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属铜质简牍类的还有一种方版形的铜版,山西省太原市郊区寨沟村北宋墓曾出土过一件。该版长方,四角抹圆,保存基本完整,只在右下端蚀有小残孔3个,因此个别文字脱损。铜版长37.5、宽35.5、厚0.05厘米。版一面有铭文,系是用工具击凿而成的阴文,大多清晰可认,字痕内原来都填有红色,现已大部脱落,全文自右竖读,共20行,其文为:
    五狱地源,中应人事。襄旺故终,亡归壬癸。□生居宅兆,死葬丘坟。□尺伐之道,故冢宅为先。各随人姓所属,□宫商角微羽也。与八方相顺,四时相合,福庆□见进益。若八方不顺,灾祸暗来,人之不觉。
    夫取地者,则精其先诀,穷于根本。理时人者,握二柄之德明。天子者,鉴五云之□明。地理功者,认众山之源,辨百地势,故谓之地理。夫自虞夏□□,至隋末唐初,撰地诀经不啻百部,约三百余卷,□得验者一二焉。假使白鹤临鵞,孙邕徐五撰造群书,全无妙义。郭汉与青乌风水,可近八方道理。有隐士季鉴,昔日习先方,常念《阴符经》。俄因游小景遇色,各贵破地□官,下三尺寒阴暖气,暮建祖灵。暮中丘见鬼者,子孙兴吉。昭明下穴,阔泽向日。天灵下有金贵地,六门祖灵向生。祖到吉暮行官,带地下四时。案阴阳八节六气,人元地陌为根,主安鬼灵向生。阴阳三合,旺子孙百年。形破相衔本命月日等,万事所忌。必得子孙菜旺,福祐增添,累世门豪贵自然,田蚕胜遂,六畜茂盛。百万事丰盈,为一人有庆注大吉。大凡五姓,大葬小葬。今见□师,不□五行。惣揆呼之,今具辨一了在内,第一同论说。
    东方甲乙并是木神,寅卯是草不是正木神。
    南方丙丁并是火神,巳午为灰不是火神(注:戴尊德:《山西太原郊区宋、金、元代砖墓》,《考古》1965年1期。)。
    此外,道教还使用"铁版",又称"铁板"、"铁札",许多道书都谈到这一点。《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说:"夫上清黑杀神符者,治水怪江河龙蜃作孽, 兴风作浪,陷没舟航,曲水祭祀,损害人命之事。并仰具状,经本院投押。用铁版一片,长一尺二寸,阔七寸,朱书此符,下镇兴袄之地,甚龙蜃即时移居。" (注:《道藏》第10册,第478页。)这种"铁版"在民间传说中多称之为"铁简",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谈到一则以道流铁简杀鬼邪的故事,其云:
    陕西某县一老妪者,住村庄间,日有道流乞食,与之无吝色。忽问曰:"汝家得无为妖异所苦乎?妪曰:"然。曰:我为汝除之。即命取火,焚囊中符篆。顷之,闻它 所有震霆声,曰:妖已诛殛,才遁其一。廿年后,汝家当有难,今以铁简授汝,至时,亟投诸火。言讫而去。自是久之,妪之女长而且美。一日有曰大王者,骑从甚 都,借宿妪家,遣左右谓曰:闻尝得异人铁简,可出示否?盖妪平日数为它人借观,因造一伪物,而以真者悬腰间,不置也。遂用伪献,留不还。谓曰:可呼汝女行 酒。以疾辞。大王怒,便欲为好意。妪窃思道流之说,计算岁数又合,乃解所佩铁简投洒灶火内,既而电掣雷轰,烟火满室。须臾平息,击死猕猴数十,其一最钜, 疑即向之逃者(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鬼",中华书局,1959年。)。
    这是褒奖铁简之神力,亦有讥贬者,前书卷二七曾谈到一则,其云:"丙子岁,松江亢旱。闻方士沈雷伯道术高妙,府官遣史赍香币过嘉兴,迎请以来,骄傲之甚,以为雨可立致。结坛仙鹤观,行月孛法,下铁简於湖泖潭井,日取蛇燕焚之,了无应验。羞赧,宵遁。"(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七"讥方士"。)这位沈雷伯虽用铁简请雨不成,且遭认讥讽,但此法非其瞎编,在道教法术中确有铁札致雨之说。《道法会元》卷一○○。载"雷霆铁札召符致雨符法",其法介绍多道符咒,然后说:
    右符用铁版,长九寸,阔三寸,朱书符命於上面,牒羌雷神斋,诣洞天福地圣井龙潭投落,辖龙起雨。次牒城隍社令,同心戳力,兴云布雾,大降雷雨,应时到坛(注:《道藏》第29册,第436页。)。
    道书《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十一,亦载"神府祈雨秘法",其文云:
    右符用生铁打板,长一尺九寸,厚三寸三分,阔七寸,二道符内取,次朱书一道,或两面书。投河源有龙所在,如无龙处,须画一龙先沉水中。良久投符,依法步罡行持,少顷大雨立至矣(注:《道藏》第28册,第645页。)!
    这表明,在道教法术活动中确实使用过铁质类简牍。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出土此种致雨铁版、铁札或铁简的报导。虽然在汉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简牍形制的铁券,如1956年在河南陕县刘家渠107、120号东汉墓各发现一件,但其上没有见到文字或符号,或其文字、符号已佚(注: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与道教铁质简牍难以比较研究,故这里暂不论列。
    以上,我从实物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两个角度,对道教所用木、铅、玉、金、银、铜、铁质简牍的情况做出一些探索,所述之物仅是就笔者目力所及而言之。但仅此即 可看出,道教简牍是对我国先秦两汉书写材料的一种继承,或者说是已经衰落的古代简牍文化在宗教领域内的复活和继续,甚至有所发展。对理解古代书写材料演化 的历史及源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只是个初步尝试。
    附记:小文完稿四个月后,见到藏中进先生《则天文字的研究》一书(翰林书房,1995年),其早揭《朝野佥载》、《资治通鉴》与武则天金简胡超相关之文。半年后,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又复印寄赠神塚淑子教授所撰《则天武后期的道教》一文(载《唐代的宗教》,第247-268页,明友书店,2000年),方知秋月观瑛、吉川忠夫先生亦对胡超的道教活动多有揭示。余未及引用,请著者、读者见谅。
    来源:《考古学报》2003年04期第483~51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