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将道教学定义为以道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指出其任务是系统地描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现象和文化而存在的道教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追溯其历史,分析其特点,判断其价值,揭示其本质及发展规律。本文还介绍了道教经典、道教史、道教思想、道教科仪、道教文学、道教宫观名山、道教音乐、道教外丹术、道教内丹术、道教医学等方面,认为这些是道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认为,道教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上层建筑的其它领域,与国外,都发生了或疏或密的联系,这些联系也属于道教学研究的范围。 对道教进行近现代学术研究,开端不算晚。在漫漫而修远的道路上,中外学者上下求索,按照最保守的算法,也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从当初检阅《道藏》,讨论何谓道教,无异于披荆斩棘,开垦处女地,到今天完成专题,构筑体系,一望鲜花成片,硕果累累,道教学者差可欣慰。道教学会、道教学专业、道教研究室、道教研究会、道教研究所、道教学院等先后建立或开设,还有杂志叫做《道教学探索》、《道教研究》、《道教文化》等,真可谓道教学方兴未艾。老一代学者皓首穷经,有人留下开拓者的业绩后魂归道山,有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道教学行有航标,又有年轻的莘莘学子,甘于寂寞,接续薪火,初生牛犊,勇往直前,道教学后继有人。道教学从萌芽到成长,终于象一棵树一样,挺立于学术之林,树干虽然还未参天,但树冠已张起了一片绿帆。应该介绍一下道教学了,本文仅抛砖引玉。 一、道教学定义 每一学科,都有学科定义,用以指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属性和研究目的,用以与其它学科相区别。道教学是以道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其任务是系统地描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现象和文化而存在的道教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追溯其历史,分析其特点,判断其价值,揭示其本质及发展规律。 需要说明的第一个问题是,日本学者在日文中很早就用汉字创造了“道教学”一词,但有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是指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戒律等的阐述和论述,如吉冈义丰于1950年在《中元孟兰盆と敦煌本中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一文中所指出的六朝和尚法琳也精通道教学,于1961年在《敦煌本太平经につぃこ》一文中高度赞扬梁道士陶弘景是道教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学者,于1965年在《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ぃこ》一文中强调《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对于道教学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石井昌子于1980年出版了《道教学の研究——陶弘景を中心に》一书,继承了其师吉冈义丰对道教学概念的用法。第二种用法是指学者对道教进行的学术研究,如1950年日本建立了日本道教学会,日本学者将英文“Taoist Studies”翻译成“道教研究”、“道教学研究”或“道教学”等,福井文雅指出从1974年开始道教学在日本才作为独立的学问逐渐获得承认[1]。中文“道教学”一词的含义与日文“道教学”一词第一种用法不同,与第二种用法基本相同。 需要说明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有人问什么是道教,答案将众说纷纭。这是因为,道教缺乏独一无二的创始人,它是由许多创始人建立的各个经系、教派融合而成的。道教是多神教,不少内容与民间信仰交错、相通,难分彼此。道教重方术,而各家方术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总之,道教各派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各有侧重,它通过许多根须深深地扎在厚重的中国文化土壤中,成为博物馆式的包罗万象的综合体。所以,要想寻找整个道教一脉相承的传法系谱,简要地归纳出整个道教的基本教义,那将是徒劳无功的。不仅传法系谱和基本教义难以归纳,许多现象是否判定为道教也难以统一学者们的意见。一些学者将由道士依照道经在道观里主持的宗教活动,称为教团道教(或教会道教、宫观道教),说这是王朝承认的道家和道教集团。他们认为此外还有民众道教,这是为民众社会集团所支撑的道教信仰和意识等。但有的学者认为后者只是民间信仰,不能算道教。 中外学者对何谓道教的问题做了许多回答。《道教》一书将日本学者为道教所下的定义归纳为以下13种: 1.道教是在道家的名称之下,混合了神仙道和天师道,特别包含了民间信仰,并融合了佛教和儒教的教义与仪式,将老子神化,以长生升天为教旨,为了消灾弭祸,行各种方术。 2.是从神仙道吸收服食炼养,从道家哲学吸收治心养性,从民间信仰吸收多神,从巫祝吸收章醮之法,将这些综合统一起来。 3.道,对于儒教和道教是共通的。 在中国民族的社会和政治中居正统地位的是儒教,异端是道教。 4.与提倡合理主义的孔子的儒教相对, 道教标榜神秘主义的、隐遁和瞑想的老子学说,宣扬以咒术降伏疾病和支配自然力。 5.老子论述道和自然的一元论,道教以最高观念为至高神, 奉为天或上帝。唯一的至高神天或上帝失去政治性后,在道教中成为玉皇。道教还信仰这位唯一至高神的众多属神,它们分好几个等级。在玉皇之前,至高神被称为由老子神化而成的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还创造了三清等至高神。因此,道教可称为交替神教,不能称为一神教。 6.将道教和神祠宗教相区别, 后者供奉守卫民间和地方各种民众现实利益的众神,属于古代方士和巫祝神祠系统。神祠和寺庙供奉的众神,可分为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三类,大部分是关于自然力、动物和历史人物等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神,纯粹道教的神不多。 7.道教是从中国古老的民间信仰发展起来的, 其内容和形式又分为二。一是拥有道观和道士的教团组织的成立道教(亦被称为教会道教或教团道教),另一个是总称民间一切道教信仰的民众道教。道教内容包括:(1)道家哲学;(2)谶纬、巫祝、阴阳、神仙、卜筮等术数性部门;(3)辟谷、服饵、调息、导引、房中术等医术性部门;四、民众伦理性部门。道教是以这些为基本内容,仿效佛教归纳而成的自然宗教。 8.道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可与日本的神道、 印度的印度教相比较。通过日中文化交流,儒教和佛教进入了日本,但道教没有传入日本人的社会。道教是适应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庶民阶层要求的宗教。官僚统治阶层在个人私生活中也信仰道教。从官僚逸脱到民间的知识分子即逸民,倾其智慧整理道教教理。 9.一般来说,尤其在中国人中,“道家”和“道教”被用作同义词。如果定要区别二者的话,那么道家是philosophical taoism(哲学的道),道教是religions taoism(宗教的道)。道教神化老子,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或玄元皇帝而加以崇拜。该宗教的庙宇和教团,祭祀以老子为中心的多神。道教经历了从原始道教(古道教,寇谦之以前的道教)到旧道教(以正一教为中心),再到新道教(以全真教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10.道教是将中国民间的咒术信仰、老庄思想、神仙思想以及其它种种杂多的宗教性和拟似宗教性的诸要素综合在一起的宗教。它在东汉末组织起自己最早的教团。这种教团是在当时农村条件下和民众信仰的基础上创立的。可以把道教看成中国的民间宗教。 11.道教是综合自古以来的民间信仰、神仙说和老庄思想,以老子为开创者,模仿儒教的道德学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佛经、佛教教团组织而建立起来的宗教。 12.道教和儒教一样,是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其要素包括哲学、思想、宗教、迷信、民众生活、风俗、习惯、道德、文学艺术、科学等,或者与这些内容有关。它贯通中国历史。它是在一定的风土和地域条件下,在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中产生并发展的。它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宗教。 13.是以中国古来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为基础,在其上部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吸收了老庄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并吸收了佛教的教理和仪礼等,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以同“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2]。 道教定义这么难以准确把握,意味着道教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也不好准确划定,有的学者可能划得宽一点,有的学者可能划得窄一点。但大部分是大家都划在圈子里的。 二、道教学的研究对象 道教学首先是对着道教和道教文化本身的。对于本身,学者们研究得比较多的有道教经典、道教史、道教思想、道教科仪、道教文学、道教宫观名山、道教音乐、道教外丹术、道教内丹术、道教医学等方面。这些就是道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当然不是全部。 (一)道教经典 道教经典是关于道教神学、道教哲学、教团历史、道教制度、道教文化等道教各种事实的文字记录,道经也是道教信仰者崇拜的对象。道教经典包括《道藏》和藏外道经,是开展道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比如说,道教神学能够对信徒的心理产生强烈影响,道教徒在加强信仰和修炼活动中往往经历内心体验的心路历程。这些都属于个人内心世界隐蔽的精神活动,别人看不见,摸不着。但道经却用文字对之进行了表述,使我们得以窥视信徒的心理和内心体验。此外,有关道教的金石碑刻和口传经诀,有的也被道教经典记载下来。对道教经典的文献学研究,是道教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二)道教史 道教史就是道教的过去,是以时间为尺度的道教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史包括道教过去的一切。由于道教的定义很难完全准确地确定,所以道教全史的范围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道教定义告诉我们,道教全史的范围极其宽阔,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样完整的研究成果。已问世的几部道教通史,都是以道教教团的形成和发展为纲,兼及道教思想、道教制度和道教方术等。道教教团是道教徒组成的进行宗教活动的团体,小者如师徒传授小团体、宫观团体,大者如教派、宗派。派别不同的教团有不同的历史,所持神学内容不尽相同,组织形式也各有特色,包括道士的称谓、服饰、习俗等也有差异。道教制度是维持道教教团的秩序和保证修炼成功的各项规定,包括戒律、清规、科仪以及当代道教团体的各种现代规章。道教教团的形成与发展,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学者们研究道教史时关注的重点。 有的学者专门研究道教在某一历史时期的轨迹,写出了道教断代史。有的学者以道教过去的某一侧面为研究对象,写出了道教分科史。也有学者研究一个地区的道教,或一个教派的起源和发展,写出了地方道教史或教派史。也有人撰写宫观史、道教人物传记,整理重大的道教事件,这也是道教史学的任务。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道教史学涉及的许多方面,至今仍活跃着,其现状也是道教史学研究的对象。道教学研究对象的其余九大方面,也都可以研究其历史,大都可以研究其现状。 (三)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包括道教哲学、道教伦理、道教政治、道教美学等思想。 在论及道教哲学之前,先分析一下什么叫宗教哲学。哲学采取理论的形式,运用逻辑的方法,来论证和回答关于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问题,而宗教神学主要使用超自然、超社会的鬼神观说明世界。神学与哲学有区别,但神学也涉及甚至讨论哲学的根本问题,必然部分地采用理性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包含着哲学的内容。当然,只有成熟的宗教神学才达到包含哲学内容的水平。除神学之外,宗教的其它教义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哲学内容。也就是说,宗教也有哲学,宗教哲学就是指的“有哲学”的部分而说的。这种宗教哲学是宗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少中国宗教学者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宗教哲学的概念。 西方宗教学一般使用的宗教哲学的概念,不仅具体内容与上述概念不同,更重要的是存在着立场上的巨大差别。基督教的根本问题是上帝观。从信仰的立场出发研究基督教根本问题上帝观的论述,叫做基督教神学。本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正式把宗教哲学列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这一学科的特点是,也把基督教根本问题上帝观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内容,但却是从信仰以外的立场,将之与哲学根本问题认识论、本体论、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论述[3]。这样,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宗教哲学概念。一种是宗教内部的哲学,是宣扬宗教信仰的哲学,是宗教学的研究对象。另一种是用哲学研究信仰,是研究信仰的哲学,也是研究宗教内部哲学的哲学。李刚认为完整意义的宗教哲学是内外两方面宗教哲学的统一[4]。这可以说是第三种宗教哲学概念了。我们这里谈的是宗教内部的哲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