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影响甚广,在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会有道教元素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采录的少数民族神话故事中,道教化的痕迹也愈发深刻。本文以瑶族创世神话的异文为例进行剖析,探究其道教化的成因,并分析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瑶族创世神话道教化对瑶族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影响。 神话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口头语言艺术,它饱含丰富绮丽的幻想,是原始先民们用自己的原始思维对自然界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一个民族的原始宗教与信仰,两者相互统一,密不可分。在仪式神话学派的影响下,一些学者认为早期宗教与神话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共同的心理文化因素,之后,随着时间流逝,神话与宗教逐渐分离。而神话和宗教在流传中的相互杂糅现象则被视为自然规律。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关系甚密,二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道教在传入瑶族社会后,经过漫长的发展,对瑶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广西、云南等瑶族聚集区,古老的神话仍在流传,只是大多已经被道教信仰所渗透,甚至有些神话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寓意而完全道教化。 一、瑶族创世神话的道教色彩 (一)盘古神话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宝库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也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三国时期,徐整在《三五历纪》中便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后乃有三皇。”除此之外,盘古事迹又见徐整《五运历年纪》“元气蒙鸿,萌素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首生盘古,垂死化生……”盘古的神话故事在包括瑶族在内的中国南方各民族中流传甚广。在瑶族的神话中,以盘古神话在道教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异最为典型。盘古神话的道教化主要表现为在其发展和流变中被纳入道教神谱。 在瑶族民间,一则民众口头流传的盘古神话故事梗概是,开天辟地以前只有空气,没有人,后来天上的云凝聚成人,此人踩过须弥山,抬着一棵草,便有孕,生下盘古,盘古造了天、地、人民。这与《五运历年纪》中“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的情节非常相似。不仅如此,与道教“一气化三清”的哲学理念也有诸多联系。在道教中,元始天尊居三清之首,地位最高,但关于他的身世来历却众说纷纭。有书中称其为盘古的化身,如《历代神仙通鉴》中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王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生为主持世界之祖,即为元始。”这样,盘古也被纳入到了道教的神谱中,道教中有不少的神都是这样由某种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神话原型附会融合而成。 (二)洪水再生神话 洪水神话是创世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洪水神话由“洪水为灾”和“兄妹结婚再殖人类”两大母题组成,广泛存在于我国大多数民族中。据统计,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42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类型的洪水神话。在我国南方的壮、瑶、景颇、苗、哈尼族等和部分彝族的洪水神话中,都出现了兄妹成婚再造人的母题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洪水再生神话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对这些异文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其成因,有益于把握一个民族的信仰轨迹。 广西瑶族流传的《伏羲兄妹神话》的情节大致是:伏羲女娲兄妹俩自幼丧母,跟着父亲张天师生活,他们靠种庄稼为生,生活很贫困。一日,玉皇大帝派雷王巡视民间,谁知雷王竟向人间洒下倾盆大雨,张天师被浇成了落汤鸡,于是便跟雷王起了争执,雷王逃回了天上。张天师料想雷王还会回来,于是便在家门口挖了一个大坑,又盖上了芭蕉叶。雷王不甘心,果然又偷偷从天上杀到了张天师家,却正中圈套,跌落到了陷阱里,于是张天师便将其抓了起来,关到了谷仓里。雷王趁张天师不在家时,骗伏羲女娲将他放了出来,随后,他也给了兄妹俩一颗牙叫他们去种。雷王重回天庭,降下七日大雨于人间,洪水滔天,人类都被淹死了,只剩了兄妹俩靠那颗牙种出来的葫芦躲过了一劫。玉皇得知此事,立刻退了洪水,与盘古一同巡查,知道了兄妹二人的事,便让二人成婚,两人不肯。兄妹俩在路上遇到了竹子,竹子叫两人结婚,两人不肯,遂将竹子劈成两段,竹子又合二为一,只是多了疤。两人又各抬了一方石磨上山,从山顶滚下,竟重合到了一起。两人又各烧一炷香,烟雾相互缠绕成为一缕。于是,两人成婚,却生下一颗大肉球。他们向盘古哭诉,盘古拿刀将肉球切碎,让二人撒出去。哥哥洒得多又远,于是这些肉块便成了汉人,妹妹力气小,撒了一把在附近山上,于是变成了瑶人和其他民族。 在这则瑶族神话中,伏羲兄妹的父亲居然是道教中的张天师,掌握天地间最大权利的神灵是玉皇大帝和盘古,整个世界都在道教神仙的掌控之中,这明显是受到其影响的变异故事。兄妹俩再造人类,也是在玉皇、盘古王的指导下才得以完成的。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对瑶族民众的信仰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曾经信奉的原始天神形象都已经被道教体系内的神灵所取代。 二、探究瑶族创世神话道教化的成因 (一)道教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道教之所以在南方这样的兴盛,与其最初在广西、云南境内的五斗米道活动密切相关。东汉末年,张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所设教区覆盖云南西北部及川西等地,其中覆盖了一部分瑶族民众聚集区。五斗米道创立不久便遭到了中原王朝的挟制而被迫南迁。《三国志•和洽传》载曹操征服了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政权后“竟徙民弃汉中”,五斗米道的南迁使得南中地区的道教活动一时兴盛起来,而这些地方正是瑶族民众生活密集之地,道教的传道活动势必使道教的信仰在瑶族民众中产生影响。 葛洪在晚年撰写的《枕中书》中,第一次把盘古提升到道教至尊神灵元始天王的地位。广东因盛产金、银、丹砂、硫黄、云母等丹药,在葛洪之后,不断有人来此修炼传道。由于有了这样的背景,盘古神话借助道教这个载体广为传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道教能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传播开来与其自身传道宗旨不无关系。道教能够平等对待各少数民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说:“或生在中华,或生夷狄之中,或生蛮戎之内”的众生,都应该平等相待,使他们都能够“心修正道,渐人仙宗”。 (二)道教与瑶族原始宗教联系密切 首先,道教的产生及其信仰本身与包括瑶族在内的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崇拜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如此,道教信仰往往同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民间信仰一拍即合。在师公唱诵的一部神书《歌书》中,列举了瑶民信奉的200多位神圣,其中就有道教神谱中的“三清”、“四值功曹”、“太上老君”等。 其次,道教的符箓与法式同民众的功利性心理相契合。流传于民间的道教传承着许多神秘的方术,如炼丹、养生、符箓、斋蘸等,它们是道教的实践活动。修仙学道,须借实践各种方术来实现。而民间信仰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民众渴望趋吉避凶并希望能看到效果,常常在向巫师寻求帮助,使用一定手段来进行驱邪、祛病等活动。道教的这一特点与原始宗教中的巫术非常相似,因而民众也比较能接受道教的理念。相互融合的仪式,一方面使得神话日渐道教化,较其原始形态差距日渐增大有的甚至面目全非;另一方面,对于接受了神话的人们来说,在祭祀、神像中也能清楚地认识到神话的内容,使得神话以新的形式得以承袭和发展。 三、道教化创世神话对瑶族民众信仰的冲击 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他们通过创世神话来解释万物,传播历史,颂扬先祖。同样,瑶族创世神话是上古瑶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遗留给后人宝贵的思想财富。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探究对于把握民族信仰心理有着重要的指示性作用。道教化的创世神话和仪式相互融合,总会给人们以坚强的力量和信心,使他们确信他们正沿着祖先所开创的道路前进着。 在瑶族地区的青年“度戒”仪式中,师公代表玉皇大帝发给受戒青年一个玉皇印,就成了玉皇大帝的人,死后可以升天,认为这是最大的荣誉。并认为这才有资格去学法,充当师公,去救其他受苦受难的人。这本是青年男子的一种成丁仪式,道教传入后也被道教化,道教仙家色彩浓重,成为别具一格的民俗。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与历史上道教的传播密不可分。 通过对瑶族道教化的创世神话深入细致的分析,我们对瑶族民众的信仰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历史的成因,还有深刻的现实条件的塑造。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所经历的道路也往往是独立的。把握这种独特性,才有可能把握民族自身需要所产生的精神产品及物质载体,对于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M].兰州: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1983.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 陈建宪.神祗与英雄[M].北京:三联书店,1994.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