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二
    道教的全部内容,可以分为“道”、“学”、“术”三个方面。
    关于“道”与“术”的内涵,西汉初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贾谊在《新书·道术》中说过:“道者,所以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储也。术也者,所以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道教对道与术的理解在本质上与此相同。《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要诀法·序事第一》说:“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伎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而会道。人能学道,则变化自然。道之要者,深简而易知也;术之秘者,唯符与气、药也。”[3]P261“道”是道教最基本的义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是道教徒修炼、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在基本的方面,道未出先秦道家哲理体系的范围,但作为不同时期道的诠释形态则不限于此。“术”是得“道”的途径、修炼的手段,所以从强调道的角度称为“道术”;术还是使自然界与人的变化灵妙不测的方法,所以“术”被称为“法”、“法术”、“道法”。因道教以神仙信仰为特征,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仙术”。俗人修道,如果按照道教的价值观去进行,就可以得道,成为理想的神仙。如果违背了道教的价值观,不但不能得道,还会成为非理想的鬼怪,遭受道的惩罚。道士是道的载体和化身,凡人被鬼怪妖精所困,道士使用术就可以帮助解除蛊惑和患难。“道”是唯一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术”则是无数、无限、无穷的。正如马瑞临《文献通考》所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道圆应万方,既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最初源头,也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规律,还是万事万物最终的归宿。对人而言,“道”还是一切价值和意义的源泉。这样,不管修“道”的“术”多么异彩纷呈、无穷无尽,都只能是殊途而同归。虽然如此,但在万事万物产生之后,作为具体的事物,就与道有了或多或少的间隔,也就有可能在运动变化上背道而行。人与物在一同禀道而顺生,获得道性这一点上是没有区别的。但物只能在自己消散后才能复归于道,从而具有最完满的道性。人却能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未死亡之前就返归于道。这样一来,道还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从具体的个人向道迫近的成效、返归的阶段性来说,这就是境界论,从最后返归的归宿即终极关怀来说,就是解脱论。道的内涵如此丰富,它所涉及的方面也同样的丰富、广泛。从任何一个起点都可以修道,从任何一个方面、沿着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修道,那么,“术”自然就是众多的了。道教的“术”之所以“杂而多端”,就是这个原因。诚如《抱扑子内篇·地真》说:“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4]P243道术虽然“杂而多端”,但宗旨都是消灾除病,长生不死。它们都有一个的共同的理论基点,即都是着眼于构成人的生命的基本的生理、心理要素,如精、气、神、身(形)等等,从这些方面来养护、延续作为感性的个人的自然存在,并由此延伸到社会层面。这些道术,大致可以分为六类,一是养生术,如沐浴、服食、辟谷、存思、内视(内观)、按摩、导引、行气、胎息、房中、武术等等。这是道士个体修炼、以养命为主的种种方法。二是神仙术,如内丹、外丹等等。这是道士直接追求“与道合真”,成仙不死的方法。三是自然之术,如望气、观星、历法等。四是教团科仪之术,如戒律、轨范、斋、醮、符、箓、祈禳、巫祝、卜筮、走尸、扶乩等等。这是道士群体修道和济世度人的种种方法。五是伦理之术。六是王道政治之术。
    由巫术而方术而道术,是术在中国文化中大致的发展历程。在这过程中,撇开巫术是受文明的冲击而转变成方术不谈,方术转变成道术则首先是术攀附道,其次是道改造、统御术。在术与道之间,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道与术既有差别,又可以相通。它们之间相互过渡与沟通的中介是“学”。“学”,从其甲骨文、篆文的象形来看,是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幼子学爻于长辈膝前,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是“学”的本义。由此而引申出“觉悟”、“知觉”的意义。《说文·教部》把教解释为“觉悟”。《玉篇·子部》说:“学,觉也。”《白虎通·辟雍》说:“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学”既可作动词理解,也可作名词理解。前者是学之活动,即有步骤、有计划、有规范、守学理的实践活动;后者是学之收获,即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表达并用纸帛等承载的、成系统的知识的学术著作。学之活动本身即含蕴了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术本来就是学的内容的大部分,技能的培养与获得是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总是由少到多,知识广博后,得有哲理来化博为约,以便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何况指导学的老师已经是掌握了哲理的人。这样,从学之活动来看,学可上达于道。从学之次序来看,学最终必然学道、用道、得道。这样,术、学、道是三个双向影响、一体贯通的概念。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既有单用术、学、道的,也有把它们联成复合词用的,出现了“学术”、“道术”、“道学”等概念,既指学问、学说、主张,也假借为方法、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