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邱圆行:缅怀恩师何永祥道长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年10月5日,我接到湖北仙桃市沔城镇玄妙观师兄的电话,他告诉我恩师何永祥已于凌晨3点羽化登真,我立即乘火车南下。当我第二天赶到玄妙观时,恩师的仙体已坐入灵堂正中的一个大缸内。我跪拜在灵堂中的缸前,思容颜而莫睹,忆恩情以难忘,思潮翻滚,心生悲切,很想再看他最后一眼,碍于礼节与师兄们的劝阻未能遂心。为恩师送葬回京后,我脑子里经常浮现他那慈祥的面容,他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几个月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左右,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我提笔陈芜词以表缅怀之心。
    
    何永祥道长生前照片,邱圆行道长提供
    恩师的一生是志道苦修的一生,是即崇敬神明又怜悯众生的一生。“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他的座右铭。他终生以太上爷“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教诲为指导思想,以苦己利人为修道的途径,几十年如一日。
    他于1921年生于湖北仙桃市郭河镇,九岁就在离家不远的钟山道观拜师入道,学习打坐修行,终生不渝,甚至连文革期间也在坚持修炼。
    我刚到钟山道观时,他已七十余岁,但在道观周围的村子里,还有许多比他要年老的长辈。长辈们闲暇时总喜欢来庙里转转,他们见到我总会告诉我一些恩师小时候修道的故事,进而对恩师老人家的苦修精神赞美一番。
    钟山道观位处洪湖、仙桃和监利三个市的交界之处,当地人们在碰到困难时总要来庙里敬神,并求恩师为他们写疏文祈祷。因为钟山道观的规模小,所以师父身边只能常留几位道友作伴。然而每天来敬神求疏的人络绎不绝,致使恩师每天从早写到晚,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为了尽快满足信众们的心愿,很多能写字的文化人相继做了恩师的皈依弟子,帮着抄写疏文。日长月久,恩师的皈依弟子达到了八千多人,遍布洪湖、仙桃和监利三个市。他们只要有空就会来庙里帮忙抄写疏文。曾经有年轻的师兄,因承受不了每天持笔伏案的辛劳而离去,因此一些好心的香客就建议恩师把疏文拿去外面复印,以便减轻抄写的辛苦。师父总是一本正经地说:“坐在屋里写几个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怎么算得上辛苦呢?比起过去祖师爷们修道的艰辛要差得远了,更何况复印疏文是对神灵的不敬。”
    恩师终生坚持苦己利人的修道信条,在他心里只装着信众。2010年5月他病了,我赶回去探望他时,他的病情虽已好转,然而身体已明显虚弱,体力不支,上下台阶已需人搀扶,说话的声音已失去往日的洪亮。为了使他尽快康复,师兄们坚决不让他再伏案写疏文。我每天搀扶着他在院子里散步。可院里有些香客看到他后就想求他写疏文,他不顾师兄们的反对,还是有求必应。他让我扶着他走进殿堂,然后用他那微微发抖的手,一丝不苟地慢慢为香客把疏文写完,并亲自为他们诵经焚烧疏文。事毕看到香客满意地离去时,他总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一次,有几个老香客看到他带病写疏,就走近劝说他:“您老身体不舒服就别写了,还是身体当紧呀。”恩师语重心长地笑着说:“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果能用我这条老命为他们换来幸福,何乐而不为呀?”端详他那张苍白的、饱经风霜而又充满慈爱的脸庞,我鼻子一酸,泪珠不由地滚了下来。他那不紧不慢的话语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催我自省。
    推崇节俭朴素,反对奢侈浪费,一直是他的生活原则。他不但自己终生以咸菜、稀饭类为食,而且对庙里的道众也严格要求。他常告诫我们:“邱祖说,粒米文钱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在他的带领下,庙里所有的人(包括香客)都会自觉珍惜每一粒粮食,庙里从未出现倒掉剩饭菜的现象,就连食堂做饭的师傅对每次饭后洗锅的水也从未浪费,全是自己当汤喝了。
    
    何永祥道长(右)与邱圆行道长(左),邱圆行道长提供
    1998年师兄李圆和在中国道教学院学习,我们商定暑假期间带恩师来北京龙门祖庭看看,他几经周折才说服了恩师,获得恩师的同意。当恩师看到圆和买回来的火车卧铺票时,他就问圆和火车有没有座位票。圆和如实告诉他说,去北京太远,坐座位太辛苦了。他就厉声训斥圆和说:“我们乘火车坐座位太辛苦,难道别人坐座位就不辛苦吗?我们修道应要苦己利人呀!难道经书上说的‘为人之所不为’就是去享受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安乐吗?更何况我们庙里的钱都是十方善信的血汗,你们为了自身的安乐而乱花信众的钱,一点都不觉得惭愧吗?”圆和师兄听后只好跑去售票处将卧铺票换成了座位票。来到北京白云观后,他就住在挂单房里,每天在庙里转转,各殿堂拜拜,或在我宿舍里坐坐,就是不肯出去玩。在我和圆和师兄及现在中国道教学院林永峰老师的劝说下,他才去看了看故宫和雍和宫。后来有道友知道他老人家从未来过北京,就跟他建议:“您老修行(老人家)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至少也得去长城看看,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汗嘛。”恩师却轻描淡写地说:“这句话我早听说过,只是没听说过‘不到长城不成仙’,我来北京是为了朝拜祖师爷、看望自己的徒弟、顺便观看白云观做道场的,而不是为了当什么好汗。”白云观的中元道场结束后他就回湖北了,在京只住了一个星期。可是在那一个星期里,他反复提醒我要节约。他说,在北京这繁华的都市里是很容易学会浪费的,然而浪费信众的血汗是会遭报应的。
    恩师将太上爷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解释为慈、俭、让、光而不耀。在1996年,沔城镇的人们为了玄妙观的建设与发展,带着一团鼓号乐队去钟山道观迎请恩师到沔城玄妙观去常住,弘扬道教。恩师知道后很不高兴地说:“这样敲敲打打大事宣扬,哪里符合祖师爷的教导呀?”为了遵从他的意见,大家不得不让他自己先步行去玄妙观,鼓号乐队只在后面礼节性地欢送了一会就解散了。
    在湖北省道教协会成立时,恩师被推选为副会长;他是为了推动全省道教的发展、培养道教人才、弘扬道教苦己利人的精神,才接受众人推选的。后来他看到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道教人才脱颖而出,就退出了省道协的领导班子。但他那爱国爱教、志道苦修、“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为湖北省道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那一慈二俭三让的高尚品德,一直被广大信众所传颂;他被湖北省道教界尊为道教楷模。
    当湖北省道教协会得知他驾鹤仙游的消息后,立即通知副秘书长以上的协会领导全体为他送葬,并以吴诚真会长为主任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湖北省以及仙桃市等各级政府的有关领导与同道们共同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暨送葬仪式。在他的追悼会上,大家相互传颂着许多我从未听闻的关于他如何坚持修道、如何扶贫济困、如何修建道观等功德无量的事迹。出殡时,沔城镇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当地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追忆他那苦己利人的精神以及为道教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
    恩师虽已尘缘功行永证圆满,挥尘跨鹤游赴蓬瀛,但他那爱国爱教、忘我奉献、坚持真理的精神还在被人们广泛传颂。正如他的道名之含义,他像一朵永不变色的祥云飘在仙桃的上空。
    (本文作者邱园行道长,原文曾发表于《中国道教》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