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读经典做好人,行善事结善缘(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十种积德行善的方法
    (一)、与人为善
    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
    (二)、爱敬存心
    要以真诚心,爱一切人、事、物;要恭敬、谨慎、细心地对人、对事、对物;要让“爱”“敬”永存心间。
    (三)、成人之美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哪怕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人虽然不善,我们要常常辅导他,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有成就。
    (四)、劝人为善
    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行善,错过非常可惜。没有机会去创造机会,比较困难;创造机会也必须有创造机会的条件,否则也是做不到。所以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
    人在有急难、危险之时,不论他是好人、恶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见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六)、兴建大利
    所谓大利,利益社会、利益人民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做;没有能力,就集合大众的能力来做。
    (七)、舍财助人
    金钱、财产是社会给予的,要回馈社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渡过难关。
    (八)、护持正义
    世间正义都要维护。但是维护正义要有智慧、有能力,要知道何为正义,然后才能去维护。
    (九)、敬重尊长。
    要重视孝道、师道,要念念不忘父母师长的恩德,这是存心厚道。不但不忘,还要有行为表现,对父母、师长要尽到孝养的责任。生命得之于父母,慧命得之于老师,对父母、老师之恩怎么能忘记?
    (十)、爱惜自然、爱惜生物。
    五、古今行善结缘故事
    1、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村子极度缺粮,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大批安徽和河南的灾民到东北来乞讨,他们都能得到我们每家每户的救助,半块玉米饼,两个土豆,或一盅小米,点点滴滴,汇成生存的源泉,帮助无数难民渡过难关,生存下来。在当时,没有一个人对乞讨者说,我们也没粮,你们去找政府吧。这种记忆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没有信仰,但她的口头禅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我的印象中,她总能跟素不相识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相处融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她的友善,消弭了身边无数的干戈和矛盾,让她和她的亲人一直置身于和谐的生活环境里。母亲没有文化,但我总感觉她那几句话比那些“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把自己的行李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这样的训诫语言要高明千百倍。
    2、  好人自有好报,这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人貌似好人,结果没有好报,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邻村有一户兴旺人家——姓王。他家姊妹七人都在做着不大不小的官。最大的官是什么市的副市长,由家里的老大在做。最小的官是本县的一个什么局的局长,由最小的女儿在做。他们家的人对人都很厚道,为人正直,给村庄里的人及庄上办了很多实事。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能吃上公家的饭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能带上一个“长”字。
    村里有许多年轻人觉得不服气,认为自己在外面没日没夜的打工,生活都很难维持,而他们家究竟是怎么了?村里的老年人告诉年轻人说,你们不知道,他们家的现在是有来头的。他们家的爷爷以前只是一个挑夫。在他爷爷的那个时侯,不像现在一样交通方便,一样东西要靠扁担来挑。做挑夫的人是苦力之中最苦的一种人。他们挑着扁担下四川上新疆,终年四季风餐露宿,其中的苦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烈日炎炎的一天中午,他的爷爷挑着扁担看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心中不平,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样艰难……
    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位老道士。就给老道士行了一个大礼,然后问老道士如何能够转变他的命运?老道士说很简单,只要你一心向道,与人行善,命运很快就会转变。从此以后,碰见与人为善的事马上去做。一年以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道对他说,你的这一生会好起来,你的后世子孙会更好。后来他成了这里有名的大善人。生活也果然好了起来,成了这里的富户,八十八岁无疾而终。现在,他的孙子都能吃上皇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很多人说,谁谁多坏,反而做了大官,吃香喝辣的。其实,别羡慕那些做坏事的官,这些人早晚要出事,子女跟着倒霉,死后还要受更大的苦,还是要做一个好人保险。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何以一门走出七位院士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是钱氏始祖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后代在无锡七房桥村的一个分支。缘何钱氏家族何以能走出七位中科院院士。我觉得这可以从钱家办的“怀海义庄”说起。
    “怀海义庄”位于新区鸿山镇七房桥村,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
    据记载,当初七房桥钱氏一族有多人经商后获得成功,于是这些钱氏族人共同出资创办“怀海义庄”。根据宗谱传记,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怀海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忧解难”。可以看出它秉承了钱氏始祖——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经常举办施粥,施粮的义举,这些义举当时帮助了很多族人,获得帮助的族人也不时捐钱捐物给义庄,于是乎义庄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拥护。
    “怀海义庄”的这些义举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整整持续了七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怀海义庄前有一条河流,名为流啸傲,相传为吴泰伯所开凿,“怀海义庄”创建后,这条河改为放生官河,据传,七房桥无外姓,只钱姓一族,“放生官河”石碑由七房桥老三房济美公钱福基(清同治年曾诰封奉直大夫,赏戴蓝翎,钦加盐运使)报县衙后所立。
    当时七房桥正值鼎盛时,房屋整齐,街道整洁,族规严谨,正如钱氏家训所述:“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街道上不准牛羊牵入,孩童不准抛砖块到河里,如发现,族规无情,罚家长行差。
    河中平日不准捕鱼,平日里官河中只能放生,每逢农历初一、月半,各地百姓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特别是农历三月十五,放生官河边到处都是手拿燃香、活鱼虾祭河放生的百姓,以此缅怀泰伯开凿啸傲泾,恩泽乡里,造福百姓。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言也验证了因果的真实不虚,到了近代,七房桥钱家一下走出了七位院士,由国学大师钱穆领头,后面为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环境工程专家钱易,物理学家钱临照,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经济学家钱俊瑞,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其中,钱穆和钱伟长伟叔侄,钱穆和钱易为父女,钱临照和钱令希为兄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