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讲经说法 >

大安法师:净业三福 变化气质(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佛学在线 大安法师 参加讨论

    大乘福,第一是发菩提心,这是大乘菩萨精神的主要要素。一定要把我们的心量打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四宏誓愿啊。这个佛法动经无量劫的修行,就是靠菩提心作为动力机制,令我们在无量劫中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普度一切众生。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这个菩提心生起来,是由于有对苦难众生的大悲心,由这个大悲心,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由菩萨的六度万行最终成就佛的智慧华果。菩提心是不能不发出来的。
    第二句话是深信因果。因果,包括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世间的因果就是我们讲的善恶报应,这个善恶报应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还不相信。不相信是来自于他看到了有些好人没有得到好报,有些坏人还很得志,于是,就觉得这个善恶因果报应好像得不到证明。所以,他心存怀疑,那么他不了解佛教讲的善恶报应,不是短暂的这一期的状态去看,它是要放在三世因果的广阔背景当中去看。我们讲这个报应有一个现报,就是你今生行善,今生得善报,今生造恶,今生得恶报,这些现报是大家看得到的。还有一种是生报,就是你今生的善恶,是在下一生当中得到报应,也就是下一生得到结果。还有一种是后报,下一辈子得不到报应,它是这种行善行恶业力在阿赖耶识里面,它要经过二世、三世、百世,千世乃至百千万劫,这个因缘机会成熟的时候,才得到报应。所以,这个善恶因果报应,是错综复杂的。今生你是个善人,你得到的不好的报应,这个是你前世的不善的因在今生先成熟了。而你今生行善的东西,要到未来的时候成熟才在你身上体现。那么,我们凡夫众生只是看到这一段的状况,对这个因因果果,果果因因错综复杂的东西,他看不清楚,所以,他就不容易相信。
    然而因果万有律是真实不虚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善恶因果也是记录在阿赖耶识档案库中的。华严经讲我们一出生下来就有两种天神伴随着投生,一个叫同名男,一个叫同生女,同名男在左肩记录善行,同生女在右肩记录恶行,记录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能记录在案。我们知道,阎罗殿有一面业镜,被审判者的档案内容像胶片一样的,就在这面镜子里显现出来,其一生的善善恶恶行为,是没有遗漏的——显露无遗,那么根据这个来审判,被审判者哪个业力最重,就到哪个道里面去投生。
    所以,我们要深信因果,唯有深信这个善恶因果报应,我们才会在内心生起畏惧之心,才会对我们行为有一种约束,有一种规范啊。就能做到慎独,道德自律啊。这个善恶因果报应的理则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如果否定了因果律,劝善惩恶就没有理论依据了。既然没有善恶因果报应,既然人死如灯灭,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不择手段地得到我五欲的享受呢?所以,历代祖师大德非常强调因果啊!人人信因果,就天下大治、天下太平啊;人人不信因果,就天下大乱啊。如果大家都不信因果,纵然是孔子、孟子、佛菩萨都来到这个世间,都无可奈何啊!不信因果就肆无忌惮,就胡作非为啊,就目空一切啊,没有起码的畏惧感。
    学佛的同修们,要传播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理论,要在我们的修行当中体现因果的法则。一个修行人道行如何,其实跟他是否深信因果有关系。他深信因果,就不敢去犯戒啊,如果他没有什么因果的观念,他受了戒,他也就容易破戒。如果还认为反正破戒也没有关系,破戒很痛快,他不知道下地狱如箭射,他都没有地狱的概念。所以,这都很麻烦。我们从二十世纪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以来,这种因果的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现在,我们需要重建这样的一种因果报应观念。
    出世间的因果,通途法门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断一分烦恼,证一分佛性,其修行的次第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有一个因果的法则在里面。而念佛法门,就不是断一分惑,证一分真,有一分耕耘,得一分收获。它完全是把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来作为我们修行的因心,果觉和因心交融在一体,使我们在念佛、带业往生、念不退当中,顿然地超越四十一个阶位,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带业往生的凡夫,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是阿鞞跋致,就能够快速成为一生补处菩萨,这就叫妙因妙果,不可思议的因果。也正因为这种不可思议的因果,就使得念佛法门很难使人相信,它是难信之法。难信我们能信,这就是善根,这就是智慧。所以,要深信因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