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帝内经》灵枢 ●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 帝问于岐伯日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日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日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提要】这一段讲述了营气和卫气的化生、性质和各自的运行部位。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精气?阴阳是在那里交会?什么气为营气?什么气为卫气?营卫二气是从哪里生成的?卫气又是如何与营气交会的?老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相同,营卫二气的运行部位也不同,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会合的。岐伯回答说人身的营卫之气是由水谷产生的,水谷进入胃中,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传至肺,再借肺气的输布功能传送周身,从而五脏六腑皆可接受水谷精气。其水谷精气中清轻而富于营养作用者为营气,其中重浊而剽悍者为卫气,营气循行在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二气没有休止地循行运转,一昼夜运行人体五十周次,然后会合一次。由此,沿着阴经阳经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终止。卫气的循行是夜间行于内脏二十五周,白天循行于阳经也是二十五周,以此而分出了昼夜。卫气行于阳经时,人便醒来开始活动;夜间气行于内脏时,人体就进入睡眠状态了。中午的时候,因为卫气都从内脏运转到了阳经,阳经的卫气最盛,故称为重阳;夜半时因为卫气都从阳经转运到了内脏,内脏的卫气最盛而称为重阴。营气行于脉中,起于手太阴肺经又终于手太阴肺经,因此说太阴主持营气的运行;卫气行于脉外,始于足太阳膀胱经又止于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说太阳主持卫气的运行。营气周流十二经,昼夜各二十五周次,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亦各二十五周次,划分昼夜各半。夜半阴气最盛为阴陇,夜半过后则阴气渐衰,待到黎明时阴气已衰尽,而阳气渐盛。中午阳气最盛为阳陇,夕阳西下时阳气渐衰,黄昏之时阳气已衰尽,而阴气渐盛。夜半时,营气和卫气皆在阴分运行,正是二者相互会合的时候,人在这时都已经入睡了,因此称为合阴。到黎明的时候内脏卫气衰尽,而阳经卫气开始运行。就是这样没有中止,如同天地日月一样有规律。
    【原文】黄帝日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日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1],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提要】本段以老年人和青壮年睡眠状态的不同,谈卫气与睡眠的关系。
    【注释】[1]搏原作"博",据医统本、金陵本等改作"搏"。
    【白话解】黄帝说,老人在夜里睡眠不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年轻人白天精力充沛,又是什么原理?岐伯回答说年轻力壮的人气血盛满,肌肉滑利,气道就通畅,营气和卫气就能很正常的运行,因此白天能精力充沛,夜里睡眠也安稳。而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枯槁,其气道就艰涩不通,五脏之气不能相互沟通和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扰,营卫失调,不能以正常规律运行,因此表现为白天精力不充沛,而夜里难以入睡。
    【原文】黄帝日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日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1]。黄帝日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日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黄帝日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日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傈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日漏泄[2]。
    【提要】本段讲述了上焦之气的运行路线以及漏泄病发生的病机。
    【注释】[1]卫出于下焦按张志聪注,应为"卫出上焦"之误。
    [2]漏泄皮腠为风邪所伤,卫气不能固表所导致的大汗出。以其汗出如漏,故名漏泄。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知道营气和卫气,都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岐伯回答说,营气出自于中焦,卫气出自于上焦。黄帝说我想听您说说三焦从何而起,又是如何运行的。岐伯回答说上焦起于胃的上口,走咽部上行并布散于胸中,经过腋下,沿手太阴经的走向向手的方向运行,在手交会于手阳明经,向上到达舌,又交于足阳明经,循足阳明经运行。上焦之气常与营气并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也是二十五度,一个昼夜是一个循环,共五十度,而后又回到手太阴经,为一周。黄帝说有的人食用很热的饮食,刚刚吃下,还没有转化为水谷精气(即认为尚未转化为营卫之气),就已经出汗了,有的是面部出汗,有的是背部出汗,有的是半身出汗,都不是按照卫气的化生和循行路线,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在外受到了风邪的侵袭,在内又受食热之气的影响导致腠理开泄,毛孔张大而汗液蒸腾,在肌表腠理疏松的地方,卫气流泄,也就不能按照原来的路线循行了。卫气的性质为傈悍滑利,行走迅速,遇到开放的孔道就会流泄而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沿卫气本来循行的路线运行,这就命名为漏泄。
    【原文】黄帝日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日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日营气。黄帝日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日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提要】 本段讲述了中焦之气的运行路线以及血汗的关系。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知道中焦之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岐伯回答说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在上焦之下,中焦所受的水谷之气,经过排泌糟粕、蒸发津液,而将化生出精微的物质,上行注于肺脉,同时将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化为血液,以濡养全身。这种气是人身上最珍贵的物质,能够独自通行于十二经脉之中,名为营气。黄帝说,血和气,虽然名字不同,但是是同一类物质,这是什么意思呢?岐伯回答说营气和卫气都是源自水谷精气,血是神气的物质基础,也是水谷精气化生,因此血与营卫之气,只是不同名,却是同一类的物质。因此说血液耗伤过度的人不能再发其汗,因为汗脱则卫气亦伤;脱汗而伤卫气的人也不能再用活血放血疗法。所以如果既脱汗又亡血则死,仅有脱汗或仅有失血则尚右牛机。
    【原文】黄帝日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日下焦者,别回肠[1],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2],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黄帝日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日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3],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日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提要】本段讲述了下焦之气的运行路线和三焦各自的功能特点。
    【注释】[1]别回肠张介宾注"别回肠者,谓水谷并居于胃中,传化于小肠,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糟粕由此别行回肠,从后而出,津液由此别渗膀胱,从前而出。"在这里,就是别行于回肠之中的意思。
    [2]济泌别汁济,过滤的意思。济泌别汁,即将水液经过精密的过滤,分出清浊,清者渗入膀胱,浊者归人大肠。
    [3]清《太素》、《甲乙经》均作"滑",可从。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请教下焦是从什么地方发出?岐伯回答说下焦是沿回肠曲折下行,至膀胱又将水液渗入其中的。人食入饮食水谷,一般是在胃中消化的,经脾胃的运化之后,其糟粕全部向下行至大肠,从而形成下焦,糟粕全部下行,同时其中还有水液在不断地过滤,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浊者就是糟粕而归人大肠。黄帝说人饮酒的时候,酒也是与水谷一起入胃的,但是为什么水谷尚未运化完,而小便已经先下来了呢?岐伯回答说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液体(即已经经过了人为的腐熟),其气强劲而且滑利(类似于卫气),所以即使是在水谷之后食入,但在食物消化完之前就成为水液排出了。黄帝说太好了。我明白了上焦心肺宣散营卫之气像雾露一样,轻清弥漫,灌溉全身;中焦脾胃腐熟消化饮食水谷就像沤浸食物一样使之发生变化;下焦肾、膀胱、大肠就像沟渠一样,不断地将水液和糟粕排出体外,这就是三焦的功能和特点。
    (责任编辑:张恒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