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少思寡欲 返朴归真——诗意地栖居(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相形之下,道教真人一般都生活在一个自然、宽松、悠闲的环境里,那里没有狂奔。道教的理想境界和归属,或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别有洞天。我们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对这些云蒸霞蔚、玉树琼浆、仙乐阵阵的仙山楼阁、蓬莱仙岛、琼楼玉宇已经非常熟悉了。道教在致力于理想境界的建构的同时,还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的营造。仙人住在环境理想的 "洞天福地",现实人世间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它们是别有天地的人间仙境。道教的宫观也往往位于远离尘嚣、清净安谧、林木茂密的名山大川之中。这些地方古木参天,多奇花异草和珍稀动物。肃穆的古刹名寺和曲径通幽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缕缕香火之中,仙风道骨之士在暮鼓晨钟中修真养性。这里环境幽雅,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没有污染、噪音和人间的烦恼。在道教返朴归真的生活中,在这样优美、静谧的环境里,人们有更多的雅兴来进行审美活动,来更多地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仅仅停留在欣赏表面的自然风景和商业旅游远远不够,只有达到了一种在精神上同大自然交流的境界,审美才更为深刻。这样的交流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哲学基础上。道教的审美不是置身事外,而是置身于事物之中,去聆听"大音希声",去品味"大象无形"。道教在审视自然之美的时候,找回了人对自然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类精神的升华。美是支持生命的必要前提,她的衰退标志着生命处境的恶化,她的消逝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在今天,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就必须恢复早已钝化了的美感,去努力追求与生命存在休戚相关的生态美。道教认为众多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和谐形式,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美,让人同地球的关系具有美感,并令人心醉神迷。对地球家园的意识本身就会使我们进入诗意状态。在道教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我们能够培养深层的、非物质的满足。这种高雅的满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达到了比掠夺资源换取的物质享受更持久的效果。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人类的另一个家园精神世界,也是全部客观实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生物圈的区别,在于它是非物质的和无限的。在精神世界的生活中,人类发现他的使命不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环境,而是在精神上掌握自身。"10只有那些体会最深的人才认识到,绿色运动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精神运动,人的精神价值是深层生态学的核心。
    道教返朴归真的生活正是这样一种更注重精神追求、人际和睦、道德高尚和人体潜能开发的、更接近人之本性的生活。这种生活反对把物质消费当作个人经济成就和个人地位的象征。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道教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原则启示下,改变现在的过渡消费,从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转向对自然资源的审美和爱护是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在高消费国家所做的民意测验也表明:超过半数的人们宁愿选择环境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道教返朴归真的生活教导我们过充裕而非过度消费的生活,指导我们恢复美丽的自然、温馨的家园、祥和的社区和有意义的工作;重新尊重技艺、手工和艺术创造;踏着自然的节奏去观看日出,在黄昏时去水边漫步;创造一个值得在其中度过一生的优美自然和和谐的社会。
    注:
    1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2 李刚著,《汉代道教哲学》,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30页。
    3 《道德经》第12章。
    4 《道德经》第7章。
    5 《道德经》第67章。
    6 《道藏》第17册第184页。
    7 《道藏》第17册第178页。
    8 《道藏》第17册第141页。
    9 Ramphal,Shridath,Our Country,ThePlanet,Island,Washington,D.C.1992。
    10 阿诺德·汤因比著,徐波等译,《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8、1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