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三洞众戒文》所载道教戒律考辨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学界立足于道教本身,从大量道教内部材料入手,在道教戒律、科仪等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道教史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人物和领域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张万福作为一名在道教戒律、科仪规范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在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旁及,但由于各自研究的重心差异,很少以张万福为个案对其戒律及思想进行探讨。本文试对张万福《三洞众戒文》中所整理的戒律进行分析考辨,努力使关于道教戒律的研究更为深入、细化。
    张万福(生卒年无法考证)为长安太清观史崇玄的弟子,是陆修静之后、杜光庭之前道教史上对道教戒律科仪的制度化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主要活动在唐中宗和唐玄宗时期的太清观、清都观。由于太平公主的叛乱事件,太清观在先天二年(713)七月唐玄宗对叛乱事件采取的军事行动中受到破坏,他来到长安的另一所道观清都观,因此在后世的道教文献中,他也常被称为“张清都”。①在清都观,张万福潜心著述,整理道教戒律科仪,其留存于《道藏》中的文献内容大都是记录并阐释道教戒律、科仪的。
    《三洞众戒文》分为上、下两卷,是张万福编纂的一部整理、阐发道教戒律、科仪的文献,也是研究中古道教戒律必不可少的文献之一。在《三洞众戒文》的序言中,张万福阐明了道教戒律的意义。“夫戒者,戒诸恶行,防众行之最,若不持戒,道无由得。”在他看来,戒律是道教徒得道的第一步,作用在于防非止恶、善道教化。②
    根据修道者的品性差异,授戒也是不同的。在《三洞众戒文》中,张万福据修道次序先后而制定的道教戒律主要有:
    始起心入道,受三归戒;箓生,五戒、八戒;在俗男女,无上十戒;新出家者,初真戒;正一弟子,七十二戒;男官、女官,老君百八十戒;清信弟子,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五千文金纽,太清阴阳戒;太上高玄法师,二十七戒;洞神,三道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门;升玄内教,百二十九戒;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中盟,智慧上品大戒;大盟,三元百八十品戒;上清,智慧观身二百大戒。③
    如果我们分析不同戒律、不同的受戒对象,就会发现正一、灵宝、上清的地位在受戒过程中有了阶次之分。这里的箓生一般指正一道戒律初受者。到洞神阶位的时候,则最多授七百二十戒门,最高的阶位则是上清,授智慧观身二百大戒。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六朝所形成的正一、灵宝与上清派系,到唐代道教法箓传授时阶次已经有高下的差别了。上清派在唐代占据道教的主流,可能与上层人士的崇道者多为上清派有关,比如司马承祯和李含光皆为上清派。张万福在这里,也是认同上清为道教之宗的传承谱系的。④
    在《三洞众戒文》序中,三皈戒的受戒对象是“起始心入道”者。三皈,即皈身太上无极大道、皈神三十六部尊经、皈命玄中大法师。据日本学者楠山春树考证,道教的三皈戒始说于《三洞众戒文》,之前的道教戒律类经典中并无提及。⑤有必要指出的是,三皈戒并不是三戒。
    《三洞众戒文》中把五戒概括为“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耳不贪五音,愿闻善,从无惑”、“鼻不贪五气,用法香,遣俗秽”、“口不贪五味,习胎息,绝恶言”、“身不贪五彩,履勤劳,以顺道”。⑥道教的五戒在《无上秘要》有三种记载,分别是:升玄五戒、洞神五戒、正一五戒。张万福在这里说的五戒,与《无上秘要》中所记载的洞神五戒的内容相同。
    《三洞众戒文》中收入的“八戒文”分别为:“星解五行,备修五德”、“勤习五事,不可无恒”、“平理八正,行藏顺时”、“明识五纪,与炁同存”、“精审皇极,上下相和”、“修□三德,期会三清”⑦、“决定疑惑,化伪为真”、“考校征验,消祸降福,炼凡登圣,无负三尊”。我们对照北周《无上秘要》卷46中的“洞神八戒”,就会发现《三洞众戒文》中的八戒文与其所记载的八戒除了个别字外,内容大致相同。相比陆修静在《受持八戒斋文》中提到的八戒,却有差异,其八戒和佛教八戒内容极为相似。张万福并没有采取陆修静的八戒,而是和北周《无上秘要》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判断,《三洞众戒文》中记载的五戒、八戒的来源应该是《无上秘要》,同时表明《无上秘要》中的五戒、八戒等道教戒律从南北朝形成起,到唐代一直是比较规范地流传。
    天尊十戒的内容在《三洞众戒文》中没有明确记载,这可能是现行本有缺佚。从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中提到的“在俗男女,无上十戒”来看,应该是初入道的信众所受。《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十戒(又称“定志十戒”)的内容几乎与《无上秘要》中的天尊十戒相同,所以这里也有可能就是指的天尊十戒。在《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所记载的天尊十戒中,前五者与五戒几乎一致,后面多了“宗亲和睦,无有非亲”、“见人善事,心助欢喜”、“见人有忧,助威作福”、“彼来加我,志在不报”、“一切未得,我不有望”五条。⑧楠山春树通过研究认为,道教中的十戒多达12种,分别是出自《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及《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的定志十戒、智慧上品十戒、十善劝助戒、太上十戒、太上是恶戒律、智慧罪根经十戒、太上琅书十善戒、太上琅书十恶戒、无上十戒、大献经十戒、玉清经十戒律、虚皇天尊初真十戒。在这12种十戒中,前5种在北周的《无上秘要》卷46《洞玄思微定志经》中做过收录,也可以认为是早期形成的。⑨唐代的《要修戒律科仪钞》中对于前5种十戒也做过记载,而约撰于唐代开元七年(719)的《大道通玄要》卷6(又见敦煌本P.2456/1)所引《灵宝经思微定志卷》中《要决十戒品》,以及《太上戒经》所收思微定志经十戒内容与敦煌写本的《十戒经》(P.2350/2)中的十戒几乎全同。
    七十二戒的具体内容在《三洞众戒文》中没有记载,应该也是现行本缺佚所致。老君百八十戒在《三洞众戒文》中亦无明确记载。现存《老君说百八十戒》的文本收录在北宋道士张君房所编录的《云笈七签》戒律部。因为《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道教戒律类经典,张万福没有收入内容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繁多,但在唐代又极为普及。
    太清阴阳戒在《三洞众戒文》中未收入内容。《宋史·艺文志》神仙类目录中有《金纽太清阴阳戒文》,但此经已亡佚,内容无处可考。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经收入在宋史中,我们可以推测,这部经应该是在唐代之后才在道教中流行开来。
    十三戒的具体内容在《三洞众戒文》中没有收入,只有“十三禁文”。其实,《无上秘要》第46卷所收入的《洞神戒品》以及《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法次仪》中的戒律条目中并无十三戒。此处很可能是张万福把十三戒和十三禁文等同。东晋《洞神八帝妙精经》中的十三禁文和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中所录内容大致相同,两者只个别字有差别,比如“泄”字在《三洞众戒文》中作“精”,而“涕”在《三洞众戒文》中作“欬”字。从内容上分析,十三禁文并不是严格的戒律,只是一种道教修道禁忌。
    在《三洞众戒文》中,张万福把闭塞六情戒概括为“目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睛失明,光不朗彻”、“耳无乱听,混于五音,伤神败正,恶声啼吟”、“鼻无广嗅,杂气臭腥,易有混浊,形不澄正”、“口无贪味,脂熏之属,浊注五神,藏府愤溃”、“手无犯恶,不窃人物,贪利入己,祸不自觉”、“心无爱欲,摇动五神,伤精丧气,体发迷荒”6类。从内容上来看,六情戒分别指的是目、耳、鼻、口、手、心。关于道教六情戒,在道教戒律类经典《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中就有收入。该经约产生于东晋,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撰述者不详,在道教戒律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后来很多道教戒律都能在这部经中找到。张万福的六情戒与该经所收入的戒律除了个别字有差异外,内容几乎一致。
    《三洞众戒文》中关于上清级别的戒律,只记载了智慧观身二百大戒一种,但没有具体内容。从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序》中所给出的道教徒受戒阶次来看,智慧观身二百大戒应该是最高的戒律;从受戒次序来看,他把上清列在最后,所以上清是道士的最高位次。张万福提到的智慧观身二百大戒很可能就是早期上清派道教戒律经典《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此经作者不详,产生的年代大约在东晋南朝。⑩
    通过分析《三洞众戒文》所记载的道教戒律以及受戒对象,可以看出,南北朝道教戒律形成、逐步完善,到隋唐时期戒目已经非常繁多,且初入道门者、清信弟子、正一、灵宝以及上清等不同阶位所受的戒律不同。原来清楚的道教派别,在唐代变得相当混乱,在南北朝时期所惯称的正一、灵宝、上清等道教派系,到了唐代则趋于模糊。在诸多戒律中,三戒、五戒、八戒和十戒最为基本,也最流行,体现出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使得道教最终成为“近于常识人情之宗教”⑪。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
    ①雷闻:《唐长安太清观与〈一切道经音义〉的编纂》,载《唐研究》卷15,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版,第199-226页。
    ②孙亦平:《道教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③⑥《道藏》,第3册,第396页,第399页。
    ④葛兆光:《攀龙附凤的追认?——从小林正美〈唐代の道教と天师道〉讨论佛教道教研究的方法》,载《唐研究》卷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9-44页。
    ⑤⑨[日]楠山春树:《见于道教戒的儒教思想》,载[日]福井康顺等主编《道教》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第52页。
    ⑦《三洞众戒文》中为缺字,依据《无上秘要》,此处应该是“修行三德”。
    ⑧《道藏》,第6册,第899页。
    ⑩此书又名《洞真智慧观身三百大戒文》,今本收在《道藏》正一部。
    ⑪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集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