识中,虽有烦恼种流注生灭,然第八识之体亦常恒不变,亦可方便当为我义。小乘人不知不证,误认一切法无我,不能证得真我。
    其四“净计非净”。因地真心中虽有染污种子,然体恒清静,永不受染污,亦有无量无边清净种子。佛地真心中已无任何染污种子,一切清静,究竟清静。小乘人不知不证故,误认为一切法皆不清静,故皆灭之。
    上述凡夫的四种颠倒和声闻、缘觉的四种颠倒加起来就是“八倒”。菩萨修行,要去掉这八种颠倒,才有可能真实证得佛地的常乐我净。
    “远离颠倒梦想”的“梦想”呢,就是妄想,就是想象,就是不真实的虚幻想,都是第六意识的不如理作意。凡夫、外道、二乘人,都认为那些“梦幻泡影”的有为法是真实的东西,凡外贪之,二乘灭之。只有先开悟,证得本来无颠倒梦想的因地真心,才有可能转依这个真心,如理作意,逐渐把各种“颠倒梦想”都消除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