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汪桂平:明清皇宫中的玄帝信仰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明清皇宫紫禁城中,曾有多座供奉玄武大帝的皇家庙宇。其中以位于御花园正中的钦安殿历时最久,规制最高,成为明清帝王专用的宫殿式道教神庙,也是紫禁城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座宗教性神殿建筑。作为明清宫廷的皇家内道场,每当岁时令节,如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等,钦安殿都要举办例行的庆贺吉祥道场。而遇重大事件或重要祈求时,如祈嗣求子、升举超度等,亦会在钦安殿举行隆重的斋醮仪式,皇帝时或亲诣行礼。钦安殿是明清宫廷祭祀的重要场所,玄帝信仰是明清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明清皇宫中的玄帝庙
    在明清帝王的皇宫紫禁城中,既有高大雄伟、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又有精巧别致、曲径通幽的后院别苑,更有供奉神灵、祈祷上香的各类神殿。例如,在清代皇宫中有祭祀萨满教诸神的坤宁宫,有藏传佛教的活动场所如中正殿、宝华殿、梵宗楼、雨花阁等,有道教庙宇如钦安殿、玄穹宝殿、城隍庙等。那么,在明清宫廷的宗教信仰中,道教神灵玄天上帝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供奉玄天上帝的殿堂庙宇成为皇宫建筑的一部分,描绘玄帝故事的壁画、神像、经书、灵签等充满宫廷,玄帝信仰是明清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玄天上帝又名玄武大帝、真武大帝,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星斗信仰。古人将天空的二十八宿按方位和形象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而玄武为北方七宿的总称,其形状如龟蛇,是镇守北方的天神。汉代纬书《河图•帝览嬉》曰:“北方,玄武之所生,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
    汉末道教形成后,四象尤其是玄武,演变为道教所奉神灵,成为道教神谱中的重要神将。随着道教和民间的推动,玄武信仰得以广泛流传,并上升为国家祭祀。但直到北宋之前,玄武仍然保持龟蛇合体的自然神形象,尚未成为完全人格化的主神。至两宋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边患严重,作为护佑镇守北方的玄武之神受到了军队和皇室的热情崇奉,国家对玄武神的祭祀愈演愈盛,玄教封号不断增加。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皇室始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神号为真武。天禧二年(1018)加封“真武灵应真君”神号。徽宗大观二年(1108),增上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钦宗靖康元年(1126),又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至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敕封真武神号“北极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南宋理宗宝佑五年(1257),特加封十六字神号:“北极佑圣助顺真武福德衍庆仁济正烈真君”。总之,自北宋起,玄武神已经成为拥有极高神格的人格化的主神——“真武灵应真君”,而真武修真的故事也在此时逐渐形成,称真武是净乐国王太子,在武当山修行四十二年,功成飞升,奉上帝命,往镇北方,镇天助顺。
    蒙古入主中原以后,真武作为北方之神又受到元朝皇室的崇奉,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及至明代,明太祖以真武为灭元的战神,加“荡魔天尊”、“玄天上帝”诸号,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鸡鸣山建真武庙,每年春秋两季遣太常寺官员致祭,将真武祭祀载入国家祀典。明成祖朱棣原为坐镇北方的燕王,以“靖难”之名起兵而位登大宝,据说曾得真武神护佑之功。至夺位登基后,为感玄天上帝之助顺,并宣扬其权力合法性,极力崇奉真武神,加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永乐十一年(1442)在武当山敕建真武道场,工程浩大,耗费人力物力无数。永乐十五年(1417),敕封武当为“大岳太和山”,位居五岳名山之上,成为明代皇家第一镇岳。永乐十六年,武当山上敕建各宫观落成,明成祖亲撰《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碑文中提到真武神对大明王朝的翊助之功,曰:“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以一旅定天下,神阴翊显佑,灵明赫奕。肆朕起义兵, 靖内难, 神辅相左右,风行霆擎, 其迹甚著。” 说明大明王朝自建立伊始,就将真武神看作是明室江山社稷的保护神,至永乐皇帝以藩王入登大位,更是极力宣传真武翊助的神话,以神化其统治的合法性。除了大建武当道场外,明成祖还在京城敕建真武庙。永乐十三年,北京地安门东北的真武庙建成,明成祖又亲撰真武庙碑,碑中提到其创建真武庙的缘由,曰:“顾惟北京天下之都会,乃神常翊相予于艰难之地,其可无庙宇为神攸栖,与臣民祝祈倚庇之所?遂差吉创建崇殿修庑,缔构维新,亢爽高明,规模弘邃” 。明成祖认为真武神在其靖难之时曾阴翊默赞,显灵护佑,因而在都城修建真武庙,以报答神功。其创建的真武庙崇殿修庑,气势雄伟,尽显皇家气派。
    基于同样的理由,明成祖又于皇宫内修建了一座真武庙,即座落于紫禁城北部的钦安殿。钦安殿于永乐十八年落成后,成为明代宫廷内供奉玄天上帝和举行各类斋醮法事的御用道观。除钦安殿外,明代皇宫御苑内还修建有其他真武庙或供奉玄天上帝的场所,如位于会极门的佑国殿、位于宫右乾隅的隆德殿、位于西苑的清虚殿等。另外,在奉天殿两壁斗栱间绘有真武神像。清代宫廷延续了对玄天上帝的祭祀和信仰,继续将钦安殿作为主供玄帝的皇家道观使用。另外,在清代皇宫御苑的宗教建筑中,还有其他真武殿的存在。
    1、钦安殿
    钦安殿位于紫禁城北部的御花园正中,是明清宫廷内部封建帝王专用的宫殿式道教建筑,也是紫禁城中帝王从事道教活动的中心。钦安殿主神供奉玄天上帝,清代又增加有关帝和四令神牌。钦安殿地位崇高,规制宏伟,崇殿修庑,是北京城唯一一处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足见其地位之重要,以及所供神明的非同一般。
    历史沿革
    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当时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开始修筑北京紫禁城,同时修建了供奉真武大帝的钦安殿,就是说,钦安殿是作为明代皇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钦安殿自明成祖修建以来,不仅是皇宫建筑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帝王举办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明清时期,钦安殿虽经过多次重修、扩建或者改名,但其作为皇家道庙的功能始终未变。清代覆亡后,钦安殿作为故宫建筑的一部分,保存至今。
    钦安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大学士杨荣《皇都大一统赋》曰:“厥工告成,以今年春正月朔旦,皇上御奉天殿,朝百官……若夫钦安之后,珠宫贝阙,藻绣交耀,雕栊嶻嵲,六宫备陈,七所在列。” 其中“今年春”即永乐十九年春,当时紫禁城修建完工,永乐帝接受百官朝拜,杨荣作赋歌咏之。文中“钦安”即指钦安殿,说明钦安殿与紫禁城同时落成于永乐十八年。又,《明仁宗实录》载:洪熙元年(1425)五月,“辛巳,上崩于钦安殿” 。《实录》明确记载明仁宗于洪熙元年在钦安殿驾崩,亦可证明钦安殿确实建成于此前的永乐年间。
    嘉靖十四年(1535),明世宗对钦安殿进行了重修和增建。《明世宗实录》载:“嘉靖十四年十月丙午,……初,上又以文祖建钦安殿祀真武之神,诏特增燎垣,作天一门,及大内左右诸宫益加修饬,至是皆告成。上亲制祀文,告列圣于内殿,仍具皮弁服祭真武之神于钦安殿” 。“文祖”即明成祖永乐皇帝,此载钦安殿是永乐皇帝为祭祀真武之神而建,至嘉靖十四年,明世宗重修了钦安殿,增置了燎垣和天一门,使得钦安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
    嘉靖十五年(1536),钦安殿更名为玄极宝殿。据《明世宗实录》载,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以皇子诞生,命真人官道于玄极宝殿修建祇答洪庥金箓大醮七昼夜。礼部尚书夏言请上香,监礼、迎祠、导引等使如前钦安殿祈嗣醮事例,上依拟,仍命百官各加恭敬,毋生毁恶。玄极宝殿即钦安殿更名也” 。由于嘉靖皇帝即位后多年无子,故多次在钦安殿内举办祈嗣大斋,向真武大帝求子祷福,到了嘉靖十五年,皇子叠生,嘉靖帝认为是真武神的灵应,于是将钦安殿更名为玄极宝殿,并在玄极宝殿内举办答谢神灵的金箓大醮七昼夜。隆庆元年(1567),玄极宝殿仍改为钦安殿。此后,钦安殿未再更名,一直作为供奉真武大帝的神殿而受到历代帝王的崇奉。
    清代统治者虽然信奉喇嘛教,但并不排斥道教,而且沿袭明代的宗教政策,对道教有所扶持。位于紫禁城内的道教建筑钦安殿,亦被清宫继承了下来,仍然沿袭明制,作为供奉玄天上帝的皇家道观使用。《清宫述闻》载:“(钦安)殿供玄天上帝,仍明制也” 。
    清代雍正年间,钦安殿和天一门内都设有斗坛,成为清代宫廷礼斗的重要场所。雍正八年,龙虎山道士娄近垣为清世宗礼斗禳病灵应而得到信任,次年被封为钦安殿住持,这是给予道教领袖的最高荣誉。此后历代帝王亦不断对钦安殿进行维修和添设,清乾隆年间,不仅在钦安殿前添建了抱厦,而且在殿内增供了两座神龛,里面均供奉玄天上帝铜像。清乾隆至慈禧太后时期,又在殿内悬挂有御匾十面,如正中悬挂的是乾隆御笔匾“统握元枢”一块,两侧又挂有乾隆御笔匾“意珠心镜”、“种诸上根”等。钦安殿外的五龙捧圣大旗杆,在乾隆和嘉庆朝也经过多次更换或维修。
    总之,大内钦安殿作为皇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经明清两朝不断维修和增建,但始终是供奉玄天上帝等道教神灵的神殿,是封建帝王专用的地位崇高的道教建筑,是皇宫内举办道教斋醮祭典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筑与神像
    钦安殿是紫禁城中轴线上唯一一座宗教建筑,而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宫殿都坐落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等,其中钦安殿是位于最北端的重要宫殿。而将一座神殿建在中轴线上,并成为最北端的压轴之殿,体现了所奉神灵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紫禁城的整体布局理念。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在八卦中属坎位,而玄武是北方水神,位镇坎宫,《玄天上帝启示录》曰:“上帝命玄帝曰:卿可当披发跣足,蹑踏龟蛇,建皂纛玄旗,躬披铠甲,位镇坎宫” 。因此在紫禁城北部建造钦安殿供奉玄武神,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五行八卦思想。又,嘉靖时在钦安殿前建门曰“天一门”,这与钦安殿前丹陛台阶上的六龙石雕相对应,体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河图洛书原理 。
    钦安殿在历史上经过不断修缮,其建筑和格局保存至今。如今的钦安殿除主殿外,尚保存有山门天一门、矮垣、左右香亭、幡杆、焚帛炉等建筑物,是一组完整的坛庙建筑群。其殿内的神像、壁画、香案、法器等陈设,亦基本保持原状,成为保存至今的异常珍贵的宫廷道教文化遗产。
    钦安殿位于紫禁城御花园正中,自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墙垣和天一门后,自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基本格局亦保存至今。主殿钦安殿坐落在正中部位,东南设焚帛炉,西南置夹杆石,左右各有香亭一座。周围环有方整的院墙,院墙正中辟门一座,额题“天一门”。东西墙有随墙小门,与御花园相通。
    钦安殿坐北朝南,建于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式台基之上。面阔五间,实测20.95米,进深三间,实测10.56米。黄琉璃瓦重檐盝顶,中置3.50米高的铜胎镏金宝瓶,造型奇特,为明代遗构中之佳作。下檐施重昂五踩溜金斗栱,上檐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殿内有精美的藻井,梁枋绘龙凤和玺彩画。殿前出宽阔的月台,四周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望柱头雕刻云龙、云凤,栏板上雕刻的穿花龙尤为精美。月台前出丹陛台阶,上雕六龙。东西两侧各出台阶。又,清代于殿前接四檩抱厦五间,面宽20.95米,进深6.62米,梁枋亦绘龙凤和玺彩画。
    钦安殿前原立有木制旗杆,连同石座高达38.4米,是御花园中最高的标志,非常突出。旗杆上还安放有八方见圆重檐镏金铜亭,旗杆彩绘五彩云龙。其下部的夹杆石座更是雕工精美,不同凡响。现在旗杆已失,石座尚存。
     
     图1  钦安殿   
    
     图2  天一门
    钦安殿从明代永乐年间建立伊始,就一直是供奉玄天上帝的神殿。到了清代,又增加供奉关帝、四令神牌等,但其主神玄天上帝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在钦安殿供奉的11座大小神龛中,居中三大二小五座龛内,都是供奉同一位尊神——玄天上帝。
    钦安殿正龛位于明间靠后墙正中,是一座楠木雕云龙金漆大龛,龛内供奉一尊明代所铸巨型真武铜像。铜像高约2米,通身鎏金,呈休息状端坐于石制宝座上,座前置铜龟蛇和玄天上帝神牌。神像面相庄严,宽额阔面,丹凤眼,卧蚕眉,八字须横飞,中须长垂。神像披发跣脚,手持法剑,身披飘带,穿大袖锦袍,外罩全套锁子金甲,威风凛凛,目光如电,气势逼人,是一位典型的真武神的形象。在神龛前,还供奉有真武大帝的四位从神,分别为捧印、捧册、执旗、执剑鞘从神,均做工精细,比例匀称,面部刻画栩栩如生。总之,钦安殿内供奉的玄天上帝,身躯高大,气宇轩昂,紫禁城内奉祀的诸神之像无有出其右者,而位于中轴线建庙奉祀的尊神也只此一处,可见玄天上帝地位之崇高。
    除了正龛供奉玄天上帝铜像外,钦安殿内还有多座神龛,亦供奉有玄天上帝神像及其从神。清代又增加有关帝和四令神牌等供奉。
    钦安殿的建筑和内部陈设在历史上没有受到什么破坏,基本完整地保留至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钦安殿原状基本上是保存了乾隆时期的陈设面貌。根据《钦安殿陈设档》的记载及现存状态,钦安殿的陈设布局和神像供奉如下:
    
    图3 正龛内玄天上帝铜像
    
    图4 东大龛中的玄天上帝铜像
    中间一龛为正龛,内供玄天上帝铜像一尊,前供四尊铜镀金从神像,以及两尊手持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琉璃珠子幡香胎从神像。以正龛为中心,向东西方向伸展陈设,向东依次为东重檐龛( 内供玄天上帝铜像一尊, 执印、卷、剑鞘、皂旗四尊铜胎从神、瓷胎玄天上帝一尊)、东大龛(乾隆三十二年增供, 内供玄天上帝铜像一尊、铜龟蛇一份、玄天上帝神牌一面)、红油帖金夏令木龛( 内供“夏令司掌至德尊神” 牌一面、东描金漆神龛( 内供关圣大帝香胎一尊、从神六尊、“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之位”神牌一面) 、红油帖金春令木龛( 内供“春令司掌至德尊神”牌一面); 向西依次为西重檐龛( 内供玄天上帝铜像一尊, 执印、卷、剑鞘、皂旗四尊铜胎从神、瓷胎玄天上帝一尊、西大龛(乾隆三十二年增供, 内供玄天上帝铜像一尊、铜龟蛇一分、玄天上帝神牌一面)、红油帖金秋令木龛( 内供“ 秋令司掌至德尊神” 牌一面)、西描金漆神龛( 内供关圣大帝香胎一尊、从神六尊、“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之位”神牌一面、红油帖金冬令木龛( 内供“冬令司掌至德尊神牌一面) 。
    钦安殿建筑奇特,神像庄严,体现了皇家道观的崇高气派。此外,钦安殿的其他陈设也非常特别,如墙上贴有精美的神像画、案上摆有精致的法器,柜中藏有精选的道书等。这些物品摆设,无一不体现出皇家气象,现今基本保存完好,成为异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钦安殿的内墙上绘有精美鲜艳的壁画,以明间的五龙捧圣画(即真武神像画)为中心,两侧分别有十二雷将神像画、值年、值月太岁等神像。
    钦安殿内法器众多,如令牌法尺、金钟玉磬、香炉花瓶、铜钟鼍鼓等等,皆精美绝伦,是历代帝王为宫廷供奉和法事活动专门配制而成。这些法器多数保存完好,现仍陈设于钦安殿中,成为非常珍稀并极具研究价值的道教实物遗存。比如,钦安殿里的各式令牌就有20多枚,据乾隆二十一年《钦安殿陈设档》记载,殿内有“红朱油案一张,上安玉令十三面,玉尺一件,木令十四面。”当时陈设的27面令牌,现在仍存25件。据袁宁杰研究,钦安殿收藏的令牌分属于清微、神霄、灵宝及丰酆诸法,体现了不同道派的特点,其中有数枚更是当世难得一见的珍品。
    总之,钦安殿位置显要,建筑雄伟,等级崇高,形制独特,雕刻精美,殿内的神像、壁画、法器等亦高大庄严,精致绝伦,反映了钦安殿在紫禁城中的独特地位,体现了玄天上帝在宫廷中的崇高形象。
    2 佑国殿
    佑国殿位于紫禁城会极门外,也是一座专门奉祀玄天上帝的神殿。《日下旧闻考》曰:“出会极门之下曰佑国殿,供玄武像” 。《酌中志》亦载:
    出会极门之东礓䃰下,曰佑国殿,供安玄帝圣像,签最灵。像金铸者,曾经盗去熔使,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由此发露正法。
    佑国殿是明代皇宫中专门供奉玄帝的另一场所,大概毁于明末。从其殿内供奉的玄帝圣像以金铸成来看,应该是级别非常高的一座神殿,而且“占卜预言最灵验”,说明是宫廷内进行占卜求签的地方。该殿今无存,其址不可考。
    3 隆德殿
    隆德殿位于宫右乾隅,原名玄极宝殿,隆庆元年更名后,殿内供奉道教三清、玄天上帝等神灵。《明宫史》记载道:
    其两幡杆插云向南而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玄极宝殿,隆庆元年夏,更曰隆德殿。供安玄教三清、上帝诸尊神(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被毁,天启七年三月初二日重修)。崇祯五年九月内将诸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曰中正殿。
    可见,隆德殿是由玄极宝殿更名而成,明末又更名曰中正殿。该殿是嘉靖年间宫内存在的另一座玄极宝殿 ,殿内供奉昊天上帝及嘉靖生父睿宗神主,嘉靖朝每年在玄极宝殿举行祈谷、大享之礼,成为定制。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修玄极宝殿。《明会典》载:“八月玄极宝殿成,先是七月朔,雷礼奉旨建玄极宝殿,臣奉上帝、睿宗之神,遂以是月十日兴工,至是殿成,大庆赏各官,仍命钦天监择日谢土安神位” 。但玄极宝殿改建不久,嘉靖帝即驾崩,三子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隆庆帝即位后,即将玄极宝殿更名为隆德殿,拆除了殿内供奉的上帝、睿宗神主,罢大享、祈谷礼。隆德殿自隆庆元年(1567)起虽然不再供奉上帝、睿宗神位,但直到崇祯五年(1632),隆德殿一直是作为一座神殿而存在,里面供奉的神明是道教三清、上帝诸尊神。其中,上帝即玄天上帝。清于敏中的《日下旧闻考》亦根据多部明代史料考证道:
    嘉德右门南向为隆德殿,供三清、玄武诸神。神庙时灾,天启七年重修。(芜史)
    隆徳殿即元极宝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六年更中正殿。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曰春仁,右配殿曰秋义。(明宫殿额名)
    文中提到的“玄武”即玄天上帝,《日下旧闻考》明确记载隆德殿里供奉的主神是三清和玄武诸神,反映了明代嘉靖帝之后的历代皇帝对于玄天上帝的尊崇供奉有增无减。
    4 清虚殿
    清虚殿也是一座专门奉祀玄天上帝的殿宇,位于明皇宫西侧的西苑兔儿山顶上。清许鸣盘《方舆考证》卷七曰:“西南一小山即兔儿山。按兔儿山亦名小山子,山顶有淸虚殿,今废”。清虚殿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明内廷规制考》卷一载:“清虚殿牌、清虚门牌、鉴戒亭牌,已上嘉靖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添”。又据现存于门头沟区大石场的一块嘉靖十七年碑刻载:“大明嘉靖拾叁年柒月拾柒日起建造皇史宬、太宗等庙、启祥等宫、玄极殿、奉先等殿……清虚殿、金海大桥……” 。又,《明世宗实录》曰:嘉靖十五年六月戊子,“西苑清虚殿、鉴戒亭等工告成” 。可见清虚殿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成于嘉靖十五年,历时两年完工。
    清虚殿是嘉靖皇帝营建的一座皇宫后苑建筑。由于嘉靖帝迷恋道教,自登极以来,日事斋醮,不仅在皇宫内苑如乾清宫、钦安殿等处从事科仪表演、炼制丹药,日渐不理朝政,而且在西苑大兴土木,营建亭台楼阁和奉神殿宇。尤其是发生“宫婢之变”后,嘉靖帝不回大内,长期在西苑斋居,专事修炼。那么,清虚殿就是在嘉靖皇帝崇道的背景下修建而成,殿内供奉的神像为明王朝的保护神玄天上帝,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仙释考》曰:
    十四年,上于献皇诞降宫中,建启祥宫,以伸永慕。又为清虚、钦安二殿以祀眞武,为天一门以严尘渎。
    可见,明世宗嘉靖皇帝在维修扩建钦安殿的同时,又在西苑小山上修建了一座清虚殿,二殿都是主祀真武大帝,反映了明世宗对真武神的极度崇奉。
    清虚殿建成后,因位于大内西苑的山顶上,景色极佳,明廖道南有《清虚殿诗》 一首,描绘了清虚殿的美景:
    峻极丹霄上,清虚碧海前。扶桑先见日,若木远含烟。
    绝岛移云石,明河泻瀑泉。仰看元象转,身在蔚蓝天。
    实际上,清虚殿自建成之后,不仅是宫廷拜神祷祠之所,而且成为宫眷内臣登高游玩的一处绝佳景点。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二对此处美景有详细记载:
    小山在仁寿宫之西。入清虚门,磴道盘屈,甃甓皆肖小龙文。迭石为峰,巉岩森耸,元氏故物也。中官云,元人载此石自南至燕,每石一,准粮若干,俗呼折粮石。近岁重葺一亭,上扁曰鉴戒亭,亭中设橱贮书,上至,以备览。山顶曰清虚殿,俯瞰都城,歴歴可见。山腰累石为洞,刻石肖龙,水自龙吻出,喷洒若帘。其前为曲流观,甃石引水,作九曲流觞。又南为瑶景、翠林二亭,中架石梁,通东西两池,金鳞游泳,大者可尺许。(钤山堂集)……
    老监云,明时重九或幸万岁山,或幸兔儿山清虚殿登髙,宫眷内臣皆着重阳景菊花补服,吃迎霜兔、菊花酒。今山前亭观尽废,池亦就湮,仅余一亭及清虚殿。(金鳌退食笔记)
    清虚殿位于小山之顶,周围亭台点缀,古木翳翳,奇石错立,山下碧波荡漾,金鱼游泳,确实有似蓬莱仙境,故成为明代宫廷在重九日登高赏玩的一处景点。清虚殿在清初尚存,但到清乾隆时期,已经全毁。
    5 奉天殿绘真武像
    明代以玄天上帝为皇室保护神,故皇宫中的玄帝信仰非常浓厚,除了建造有专门奉祀玄天上帝的神殿钦安殿、佑国殿外,还在很多地方设置有玄帝神像,处处供奉,时时祭拜,希冀玄天上帝保佑大明皇室兴隆,江山永固。如在明代皇帝办公的正殿奉天殿的两壁,就绘满了真武大帝的神像。《日下旧闻录》载:
    北京奉天殿两壁斗栱间绘真武神像。(蓬窗日录)
    奉天殿是明代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是皇帝最高权力的象征,在这样重要的大殿里绘满真武神像,反映了明代诸帝对于真武神的高度崇奉,以及借助真武神以神化皇室、护佑皇权的意图。
    总之,在明清皇宫后苑中,有多座供奉玄天上帝的殿堂庙宇,既有专门奉祀玄天上帝的专祀庙宇,亦有与其他神灵合祀的配祀殿堂,还有在其他建筑中绘制的壁画神像、安放的经书符签等,玄帝的形象与信仰活动充斥宫廷,成为明清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代宫廷祭祀与玄帝信仰
        明代皇宫御苑中有多座供奉玄天上帝的殿宇,如钦安殿、佑国殿、清虚殿、隆德殿等,其中以钦安殿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并且内部陈设保存完好,文献和实物资料留存丰富,成为皇家道观的珍贵遗存。而其他场所多数已毁,留存资料亦极少。故本文探讨明代宫廷的玄帝祭祀,主要是探讨钦安殿的祭礼活动及其功能。
    位居皇宫北部的钦安殿落成后,成为专供帝王供奉神灵和举办祭祀活动的宗教场所。明清以来,钦安殿作为皇家道场,一直承担着宫廷祭祀的职能,其道场活动也基本形成定制,祭礼活动十分隆重。
    作为皇家神庙,钦安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祭祀明皇室的保护玄天上帝,以保佑皇图永固,同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如《御制真武庙碑》所说:“然则神之为贶,亦岂啻此而止。覆而为云,泽而为雨,鼓之为雷霆,明之为日月,驱祆殄沴,无水旱札瘥以生夫万物者,其荫庇于吾民,又岂有穷乎。” 可见,真武神作为北方之神,不仅可以镇佑北方,而且可以兴云致雨,水旱无灾,福荫万民,因此钦安殿在明代宫廷祭祀活动中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祭祀礼仪十分隆重。
    钦安殿落成后,作为供奉真武大帝的神殿,规定在岁时令节等固定日期举行例行祭祀。据《大明会典》载,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在地安门建真武庙,仿南京真武庙例,每年的元旦、圣旦、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朔望日,都要举行国家典礼,遣礼部太常寺堂上官到地安门真武庙行礼。
    北极佑圣宫即真武庙,开国靖难,神多效灵,故祀之。每岁元旦、圣旦、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每月朔望日,俱用素馐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
    明代以玄天上帝为国家保护神,以地安门真武庙为国家祭祀的场所,每年在固定日期由太常寺举行例行祭祀。同样,皇宫内的钦安殿作为宫廷内祭祀真武大帝的场所,也在固定日期举行例行祭祀,均由礼官率部行礼。据《明实录》载,嘉靖十年钦安殿举行祈嗣大醮,礼部尚书夏言奏:“故事,凡春祈秋报诸斋醮事,俱礼官奉迎青词及监视法事” 。说明钦安殿的例行祭祀有固定的春祈秋报等事,并且都是礼官奉迎青词,已形成定例。但是,由于钦安殿位于皇宫之中,皇帝有事时也会在钦安殿上香行礼。《明仁宗实录》载:洪熙元年(1425)五月,“辛巳,上崩于钦安殿”。仁宗皇帝不在寝宫、而是在钦安殿驾崩,只能说明皇帝在钦安殿祷祀求神时突然发病身亡,说明自明仁宗起,皇帝就亲行坛场参与祭祀活动了。
    除了例行祭祀外,钦安殿还承担一些不定期的由皇帝指令的斋醮法事。钦安殿举办非例行斋醮活动的记载,始见于明成化年间。据《皇明恩命世录》载,四十七代大真人张玄庆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被召进京,“命醮于钦安殿” 。到了明孝宗弘治时期,钦安殿的斋醮活动日益频繁,如弘治三年(1490),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两次在钦安殿为弘治皇帝建醮,一次是因为雷击谨身殿,建祈谢醮,另一次是皇帝无子,建祈圣嗣醮。此后,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术,日夜祷祀,又增建围墙和天一门,把钦安殿封闭为一个独立的祭祀空间,钦安殿的斋醮活动达于顶峰。此后直到明末,钦安殿一直是供奉真武大帝的皇家内道场,祭祀活动从未中断。
    钦安殿在嘉靖十四年增加了围墙和天一门,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空间。由于空间封闭,钦安殿宽敞的月台成为举行斋醮仪式的最佳场所。流传至今的明代内府刻本《赐号太和先生相赞》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嘉靖朝得宠道士邵元节一生神奇的法术,共收录图、赞各26篇,其中第六图、第九图绘制的就是邵元节在钦安殿月台上举行招鹤、祈嗣等斋醮仪式的场景(图5、图6) 。可见钦安殿作为宫廷内道场,在举办大型斋醮活动时,其殿内空间已不够用,需要延伸至月台之上,甚至院落之中,这大概也是嘉靖皇帝增建垣墙将钦安殿围起来的一个原因吧。
    
    图5  钦安殿祈求圣嗣图
    
    图6 钦命招鹤图
    钦安殿是宫廷内道场,其所有的斋醮祭典活动,都是为皇室成员服务的,或者说主要是为皇帝本人服务的。除了岁时年节的例行祭祀之外,钦安殿举办的斋醮活动,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大致可分为祈嗣求子、祈寿延年、救火禳灾、祈雨祈雪等几类:
    1祈嗣求子
    玄天上帝不仅是镇守北方之武神 ,而且具有赐嗣延寿的灵验。据载,早在宋代真宗时期,就有真武神为皇室赐嗣的故事。当时宋真宗久无子嗣,终南山上清太平宫道士傅鸿传言真武降诗,曰:“三月桃花景色天,万般真瑞一时艳。金枝宝运重新令,仲节当迎赤脚仙” 。后来果生太子,即宋仁宗,民间传说中有宋仁宗为赤脚大仙下凡的神话。可见,真武神的赐嗣灵验,已经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明代皇室奉祀玄天上帝,亦看重其赐嗣保子的职能。明代多位皇帝曾在宫中钦安殿举办过祈嗣大醮,并且果然灵验,喜得皇子,明代宫廷的玄帝信仰更加浓厚,钦安殿的斋醮活动也日益频繁。
    早在弘治年间,明孝宗就命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在钦安殿举办过祈圣嗣醮。《汉天师世家》载,“庚戌……又命祈圣嗣醮于内庭。明年,皇太子生,赐雕花、天禄、寿字、玉带、金冠、蟒衣、银币之属” 。“庚戌”为弘治三年(1490),“内庭”即钦安殿。钦安殿内现存有一个大铜钟,上面刻写《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款识为“大明弘治庚戌年秋吉日制”,这个弘治三年的大铜钟,应该就是明孝宗为修建祈嗣醮而制作并供奉于钦安殿的。弘治四年(1491),皇太子降生,为感谢玄帝恩佑,不久又在钦安殿举办了一场隆重宏大的谢恩大醮。据《明孝宗实录》载,弘治五年六月,光禄寺卿胡恭上奏称“本寺器皿近以钦安殿修斋急用,尽数辏补,恐后有斋事,无以供应,故造办以备。” 所谓“钦安殿修斋急用”,说明这是一场重要的紧急的斋事,不是预先计划的例行公事,这场斋事把光禄寺现存的器皿全部用光,说明修斋规模之大。而修斋时间在弘治五年,正是皇太子降生不久。因此,尽管《明实录》未明确记载钦安殿修的是何种斋事,但从修斋的规模和时间来看,应该可以肯定,这就是一场为庆祝皇太子降生的谢恩大醮。
    明世宗嘉靖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佞道皇帝,他即位之初,即在乾清宫各处修习道教科仪,“暖殿太监崔文以祷祀诱帝,乾清诸处各建醮,连日不绝。又命内监十余人习经教于宫中,赏赍不赀” 。嘉靖二年,由于明世宗亲自到钦安殿拜奏青词,遭到给事中张嵩的极言进谏,大学士杨廷和等人亦联合上疏,要求斥远僧道,停罢斋醮。然而,嘉靖皇帝沉迷于道教斋醮,不能自拔,对于大臣的意见充耳不闻。此后,道士邵元节、陶仲文、蓝道行相继受宠,嘉靖帝的炼丹祭祀活动也愈演愈烈,最后干脆多年不理朝政,终日以炼丹斋醮为事。位于紫禁城内的钦安殿,就成为嘉靖皇帝斋醮拜神和炼制丹药的最佳场所,钦安殿的陈设和祭祀活动亦在嘉靖时期达到高峰。
    嘉靖皇帝在宫中各处建醮拜神,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斋醮之事为异端逛惑,非儒家治国理政之术。但嘉靖帝即位多年却无子嗣,为了向玄帝求子,嘉靖帝决定在钦安殿建醮祈嗣,由于太子关乎国本,大臣们多数不敢反对。于是在嘉靖十年和十一年,明世宗两次命道士邵元节在钦安殿修建祈圣嗣大醮。邵元节(--1539),原为龙虎山上清宫正一道士,嘉靖三年应召入京,深得嘉靖帝赏识,委以专司祷祀。邵元节祈祷雨雪,屡屡灵验,被封为真人,受命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邵元节祈祷的最大灵验,是在嘉靖年间两次为嘉靖帝祈嗣于钦安殿,此后皇子叠生,邵元节也获得极高荣誉,拜官礼部尚书,赐一品服。《明史•邵元节传》载,“先是,以皇嗣未建,数命元节建醮,以夏言为监礼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越三年,皇子叠生。帝大喜,数加恩元节,拜礼部尚书。”
    关于这两次祈圣嗣醮的细节,《明实录》有详细的记载,一次是嘉靖十年十一月:
    癸酉,钦安殿启建祈嗣醮事。登坛真人官道,各照乐舞生例,给净衣一袭,真人加纻丝衣一袭,道官绢二缣。礼部尚书夏言奏:故事,凡春祈秋报诸斋醮事, 俱礼官奉迎青词及监视法事。今皇上举行祈嗣之醮, 事体崇重,亦宜照例遣官。上曰:“兹醮事非诸斋可比,实朕祈天祷神求嗣,为国重典, 其以礼部尚书夏言充祈嗣醮坛监礼使, 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词导引官,文武大臣郭勋、李时、王宪、汪铉、翟銮, 日轮一员,进香行礼,首终二日,朕亲行之。”
    第二年,即嘉靖十一年正月,又于钦安殿举办了三昼夜的斋醮祈嗣活动:
    壬戌,钦安殿建醮三日夜,以武定侯郭勋为上香使,辅臣皆入陪,祈圣嗣也。
    邵元节在钦安殿主持的祈嗣大醮,规格极高,前后七日夜,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礼部侍郎为导引官,文武大臣每日轮流上香行礼,嘉靖皇帝首终二日亲临坛场行香,可见醮礼之隆重。这样声势浩大的祈嗣活动,亦反映了宫廷内外对于玄天上帝护国保嗣的虔诚信仰。
    事实上,明代皇室对于玄天上帝的赐嗣功能充满期待,深信不疑,宫内宫外设醮不断。就在嘉靖十一年正月宫内钦安殿修设祈嗣醮不久,同年五月初四日,明世宗又特派妙应真人李得晟到玄天上帝的的另一道场——齐云山 祷祠求嗣,修建“金箓祈恩求嗣继绪保国大斋”七昼夜,圆满后又修设九天监生醮礼三千六百分位。 明世宗为本次醮祭御制青词,皇太后、皇后、众妃嫔们也纷纷发出求嗣懿旨,命李得晟代为设醮祈请。
    在钦安殿和齐云山举行祈嗣大醮之后的第二年,果然诞生皇子 ,此后数年,又相继诞生数位皇子,因而宫廷内外对于玄天上帝的灵应更加虔信。嘉靖皇帝登基后多年无子,奇怪的是,在举行了多场祈嗣大醮后,果然是皇子叠生,此后连续生了8 个皇子、5 位公主。当然,祈嗣醮仪虽说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恐怕还是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给嘉靖帝配制的补肾壮阳药品 。不管怎样,皇子叠生,内外大喜,钦安殿作为首功之地,自然要设醮庆贺,答谢神灵。因此,嘉靖年间,钦安殿内的祈嗣醮仪、答谢醮仪频繁举行,每次都规模浩大,皇帝亲自告祭,大臣陪同。例如,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又一位皇子诞生,明世宗为感谢玄帝的护佑之功,于是将钦安殿更名为玄极宝殿, 命真人邵元节在玄极宝殿修建祗答洪庥金箓大醮七昼夜,《明世宗实录》载:“(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以皇子诞生,命真人官道于玄极宝殿修建祗答洪庥金箓大醮七昼夜。礼部尚书夏言请上香,监礼迎词导引等使如前钦安殿祈嗣事例。上依拟,仍命百官各加恭敬,毋生毁恶。玄极宝殿即钦安殿更名也” 。嘉靖十六年八月甲戊,皇第六子降生两天后,嘉靖帝按惯例亲行至玄极宝殿奏告上帝,《明世宗实录》曰:“甲戊,皇第六子生,越二日,上亲奏告玄极宝殿、皇祖庙、皇考庙,命侯勋公溶大学士言伯镍、尚书鼎臣、嵩代告七庙” 。
    总之,钦安殿内举行的祈嗣大醮,以及皇子诞生后的致谢大斋,是明代钦安殿斋醮活动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明代诸帝还在钦安殿举行祈寿延年、谢罪、求雨等内容的斋醮活动。
    2祈寿延年
    玄武之神作为北方七宿的总称,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司命之神,据说北宫玄武七宿中的斗宿“主天子寿命”,尤为皇帝所崇奉。据载,早在宋至和二年(1055),宋仁宗染疾不豫,命道士王伯初登坛拜表,夜祷星斗,道士回称已蒙真武保明延寿一纪。仁宗病愈后,更加虔诚地奉祀真武 。到了明代,玄天上帝被尊为皇室保护神,这个保护神的一项重要职能就赐寿延年。因此,在钦安殿举行的斋醮活动中,有不少属于延寿醮,其目的是向玄天上帝设斋祈请,以求祛病消灾,祈寿延年。
    《明仁宗实录》载:洪熙元年(1425)五月,“辛巳,上崩于钦安殿” 。明仁宗驾崩于钦安殿而不是寝宫,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仁宗病重,在钦安殿设斋祈祷,向玄天上帝祈寿延年,但估计斋事未完,仁宗就驾崩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早在明仁宗时期,宫廷内道场钦安殿就开始修建延寿醮了。
    为帝王祈寿,为国家祈福,是皇家道场的主要功能,大内钦安殿也承担着此项功能,尤其是钦安殿的主神玄天上帝本就有“主帝王寿命”的传说,故而明代诸帝乃至皇室成员尤其信奉玄天上帝,各类祈寿醮仪不断举行。如在皇帝的生日、太后的生日等万寿圣节,都会在钦安殿设坛建醮,向玄帝祷祠祈寿。
    明世宗嘉靖皇帝幼年体弱多病,曾服食丹药好转。即位之后,他仍然酷好炼丹服药和房中术,而且迷恋道教斋醮,是历史上有名的佞道皇帝。他在宫中设炉炼丹,在内庭广建斋醮,企图利用道教的科仪方术延年益寿。因此,嘉靖时期宫廷内道场钦安殿的斋醮科仪不断,其中不少道场就是向玄天上帝祈寿延年而设。嘉靖帝不仅为自己建斋延年,而且为皇太后设醮祈寿。如嘉靖十七年二月丙午日为圣母生日,嘉靖帝上谕辅臣曰:“朕惟臣子之于君亲,愿寿为最亲父母之谓也。今圣母寿旦,朕取今夕中夜于玄极宝殿设坛,为母祈寿于上帝” 。除在内廷玄极宝殿设坛祈寿外,嘉靖帝还特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到齐云山真武道场设坛修醮,为母祈寿。《齐云山志》载:“嘉靖十七年二月十九日,勅正一真人张彦頨:尝命真人李得晟恭诣齐云山北极真武神祠,建醮祷嗣,果获灵验。特命卿往彼处,虔修斋醮,一以谢神,一以上祈母寿” 。同时,嘉靖皇帝御制祈圣母寿青词,皇太后也御制谢恩安疾的懿旨,委托张彦頨到齐云山修醮之时上达玄天上帝。嘉靖御制青词曰:
    圣母偶致违和,遂成疮疾,朕躬侍汤药,寔切忧惧,虽百法疗治,而愈痛愈疼,迨今未痊。思惟求救于神,庶臻安复。齐云山乃北极神真之福地,敬沥丹诚,上祈玄造。谨命正一大真人张彦頨诣神祠下,取六月初六日为始,修建金箓祈恩保母安疾永寿延禧大斋七昼夜。爰至十三日圆满,修设罗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拜叩洪慈,鉴兹愚悃。伏愿恩颁玄极,早除见患之灾;仁降紫霄,即臻勿药之喜。转灾为福,去旧从新。玉体尊安,乐含饴之有永;慈闱宁吉,绵眉寿于无疆。
    根据上文可知,嘉靖十七年(1538),由于皇太后久患疮疾,诸药无效,嘉靖帝“思维求救于神”,因此不仅在大内钦安殿设醮祈祷,而且派遣张彦頨到齐云山修建金箓祈恩保母安疾永寿延禧大斋七昼夜,斋后又修设罗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金箓大斋和罗天大醮都是最高规格的道教礼仪,可见嘉靖帝对于玄天上帝信仰之虔诚,对于玄帝赐恩延寿之企盼。在七昼夜的金箓大斋结束后,从六月十四日起,张彦頨又奉皇太后之命,修建玉箓谢神祈佑集庆延生大斋三昼夜,至十六日圆满,又修设众真清醮三百六十分位。这样声势浩大的设坛祈祷活动,目的就是为皇太后消灾去病,祈命延年。
    每逢圣寿,明世宗不仅在钦安殿设醮祈寿,而且遣官到齐云山、武当山等真武道场建醮诵经,祈求延命长生。明嘉靖年间编纂的《齐云山志》里有多通碑记,载录了诸道官奉旨到齐云山修设金箓祈天永命大斋之事。远在千里之外的齐云山真武道场奉命频繁地举办圣寿祈命大斋,可以想见,近在皇宫大内的钦安殿更应该是斋醮不断,而且是皇帝亲临坛场、御制青词祷请的场景。
    总之,明代皇室对玄天上帝尊崇备至,信奉有加,对于玄帝赐寿的功能更是深信不疑,因而在钦安殿设斋建醮,祈寿延年,成为明代宫廷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
    3 镇火禳灾
    玄天上帝是北方水神,水能胜火,故玄帝有禳除水火之患的职能。《重修宝钞司真武庙碑记》曰:“国朝设立监、司、局、厂等衙门,多设北极真武庙于内,塑像其中而祀之者,何也?缘内府乃造上用钱粮之所,密迩宫禁之地,真武则神威赫赫,祛邪卫正,善除水火之患”。明朝的内府监、司、局、厂等衙门多设有真武庙,就是希望借助玄天上帝的神威以保水火之患。
    明代在皇宫中修建奉祀玄天上帝的钦安殿,亦有保护皇宫免除火灾的目的。在钦安殿的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功能。如“天一门”的命名,就象征“天一生水”,表明玄天上帝与水神之关系。另外,钦安殿安设有蟠龙藻井,藻井的设置既是钦安殿等级地位的标志,也具有以水克火的象征意义。《风俗通》说:“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因此,建筑中藻井的设置具有镇压火灾之意义。总之,在钦安殿的建筑设计中,天一门、藻井的镇火压灾功能与所供主神玄天上帝的水神功能正好相合,因此,在钦安殿里虔诚祭祷,请求玄帝免除火灾,保佑皇宫平安,成为明代宫廷祭祀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代北京皇宫建成后,多次发生火灾,豪华壮丽的宫殿往往毁于一旦,令人惊恐不已。如紫禁城三大殿修筑完成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宣布投入使用,四月初八便遭雷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全部被烧毁。直到明正统五年(1440),才重修了三大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三大殿再次被雷火烧毁,而且延烧到文楼、武楼、奉天门、左顺门、右顺门等处。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完毕。此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大殿又被烧毁,直到天启六年(1626)才修复。其他各种小的火灾更是时常发生。紫禁城建筑为大木结构,遇到火灾往往蔓延很快,人工很难救灭。因此,作为水神的玄天上帝尤其受到虔诚的祭拜,希望可以镇压火灾,免遭回禄。
    事实上,明代宫廷对于玄帝救火功能是深信不疑的,各种斋醮祈谢活动不断举行。如弘治三年,谨身殿柱遭雷击,但未发生大火灾,便认为是玄帝的功劳,于是在钦安殿举行祈谢醮。《汉天师世家》载:“庚戌夏,雷击谨身殿柱,建祈谢醮于钦安殿,感天花庆霭之祥,上嘉赍之” 。“庚戌”即弘治三年(1490),由于宫内谨身殿遭遇雷击,明孝宗请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在钦安殿建醮祈谢。
    明代宫廷中还流传着玄帝救火而留下脚印的故事。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曰:
    坤宁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安元天上帝之所也。有门曰天一之门。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世庙时,两宫回禄之变,元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其灵迹显佑云。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
    文中提到的两宫回禄,应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及周围建筑被雷火烧毁的灾难事件,在这次火灾发生之时,传说钦安殿的玄天上帝曾出殿救火,故在殿外留下两个深深的足迹。
    由于玄天上帝默佑救火的传说,加之各种玄帝显灵的故事在宫中广为流传,使得明代宫廷的玄帝信仰更加浓厚,斋醮祭祀频繁举行。有明一代,玄天上帝作为皇室保护神,一直受到高度尊崇。即使到了明末崇祯五年(1632),由于明思宗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将宫中隆德殿、英华殿诸神像都送到宫外安置,不过对于钦安殿的真武神像却依旧供奉,毫不懈迨,“惟此殿圣像不动也”。反映了玄天上帝在明代宫廷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影响。
    4 祈祷雨雪
    玄天上帝不仅具有镇佑北方,保国安民,赐嗣延寿,救火禳灾等职能,而且具有赐降雨雪,防涝去旱等灵应。汉代纬书《河图•帝览嬉》曰:“北方,玄武之所生,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一直以来,向玄帝祈祷雨雪,成为很多地方的民间信仰活动。例如齐云山的真武神像建自宋代,一直灵应非常,所谓“四方士民遇蝗灾旱涝,徼福求嗣,有祷即应” 。真武神对于民间的蝗灾旱涝都能祈祷即应,对于皇宫大内或京城的雨雪旱涝,亦具有同样的功能,故而在钦安殿祈祷雨雪,亦成为宫内斋醮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嘉靖十六年(1537)冬,京城一直不下雪,正好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入京觐见,于是明世宗命其在内庭钦安殿祈祷,不久即降瑞雪。《汉天师世家》载:“是冬无雪,命祷于内庭,即应。上大悦,有金冠,玉带,蟒衣,银币之赐” 。张天师在钦安殿祷雪获应,皇帝赏赐了大量物品,这一方面反映了张天师的法术高明,另一方面更反映了钦安殿玄天上帝的灵验非比寻常。
    综上所述,明代宫廷祭祀活动不断,这些活动与明皇室对玄天上帝的无上信仰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作为专祀玄天上帝的皇家内道场钦安殿,殿内的各种斋醮祈祷活动更是频繁举行,以满足明皇室的各类信仰需求。
    三、清代宫廷祭祀与玄帝信仰
    清朝定都北京后,基本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都城布局几无变化。清代的皇宫亦直接继承了明代的宫城,只对部分建筑物进行了一些重修和小范围的改建。位于紫禁城内的道教建筑钦安殿,亦被清宫继承了下来,并且沿袭明制,作为供奉玄天上帝的皇家道观使用。《清宫述闻》载:“(钦安)殿供玄天上帝,仍明制也”。
    作为一座皇家道观,钦安殿在清代宫廷的祭祀活动中,承担着设坛礼斗、祈寿祈福、升举度亡、祈晴祷雨等道场功能。根据相关记载,钦安殿的道场活动主要有斗香仪、令节设醮仪等例行的固定的法事安排,另有升举超度、祈晴祷雨、禳灾祛祸等临时性的斋醮仪式。
    1 斗香仪
    清代宫廷重视礼斗,在钦安殿、天一门、养心殿西暖阁、乾清宫月台、御花园澄瑞亭等宫内多处都设立了斗坛,成为固定的礼斗场所,钦安殿也成为定期举办礼斗道场的殿堂。清代规定,每年元旦、每月朔望,都要在钦安殿、天一门内正中设斗香,据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的《国朝宫史》卷六“钦安殿斗香仪”条记载:
    钦安殿斗香仪,每岁元旦,宫殿监率该处首领太监等于钦安殿、天一门内正中设斗香,恭候皇帝亲诣拈香行礼。其每月朔望,俱设斗香,宫殿监等敬谨拈香行礼。
    其中,元旦所设斗香,是要由皇帝亲诣拈香行礼。每月朔望所设斗香,则由宫殿监等拈香行礼即可。实际上,除了元旦、每月朔望之外,钦安殿斗坛每月尚有固定日期的礼斗活动,且活动次数频繁。据《钦安殿留存档》记载:
    钦安殿斗坛每月礼斗日期:初一日,月斗;初三日,下降;初九日,下降;十五日,月斗;二十七日,下降;庚辰日,吉祥斗;壬寅日,吉祥斗。
    可见,钦安殿每月固定日期的礼斗道场多达七场,加上每年元旦皇帝亲诣的斗香仪,这样钦安殿每年的礼斗场次就高达80余场,说明钦安殿是清代皇室礼斗的主道场,也反映了钦安殿作为皇家宫观所承担的斋醮祈祷活动之频繁。
    拜斗道场尽管次数多,但规模不大,一般只在单日行礼,由皇帝亲自拈香,或太监道士进行拈香行礼即可。
    钦安殿斗坛和宫廷礼斗活动一直存在到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下诏停止该处首领太监充当道士办道场和拜斗。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载:
    十九年谕:向来钦安殿当差之首领太监等,每年正月、二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二月,均有办道场之期,每月又有拜斗之日。朕思该太监等供役内廷,原为洒扫殿宇差使,嗣后该处首领太监在钦安殿办道场及拜斗等事,着永远停止。其八月初十日传进光明殿法官道众在钦安殿办道场,及十二日在顺贞门外搭台举走香镫之处,亦着停止。
    尽管光绪帝下令永远停止钦安殿的首领太监充当道士从事拜斗活动,但钦安殿的斗坛并未拆除,每逢拜斗日期,仍可先期请旨以进行拜斗拈香,平日里照常供献上香和洒扫。《大清会典事例》载:
    嗣后每届钦安殿、天穹宝殿斗坛及圆明园佛楼等处拜斗拈香日期,着敬事房、圆明园司房先期请旨,并着总管太监等传谕各该处首领太监,此后照常供献上香,敬谨洒扫。着为例。
    可见,清末光绪年间,钦安殿的拜斗活动并未完全停止。而且每当除夕、元旦等重大节日,皇帝仍然亲诣拈香。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一年除夕及光绪三十二年元旦间光绪帝后的活动清单”记载,无论是除夕还是元旦,光绪皇帝都要亲自到钦安殿、天一门等斗坛拈香。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寅初,请驾,净面冠服毕,诣天地供前拈香、西佛堂拈香毕,至东暖阁少坐。寅正,上从吉祥门乘轿,放炮丈,由琼苑西门至天一门拈斗香,次诣钦安殿拈香,放炮丈。至千秋亭拈香,诣斗坛拈香。乘轿由殿后至万春亭拈香毕,乘轿由琼苑东门至天穹宝殿拈香,放炮丈。
    总之,有清一代,供奉玄天上帝的钦安殿一直是清代宫廷拜斗拈香的主要道场。而设坛礼斗又是清代宫廷每年例行和频繁举办的重要祭祀活动,故而在清代官修史书《国朝宫史》中,将“钦安殿斗香仪”与“坤宁宫祀神仪”、“奉先殿飨祀仪”、“先蚕坛飨祀仪”等祭祀礼仪并列为皇家重要礼仪。
    2 令节设醮仪
    除了斗香仪之外,钦安殿还承担其他的宫廷祭祀活动。如《国朝宫史》卷六“令节设醮仪”条载:
    每遇年节,天穹宝殿、钦安殿各设道场,拜进表文。其道场用外道官、道众者,所用一切钱粮,内务府掌之。届日,宫殿监率各处首领太监等关防。其道场用太监道官、道众者,所用一切钱粮,由宫殿监行文内务府派员备办。届日,宫殿监率该处首领太监等瞻礼。俱各具牌奏闻。
    所谓“每遇年节”,指的是每年重要的岁时节日,如元旦、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仲春朔祭日、仲秋望祭日等,以及皇帝、太后诞辰等圣节,都要在钦安殿设立道场,拜表诵经。钦安殿每年的道场活动很多,前引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曰:“每年正月、二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二月,均有办道场之期,每月又有拜斗之日”。可见,除了每月达七次之多的拜斗仪外,钦安殿在每年的六个月份还有例行的其他道场活动,即所谓的“令节设醮仪”。
    在这些岁时节日所修设的醮仪不同于普通的斗香仪,一般均持续数日,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规格也较高,由官员代为行礼或皇帝亲诣拈香行礼。例如每逢皇帝或太后的生日,即所谓的万寿圣节,都要在宫内宫外、京内京外举办道场祝贺万寿,清朝道光年间规定北京城内二十余处宫观寺庙必须修设恭贺万寿吉祥道场,这些寺庙包括大高殿、大光明殿、万寿寺、东岳庙、法源寺、广济寺、护国寺、内城隍庙、永佑庙、宣仁庙、凝和庙、昭显庙、时应宫、天穹宝殿、钦安殿、白云观等等,同时规定了每个庙宇的诵经天数和参与人数:
    道光二年奏准,每逢万寿圣节恭办吉祥道场念经日期:大高殿九日,道官二名,道众十二名;大光明殿三日,道官一名,道众二十四名;法源寺、广济寺各三日,僧众十六名……天穹宝殿九日,钦安殿九日,道官一名,道众八名。
    其中,钦安殿作为宫廷内道场,需要在万寿圣节期间安排一名道官、八名道士,举办为期九天的念经道场。在所有举办万寿道场的寺庙宫观当中,位于皇宫御苑内的钦安殿、天穹宝殿和大高殿举办道场的时间都是长达九天,远远超过宫外的其他寺庙,反映了钦安殿等作为皇家道场为皇室服务的职能。
    除了万寿圣节外,钦安殿还要在其他的岁时节日举办斋醮祈祷活动,承担宫廷祭祀的职能。参与钦安殿道场活动的道士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宫外,一般是长住在大光明殿内的御前法官,他们大都由江南选聘而来,三年一轮值,主要负责大型而复杂的道场;二是在钦安殿当差的太监,清代道光年间在钦安殿设首领二名,太监十四名,俱充道士,专司唪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每次举办道场时所有人员的开支,均由内务府提供。
    到了光绪十九年,下令停止钦安监的首领太监充当道士举办道场和拜斗。同时,亦停止了宫外道士进钦安殿办道场的活动。“其八月初十日传进光明殿法官道众在钦安殿办道场,及十二日在顺贞门外搭台举走香镫之处,亦着停止。” 这样,钦安殿的大型道场活动,到清末就基本停止了。
    总之,钦安殿是清代宫廷内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钦安殿斗香仪”和“令节设醮仪”也都是清朝皇室每年例行的重要礼仪,这些仪式都在每年的固定日期举行,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礼仪制度。另外,钦安殿还会因一些特殊原因而被要求临时举办的大型道场,如皇帝、太后驾崩而举行的升举超度仪,为皇帝禳病或祈雨祈雪而临时举行的斋醮仪式等。
    3、升举超度仪
        皇帝或太后逝世后,一般都在钦安殿举办大型诵经礼忏献供升举道场,道场持续时间可长达21天。据钦安殿藏《钦安殿举办帝后升天诵经礼忏献供升举道场折片》载: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 钦安殿正副掌坛太监李兴泰、王国用谨奏为道场事, 今皇太后崩逝于十二月十一日开经为始, 备建诵经礼忏献供升举道场二十一永日, 至正月初二日圆满。
    雍正十三年八月, 当今皇帝金灵享天龄五十八寿, 戊午年十月三十日吉时降生, 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曰吉时升天, 恭惟金灵至善天成洪慈溥育贵宜延龄于万载讵然神寂于天宫,今者报大慈之深恩, 建诵经之醮典, 恭申孝悃, 升举金灵, 谨以八月二十八日开经为始, 特命内坛官道祗就钦安殿立坛启建祈恩升举诵经礼忏秉烛梵香虔陈供品报恩经筵二十一永日, 至九日十八日告圆满。
    上述所载事件,一为康熙五十六年太后驾崩,一为雍正十三年皇帝升天,均在钦安殿立坛启建超度道场,通过诵经礼忏、秉烛梵香、虔陈供品、报恩经筵等形式,以祈申孝报恩,超度亡灵。道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达21天。主持道场的是钦安殿正副掌坛太监即首领太监,参与的道众是内坛官道,即太监道士。可见,清代皇帝、太后驾崩后,需要在宫中修建长期道场进行超度,而位于皇宫御花园内的钦安殿承担了这一功能。
    四、小结
    明代以玄天上帝为皇室保护神,故在明代皇宫紫禁城中,修建了多座供奉玄武大帝的皇家庙宇。如位于御花园正中的钦安殿、位于会极门的佑国殿、位于宫右乾隅的隆德殿、位于西苑的清虚殿等。清代继承了明代对玄天上帝的祭祀和信仰,亦继承了皇宫内钦安殿的建筑和神灵供奉。玄天上帝信仰是明清宫廷的重要宗教信仰。
    明清时期,位于皇宫御花园内的重要建筑钦安殿,因其主神供奉玄天上帝,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明清帝王专用的宫殿式道教神庙,也是明清宫廷从事道教活动的中心。钦安殿规制宏伟,崇殿修庑,是紫禁城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座宗教性神殿建筑,足见其地位之重要,以及所供神明的非同一般。
    作为明清宫廷的皇家内道场,每当岁时令节,如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等,钦安殿都要举办例行的庆贺吉祥道场。而遇重大事件或重要祈求时,如祈嗣求子、升举超度等,亦会在钦安殿举行隆重的斋醮仪式,皇帝时或亲诣行礼。钦安殿是明清宫廷祭祀的重要场所,玄帝信仰是明清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链接: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专题报道
    (作者:汪桂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论文出自“北极镇天·万类咸亨”真武论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