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的圣诞,全国各地的道观大多都举行文昌法会或祝寿科仪来庆贺这个吉祥的日子。在道藏中与文昌帝君有关的经典是常人很少能够读到的。但是《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为一部劝善书却可谓家喻户晓。我读《文昌帝君阴骘文》主要有三点体会:第一,这是一部养生延命的经典。第二,这是一部能够为人开运吉祥的“风水书”。第三,这是一部能让人身前身后都获大利益的经典。 养生延命要读《阴骘文》 先谈谈《阴骘文》为什么是一部养生延命的经典。道教讲求长生之道,道教的内丹术外丹术都是为了追求长生,追求得道而成仙。外丹术的炼就是通过锻炼自然界的一切灵性物质结成仙丹;内丹术是锻炼人身体中的灵性物质以及配合时间地理等因素来采集天宝从而结成金丹。修道人修炼的内丹外丹都属于什么呢?其实内外丹就是内外丹药的意思,也就是说内外丹就是长生不老的药。想要长生不要,关键在于什么?关键在于将体内的一切不正不真的邪气,也就是“病”,要祛除掉。要“炼制入仙真,最后方能遂成金刚体。阴骘文句句慈悲,句句都是祛病之良药,养生之宝典。《阴骘文》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要我们对那些弱势群体予以帮扶,举善荐贤是要多多看到人的好处,并且让其有所用处。在《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中说道,奉太上十诫者,亦得福也。其中第四戒第五戒说:四者不得弃薄老病穷贱之人,五者不得诽谤善人,毁攻同学。与文昌帝君所说的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要对老弱病残要慈悲爱护,对善人贤才推举恭敬。 而上述提到的《阴骘文》句句都是祛病之良药,也是有原因的。文昌帝君所说的这四句话又是祛病的药材。结合《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中说:体弱性柔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扶接老弱是一药。以力助人是一药。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慈心悯念是一药。好称人善是一药。《玄都律文。百药律》亦说:推恩义让为一药,慈愍怜爱为一药,好称誉人为一药,怜贫伤危为一药。两部经中所讲,与《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讲,两两对应句句相合。百药是因人为善而得,百病是因人作恶所生。《阴骘文》作为劝善文劝人为善,教人为人处事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仙丹妙药。药就摆在那里,就看人们认不认识这些“宝贝”罢了。我们按经中所讲和我们能做的善事去行持,那就是在采仙药,收集仙丹妙宝。《玉皇忏》中“愿仙丹妙宝随意自取”能够随意自取,就是这个道理。 在《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开篇太上道祖对众生讲: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随即讲出生百病的种种原因,然后说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阴骘文》中,文昌帝君也罗列出了诸多小恶之事,告诫人们不要做。经曰:毋慢师长,毋侮圣言,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这是祖师爷再告诉人们这些事情不该做。侮辱圣人所说的教诲,傲慢师长,挑拨离间,坏人名声之事做不得。这些事做了也是会得病的。在《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中说:毁訾高才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教人摘捶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玄都律文。百药律》亦说:以富骄人是一病,恶言不改是一病,激厉谤悖是一病,多憎少爱是一病。以上列举的与文昌帝君所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些都是不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因素。而且这些无论对道长也好,对常人也罢,不将这些瑕疵除掉,是很容易造业的。道教讲身口心三业。比如,恶态丑对、教人作恶,这属于身业。毁訾高才,丑言恶语,是口业。心不平等、多憎少爱是心业。这些业会阻碍近道者的修行,阻碍人们获得福报。那人们应该怎么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后效仿祖师广行阴鸷,广建善功。经曰:皈命礼道经师宝,忏出身心口业障,长福消灾障,然后能够与道亲近。阴骘文中祖师教人止恶,实为劝善之金言。实为劝善之金言,乃是祛病之珍宝!可见修持《阴骘文》,按照经典上面说的去做,这是养生延命的法门,这就是最简单的治病养生法,延年益寿篇。 经中又言:“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奴仆我们要宽容的对待,不适宜太过于责备苛求。现在社会呢,奴仆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宽容别人和不苛求别人确是一直从未消失的。而是更应该提倡和发扬的。因为宽容和不苛求呢,也是在得药祛病。宽容一个人,证明我们的心态好,心胸宽。心态好的话自然就身体百神归位,各安方位。心态不好那就容易起怒心,恨心等等,那身中百神则六神无主,人自然就得病。不苛求也是这个道理。其实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因为我们恨别人,怒别人,怨别人,恼别人,烦别人,这是伤害人五脏的。中医讲: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也叫五鬼乱宅。就是说这五伤乱人的五脏内宅。五脏不调、脏腑不合的话就会积滞住一些邪气。而这些邪气使得人的五脏之神,燥乱,不清净。从而才会产生怒,烦,恼,怨,恨等这些脾气。这些脾气该如何化解呢?我们可以通过学道修道来排除。因为学道修道第一是因为道教重视养生,第二是道教讲究抱朴,柔弱,守中,慈悲。我们守中,不大喜大怒,保持中合,以一颗慈悲心宽容心对人对物,那么这五毒自然消退。真可谓“五脏清凉,六腑调泰”。所以说文昌帝君阴骘文有养生却病长生的法门,一点不错。 自身开运要读《阴骘文》 其次呢这是一部开运吉祥经典。学习阴骘文,可以开自身运气,提自身风水。有一句话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阴骘文》中讲的种种故事和劝善真言,无论哪一条我们做好了,其实我们都是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磁场。《阴骘文》言:“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拿这点来说,修数百年崎岖之道路。相信应该有很多人看过赵本山春晚和范伟演的一个小品,就是赶驴车,然后县官到山里了进不去,路太泥泞了,最后驴车没拉出来。然后靠三鞭子把全村人叫出来,把车抬出来的。其中有一段就是当县官答应给村里修这条路的时候,赵本山演的老汉那激动的热泪盈眶紧紧握着县官的手。县官也从心里往外高兴。当老人家握住县官的手的时候,他的笑容是幸福的,是发自内心快乐的。老人家开心快乐,心情舒畅;光就会聚在脸上。这时候,其实人体风水就开始起效应了。读者可以自己感受下,当我们笑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脸和身体就在营造着一个好的磁场。因为笑的时候脸上会开始聚光。光向上走,表现在嘴上其实就是微笑,就是自然而带有幸福的笑容。读者可以试一下,我们微笑起来脸是什么形状?答案为金元宝的形状。也像是莲花的形状。在风水上金元宝开运旺财,莲花显富显贵,这一定会凝聚吉祥之气。话又说回来,如我我们想人的不好,嫉妒、抱怨、辱骂、憎恨,这是聚阴气的。气阴是下沉的,表现在脸上,就是一幅苦瓜脸,苦瓜脸是一副倒霉像。试想一下我们埋怨辱骂别人的时候,憎恶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脸是什么表情绝对不是微笑而是偏向苦瓜。 另外,人的嘴其实也是风水。人的嘴笑起来和怒起来和水是一样的。我们笑起来,嘴角微微上扬,将鼻子眼睛都包起来一般,这叫环抱水。山环水抱,环抱我们整个鼻子眼睛额头脸。而我们的鼻子和眉眼又与财富有关。所以笑起来的时候嘴就罩住了整个脸,这是一个好的风水格局。当我们怒起来怨起来的时候,一副苦瓜脸就像反弓水。风水里讲,水喜回环喜包拢,最忌直冲与反弓。反弓水属无情,财气喜吉不相逢。反弓把人的财气福气都破坏掉。我们怒起来的时候就破坏脸部的格局了。祖师爷是慈悲的,在告诉我们行善劝善的时候,其实也是告诉人们参悟身体的奥秘,将自身的“风水宝地”发掘,提升生活质量,提升好的身心,同时获得好的福报! 得生净土要读《阴骘文》 最后,常按文昌帝君阴骘文所告诫的行事,能使修道人成就,使普通人获得种种利益,而又能得生净土乐,或因其在世之人常行帝君的告诫而其祖先得净土乐。阴骘文中讲“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说的是让人们广行方便,谈道理教化奸诈的人,讲经史开解愚昧的人。谈道讲经的功德可是非常大的,我们的三清道祖,玉清元始天尊就尊位“说经教主”。元始天尊开化万有一切,万天诸界的同时也讲经说法普度人天。《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长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等等。所以学道人要效法祖师,在有德行能力的情况下讲说经典,劝人为善多做善功。雷祖诰曰“谈道而赴九凤,讲的也是雷祖在谈道说法教化诸天万物。功德力可谓是莫可称量。《玄坛赵大元帅经》曰:无财能尽其力。无力能尽其言。吾即勅命掌籍仙。将其贫籍除名。登入富籍。可见人们如能尽力尽言的做功德,是能够使人富裕发达获得等等善报的。当然,人在世间的时候得到种种福报是好的,但我们最终的去处如果也是充满长乐福报,那就更好了。讲经说法劝人教人是可以得净土乐的。道教有自己的净土,称为十方净土。 《太上灵宝净土生神经》由元始天尊说法,给诸天仙众讲述十方净土。天尊告曰:“夫人生时,建大功德,修诸行业,过去随愿,得生净土,自在无为。凡诸功德,总有五种,摄众福门。一者说法功德。谓常以天尊三洞经法,教化众生,善巧方便,随其根性,上中下品,禀识愚智,利钝平人”。天尊又将这种种布施的功德化为十七分,最后天尊说:“如此分别布施,克得生神净土,福佑见存。凡诸灾厄疾病,造诸福田,此为第一不可思议。”之后就能够得生十方净土,处理苦难,随愿往生。人们信仰宗教就是身前有事情能解决能幸福,身后有个好去处。在现世中能够开心快乐健康,身谢后也有一个快乐长乐的好去处。我们按《阴骘文》所讲的行事,就能够养护好自身风水,使他人快乐自己快乐。同时又能够得到种种“仙丹妙宝”,让人养生延命,消灾延寿。又将快乐自在的净土大门为人们敞开。祖师苦口婆心,只为了让世人无论在身前还是身后都能快乐,活的有质量,生活更美好。 读经悟道,是为了更好的亲近祖师、亲近大道,亲近众生。一部劝善书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人们开了如此大的利益之门。学经后常怀善心,无才能尽其力,无力能尽其言,大家都能做到。更希望大家能日行一善,每天做一份善事,即使是一句赞美,一句祝福。这是在培养一种善根,培养一种善的理念。习惯了行善,种下了善根,让善念在心里发芽,成长壮大并成为一颗善的大树。以善树之荫凉让更多人受益。我们做好了善的功德,病恶自然也就消除了。 奉行经典,常存善心。齐同慈爱,济世度人。 志心称念,更生永命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上海道教学院 范傲 供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