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般若讲堂 >

宽昌法师:佛法大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宽昌法师博客 宽昌法师 参加讨论

    
    宽昌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整个佛陀教法,如果论其大意,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也是佛法的作用了。
    “诸恶莫作”,是说凡是妨害到众生的事,不论大小,都不可以去做;诸恶是指身体方面的杀生、偷盗和邪淫三恶;语言(口)方面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恶;思想(意识)方面的贪欲、嗔恚、邪见三恶,总共有“三业十恶”。
    杀生,是指断一切众生的命;偷盗,是指盗取别人的财物;邪淫,是指非妻妾行欲;妄语,是指以言诳他;两舌,是指挑拨是非;恶口,是指恶言加彼;绮语,是指绮侧语辞,言乖道理;贪欲是指心无厌足;嗔恚,是指,对违境心生忿怒;邪见,是指拨正因果,僻信求福。
    十恶的果报是:据《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载,十恶果报为:一、杀生果报,在人中得短命、多病报;二、偷盗果报,在人中得贫穷、共财不得自在报;三、邪淫果报,在人中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报;四、妄语果报,在人中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报;五、两舌果报,在人中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报;六、恶口果报,在人中得常闻恶声、言多诤讼报;七、绮语果报,在人中得言无人信、语不明了报;八、贪欲果报,在人中得心不知足、多欲无厌报;九、嗔恚果报,在人中得常被他人求其长短、常被他人所恼害报;十、邪见果报,在人中得生邪见家、其心谄曲报。
    “众善奉行”,是说凡是能够利益到众生的事,不论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做;众善是指身体方面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三善;语言方面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四善;思想方面的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三善,总共有“三业十善”。
    不杀生,指不杀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不偷盗,指不侵占夺取他人的财物。不邪淫,指不与配偶之外的人行淫。不妄语,指不讲虚诳骗人的话。不恶口,指不说粗暴及使人不悦的话。不两舌,指不说离间他人的话。不绮语,指不说出于散乱心的杂秽语。不贪欲,指对他人的财物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不嗔恚,指对众生永舍嗔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不邪见,指心住正见,了解事物不诳不曲。
    行十善的果报是: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十善业道经》说永离十恶修行十善者,有如下的功德: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这两句合起来,也就是戒学中禁止和勒令的旨意。
    “自净其意”,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修清净心);而禅定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智慧却是清净意业的效果。所以佛法的本体和作用,恰可互相配合。《涅槃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见这是一切诸佛通行的教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