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先生认为玄关一窍: “实际即丹功之别名,玄关一窍道家所秘,而无方无所,可以体会得之。总之,活子时动则阳生而玄牝现,玄窍开,并无定所而有征象,所以无体之用。” 而元代的尹清和说: “一阳出现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收拾蟾光归月窟,从兹有路到蓬莱。” 虽然玄关一窍被视为修炼者修道成仙的直接通道,但并不是指身体的某一个关窍与穴位,而是指自己体内一阳初生的活子时 。所以,在内丹修炼中,以体内有一真气自然发动(活子时)时,当为采药的具体时间。 张伯端在内丹修炼上,特别强调: “认他财为己物,呼别性为新儿。” 并反对独修金丹的偏执方法: “此恐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既性命之道未修,则运心不谱,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回超三界?” 所以,张伯端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 “心者,万化枢纽,必须忘之而始觅之,┅┅但于忘中生一觅意,既真心也。恍惚之中始见真心,真心既见,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光内照,庶百穷备陈,元精吐华。要在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到这境界,并真心忘而弃之。” 这显然是张伯端在内丹思想上的发展,是钟吕金丹道中无法找到的。所以,张伯端认为性与命是一体,本不可分,用“有作”为修命功的方法,而把“无为”作为炼性功的要妙。并说: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张伯端把“药”喻为命功,“道”喻作性功,希夷大道本出清静无为,要以性命双修,才能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超越境界,使自己不在受之于天命的束缚而得到解脱。由此总结出先命后性,以“性命双修”为核心的内丹思想,为道教内丹修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后来道教南宗金丹派的一代宗师。 性命双修经过“钟吕金丹道”的阐释,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方法,对后来内丹道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这一思想到北宋时受到了南宗祖师张伯端的直接继承与发挥,而把自己真修实证的体悟,总结著成《悟真篇》以教后学,被称之“千古丹经祖,垂世之教”的美称。 三、结束语 张伯端《悟真篇》的性命双修思想,对后世道教内丹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他所阐述的“炼精化炁”、“炼气炁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方法,也发展成为道教内丹修炼的主要修炼方法。直到今天,其“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用于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一呼一吸对体内的“精”、“气”、“神”加以炼养,可使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平衡,增强了自己的脏腑功能,从而疏通人体经络,达到精气神的充沛,促进健康、祛病延年。特别是今天临床应用上,对一些慢性病,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说《悟真篇》的内丹修炼方法和理论体系,直到今天仍然成为道教热衷于修炼者的倍加青睐,对修炼者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修炼者去真修实证,才能品尝到《悟真篇》中的奥妙。 而性命修炼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核心内容,也是道教生命价值的体现,有着严密的修炼程序,必须经师父加以亲传口授,才能进行修炼。故道教内丹修炼在教内中实行秘传,未经大量传播。但道教养生是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为宗旨,去实现道教的精神价值。在数千年的传播与发展,道教主张的“重生、贵生、养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深受人们倍加青睐。因此,道教倡导后学者修习祖师们留下的修仙方法,通过对自己体内气机的调节,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能使自己的心灵纯洁,还能达到自己体内五脏六腑的平衡和谐,返回自己先天纯善的本性,自然会出现一种亲和力,通过自己的亲和力去感召和教化身边的人群,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继续加以修炼,便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达到修道成仙就是与天地造化同途之境。 总之,道教养生经过内丹修炼的盛行,使道教从早期养生延年益寿转向精神超越。内丹修炼作为道教精神超越的一种意识形态,既有思想深邃、方法独特、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也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一套完整体系。经过历史的积淀,在道教养生体系之中,有着大量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与理论。不但有利己利人的方法,而且能达到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意愿,还可以实现人自己阴阳二气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后实现与宇宙的融合长存,便是道教的长生久视之道。在当前人们面临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常常会使人们内心躁动不安,甚至曾现出一种“亚健康”状况,推广道教养生将是一项有着时代意义的活动,既给予了现代人的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们的心态平和,从而让人们在道教养生的宝库中获取丰富的营养,去利于人群、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使大同世界和平安宁,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道教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